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周澤山 廖衛民

●“終于出氣了!”當龍王廟組氣藏奔涌而出的那一刻,西南人沸騰了。 攝影/包 升
川中龍王廟組氣藏從發現到建成300萬立方米/日試采規模,其速度之快為西南油氣田50多年之最。
2013年12月的四川,冬天攜著寒氣襲來。
近期,國家發改委出臺“迎峰度冬”意見,在保障供氣的主力名單之中,川中龍王廟組氣藏赫然在列。2013年10月30日,西南油氣田公司組織建設的試采工程投入運行,11月10日達到設計規模,12月5日再擂加快老規模開發戰鼓。
從磨溪8井發現川中龍王廟組氣藏,到建成日產氣300萬立方米的試采規模,西南油氣田用410多天。速度之快,為西南油氣田五十多年之最。為什么要快干?現實的答案或許不止一種聲音。
站在試采工程的關鍵部位之一—東區集氣站工地,遙望磨溪8井,滿眼山包。“這地方,公路狹窄、彎多,車子跑不快。”川慶油建31隊隊長唐昆說,“上級說了,從11月30日前投運提前到10月底投運,上刀山下油鍋也要干快點。”
一句“上級說了”,讓唐昆和隊友們奉為圭臬:天亮開工,天黑收工;搭建設備廠房,高溫時段和雨天,預制設備;優化勞動力配置,流水作業不窩工;每天不缺少回鍋肉,吃飽飯,干勁足。
截至2013年10月9日,東區集氣站已開工45天。雖然唐昆還不知道“干完這活,隊里進賬多少”,但毫不猶豫地新增10個焊工、4臺發電機,理由是“把活干好就是盡了責任和義務”。
或許,川中龍王廟組氣藏試采工程工地的“唐昆”們想問:推遲十天半月有啥不行?畢竟,任務重、時間緊,川渝地區真正的寒冬,比10月30日要晚得多。
川中龍王廟組氣藏試采工程項目部工程師游天行說:“冬天供氣緊張,再冷的天,也要去井場把不正常的氣井搞正常。這工期不是拍腦殼定的。”
冬天安全平穩供氣是西南油氣田公司的“大考”。最近幾年里,川渝地區天然氣市場需求旺盛,僅城市燃氣、CNG的年均增量就超過8億立方米。每年中秋之后,西南油氣田要制定當年“迎峰度冬”措施,并謀劃提高第二年冬季供氣能力的辦法。
川中龍王廟組氣藏是川中油氣礦的“領地”。去年9月,西南油氣田嚴令機關各部門“快速行動”,指示川中油氣礦組建試采項目部,直接擔當組織、管理、監督的責任和義務。
試采項目部開張之日就在大門口配上鮮紅標語:勇擔增儲上產重任,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打好龍王廟攻堅戰。
工程建設如何實現速度和效益的相得益彰?
首先是生產設備撬裝化。西南油氣田川中油氣礦川中龍王廟組氣藏試采工程項目部副經理潘用平說,新裝置建在底座上,底座就是“撬”,若干個撬拼接在一起,就建成了凈化裝置;利用磨溪凈化廠公共設施,也減少建新裝置的工程量。與同等規模的凈化裝置相比,這里快2個多月。
2013年11月6日,參與試采工程建設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工程師張杰總結了撬裝優點:“像做集成板,各種儀表和器件集中,工廠化批量制造,質量有保障。減少管材和占地;打地基之時,開工建撬,地基完工后運到工地,安裝就位就行,大幅縮短工期。快建采氣站,竅門也在撬上。”
距磨溪凈化廠30多里的磨溪10井是試采工程投運的重要氣井,水套爐和脫水器、計量等設備集中在一個底座上。與以前相比,新井站建設速度快一半以上。
其次,精簡機構是提高效率的又一舉措。要看實戰還是走進川中龍王廟組氣藏開發現場—12人的勘探前線指揮部、10間小辦公室的試采工程項目部。
開發新氣藏,鉆新井勘探、建試采工程如同“一樓、二樓關系”,勘探前線指揮部、試采工程項目部一一對應,各自鎖定目標、嚴格分工、密切配合不必細述,速度與效益“兩手抓、兩手硬”的秘籍理當公之于眾。
“扯喲,以為練武功啊。” 勘探前線指揮部副指揮冉啟華說,四川的井難打,他們不斷更新“軟件”,摸著石頭快過河。
在冉啟華看來,兩個方向的軟件更新不容回避:跟蹤實鉆資料,修正地質模型,持續優化鉆井設計,提高鉆井“中靶率”;明確鉆井技術思路,通過不斷試驗、改進、固化,形成標準化的鉆井作業模板,供各鉆井隊推廣使用,實現整體提速。
2012年9月9日,西南油氣田公司部署的磨溪8井鉆獲高產工業氣流,人們第一次看見川中龍王廟組氣藏的威武。
2013年11月9日,川中龍王廟組氣藏試采工程達到日產氣300萬立方米設計規模。12月5日,加快開發工程建設再擂戰鼓:開發井部署到位,再建大型脫硫凈化廠,攻克井底異常高溫引發的難題,探索高效開發技術思路。一個嶄新領域躍然于四川盆地天然氣開發版圖之上。
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高石1井發現震旦系燈影組氣藏之后,有人質疑:川中古隆起發現震旦系燈影組氣藏是偶然?川中古隆起,只有震旦系燈影組氣藏?震旦系燈影組氣藏只有威遠氣田?
“這就是強勁自信、不滅意志。”西南油氣田公司勘探處處長、高級工程師沈平說,資源豐富是肯定的,發現是必然的,重新認識地質特征是必須的。
2006年3月,西南油氣田完成相關科研課題,川中古隆起下古生界入列中石油風險勘探重點領域,先后部署并完鉆4口風險探井,雖未獲得預期效果,但明顯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理想目標。追尋川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的真相,肇始于探索的循序漸進。西南油氣田組織多學科、多單位聯合研究“構造演化、沉積儲層”規律,2009年11月完成高石1、磨溪8兩口風險探井的井位認證。經中石油批準,首先鉆探高石1井,主探震旦系,兼探寒武系。
2010年8月,鉆頭帶著人們的重托和期望,緩緩伸向高石1井的深處。翌年7月12日,完鉆試油,石破驚天:震旦系燈影組測試日產量超過百萬立方米。
川中古隆起下古生界,帷幕徐啟。西南油氣田與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組建勘探前線指揮部,揮師前行。2012年9月9日,磨溪8井獲高產氣流,成為四川盆地在寒武系龍王廟組氣藏的第一口井。
西南油氣田公司勘探川中古隆起下古生界,在兩個區域分別斬獲兩個氣藏。“天然氣勘探發現有偶然性。”勘探前線指揮部指揮黃建章信心十足,“龍王廟組氣藏的發現是必然的,希望能有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