○ 文/馮躍威
2013年,全球惡性石油石化事故758起,造成629人死亡、1887人受傷和140人失蹤。
2013年隨著全球經濟復蘇,與石油石化相關的生產經營事故不僅同步攀升,而且事故類型、危害程度等也大幅增加—仿佛是“霾中漫步”,無論是否接受都要中毒。
這已是筆者連續第三年進行同類統計。回首往年,2011事故268起,死亡392人、受傷1373人,另有187人失蹤。2012年惡性事故進一步增加到322起、死亡353人、受傷4646人、失蹤30人。到2013年,這些數字猛增到758起,其中死亡629人、受傷1887人、失蹤140人。
然而,上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重大環境負債,以及平均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故卻沒能引起相關政府官員和企業足夠重視并接受教訓。
盡管媒體關注和大數據技術的提升令事故統計數據比以往更為精確,使增量突漲,但就事故本身而言,它們是客觀存在的。因此,筆者通過追蹤研究,試圖還原安全生產的真相,并推進理性的思考。
2013年,全球(不包括中國)油氣化工產業各類事故發生了140起,共造成361人死亡、764人受傷和115人失蹤。從事故發生部位看,油氣管道運輸系統有67起。其中,油輪6起、罐車17起、火車油罐8起、油庫3起。發生在倉儲運輸系統的事故占總事故量的73.2%,較2012年同期暴增24.13%。此外,化工廠事故有23起,煉油廠7起,鉆井平臺5起,天然氣加工廠2起。
從事故性質看,違規生產73起,超過總事故量一半,較上年增長6.7%;另有恐怖襲擊48起,占總事故量34.8%,與上年情況大體相當。
從事故傷亡分布看,運輸事故共造成265人死亡,占總死亡人數74.23%,受傷272人,占總受傷人數35.6%;化工廠和煉油廠有85人在事故中死亡,占總死亡人數23.81%,在受傷人數中,占比高達62.17%,共有475人。
從國別看,美國發生事故29起,占總事故量21%,其他OECD國家共發生事故23起,歐佩克及其他16個產油國共發生事故68起,死亡238人,傷160人。
美國依然是事故發生頻度最高的國家。其運輸系統的事故占總事故量的一半。管道系統老化、被打孔盜油和第三方暴力施工,仍是美國管道安全生產的最大殺手。
2013年,因管道事故造成十多萬桶原油泄漏并污染了土地和水源,更有數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泄漏到大氣中,降低了大氣環境安全容量。此外,還罕見性地發生4起運輸原油或化工產品的專用列車相撞與出軌的惡性事故,成為2013年美國惡性事故的新看點。
在加工業中,違規操作和忽視安全生產依舊是美國煉油廠和化工廠舊疾,也是死傷人員最集中的部門。與此同時,隨著頁巖氣供給和液化天然氣出口許可的增加,天然氣加工廠的事故也開始顯現。2013年7月末,佛羅里達州塔瓦雷斯市的一家丙烷天然氣工廠深夜發生巨大爆炸,時間長達一個多小時。這不僅為美國天然氣產業高速擴張拉響了警報,而且為全球液化天然氣產業敲響警鐘。
更為重要的是, 盡管美國在墨西哥灣漏油事故后提升了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各種技術標準、管理條例和監管手段,但并沒有完全阻止海上油氣開發的事故。
2013年7月,墨西哥灣兩個油氣平臺相繼發生天然氣泄漏和井噴著火事故,再次造成墨西哥灣的輕度污染。但由于肇事企業是美國本土公司,且污染狀況遠比BP公司MC252鉆井平臺井噴著火泄漏造成的危害小,該事故被美國媒體集體“善意忽視”。
從產油國的安全生產狀況看,發生在儲運系統的惡性事故更加頻繁,特別是北非、中東地區“阿拉伯之春”革命后,針對油氣管道等運輸系統發起的恐怖攻擊更為突出。
僅2013年7月、8月兩個月,恐怖分子就針對伊拉克長輸原油管道進行多達37起的恐怖爆破。在也門,針對原油和天然氣管道的爆炸事件也有5起。同樣,埃及、敘利亞的天然氣管道也有同樣遭遇。更為嚴重的是,恐怖襲擊的目標還在不斷擴大,類似敘利亞煉油廠的中游產業也開始被波及。
在全球反恐治理中,看似美國主導的反恐力度在不斷加強,但因美國在反恐問題上極其利己的雙重標準,不僅沒能使恐怖主義活動減少,相反只要美國染指,恐怖襲擊事件發生的頻率和破壞強度幾乎無一例外地有所增加。這也映襯出OECD國家已有商業石油儲備的價值和擴建科學商業儲備的戰略意義。
從全球其他油氣消費國情況看,安全生產形勢同樣不容樂觀。
盡管美國正引領全球走出經濟危機,但由美國挑起的全球性貨幣超發與貶值競賽,已造成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的集體上漲。石油石化企業的實際營業利潤確有削薄,造成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和避險方面的投入資金更加捉襟見肘,導致違規生產、設備老化或帶病生產等管理方面的惡性事故持續增加。
特別是美國以天然氣為基礎的化學工業崛起后,不僅改變了全球石油石化產業價值關系,而且增加了以原油為材料的化工企業的經營風險。這一格局,使資本進一步抽離到價值更高的美國氣基化工產業,推動了美國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并進一步降低這些國家的設備更新、技術升級和產品競爭力。這一現象鑿開了囚禁惡性事故的安全之門,使原本走原油路線的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環境更不樂觀。
2013年,全球安全生產形勢的惡化與經濟發展狀況、地緣政治沖擊、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等關系較大,甚至有些原因已不是石油石化企業自身可控的范圍。因此,若不能從國家層面加以研究和防范,中國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時,將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經濟、政治、產業結構調整及其他企業不可控因素,使2013年全球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惡化。 供圖/東方IC、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