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球菌感染是誘因
每年秋末冬初,是小兒急性腎炎高發季節,兒科門診經常見患兒來就診,主要表現為全身乏力,面部輕度浮腫,伴有尿少、尿色泛紅。追溯其病史,不少患兒近期有鏈球菌感染史。
夏秋季節,天氣炎熱,小兒容易患膿皰瘡,是急性腎炎的發病誘因。膿皰瘡民間稱為黃水瘡,是小兒夏秋季節常見的一種化膿性皮膚感染,其致病菌主要為鏈球菌,好發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現米粒至黃豆大的散發的紅斑或水皰,迅速戓演變為膿皰,破潰后流出漿液性膿性分泌物,露出糜爛面,干燥后結膿痂。如果不給予妥善的治療,可以此伏彼起,遷延不愈。
膿皰瘡具有接觸傳染的特性,一個孩子患病,可以很快傳染其他嬰幼兒,因此常常在托兒所、幼兒園內傳播蔓延,此伏彼起,使許多嬰幼兒受到感染。
醫學研究表明,急性腎炎是機體對鏈球菌毒素發生變態反應所致,屬于感染后免疫反應性疾病。除膿皰瘡之外,小兒患其他鏈球菌感染性疾病諸如扁桃體炎、咽峽炎、中耳炎、猩紅熱等,病愈后不久,也有不少兒童發生急性腎炎。患兒通常在鏈球菌感染后3~4周引發急性腎炎,面部尤其是皮下組織疏松的眼瞼輕度浮腫,同時出現少尿,肉眼血尿,尿色泛紅如洗肉水樣。化驗尿常規,顯示有蛋白、紅細胞、管型等改變。起病頭幾天,患兒血壓往往升高,有的會出現低熱、頭昏、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倦怠乏力等全身性癥狀。
注意特別嚴重的病例
有少數急性腎炎患兒,血壓驟然升得很高,伴有頭痛、頭昏眼花、嘔吐、心悸、氣急等癥狀,甚至出現驚厥、昏迷現象,提示并發高血壓腦病,是由于腦血管痙攣、腦組織缺氧、腦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腦水腫所致。
有的急性腎炎患兒,由于體內鈉與水潴留,引起血容量增加和高血壓,加重心臟負擔,同時由于心肌間質水腫,結果導致心力衰竭。
還有少數急性腎炎患兒出現尿少,甚至尿閉,血液中尿素氮、肌酐等含氮的代謝產物含量急劇升高,出現暫時性氮質血癥、高鉀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提示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俗稱尿毒癥。
出現以上這些情況者,屬于急性腎炎特別嚴重的病例,要格外注意。如果不及時、妥善地治療,可以導致患兒死亡。
急性腎炎治療措施
急性腎炎患兒,不論病情輕重都應臥床休息1~2周,避免劇烈活動,給予高糖、低鹽或無鹽飲食,對顯著浮腫、少尿患兒可適當給予利尿劑。有循環充血、心力衰竭和高血壓腦病的病例,應采取降壓利尿、糾正心力衰竭應急措施。對存在高血壓腦病的患兒,應緊急采用擴血管降血壓藥物,以消除腦水腫與降低顱內壓,使患兒轉危為安。為防止患兒體內可能存在的鏈球菌感染,應給予戓青霉素相應抗生素注射1周,以肅清其感染。
急性腎炎患兒如果治療及時恰當,1~2周后尿量會增加,血壓恢復正常。學齡兒童在2~3周后可以恢復上學,不過應避免劇烈運動,注意休息。
預防小兒急性腎炎,關鍵是防治鏈球菌感染。夏秋應經常給孩子洗澡,保持皮膚清潔,以防感染膿皰瘡。還要預防扁桃體炎、咽峽炎、猩紅熱等其他鏈球菌感染。如果孩子不幸感染鏈球菌,可以注射青霉素或使用其他有效抗生素,及時治愈,以免除后患。對腎炎尚未痊愈的患兒,要防止鏈球菌感染再次發生,以免腎炎遷延難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