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勁 ■江蘇農墾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江蘇 淮安 223001

混凝土表觀缺陷
● 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子、水泥等材料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 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拌合不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 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造成石子砂漿離析;
● 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
● 模板變形或止漿不嚴,造成水泥漿、小顆粒骨料流失。
● 優化配合比并經驗證后使用,定期對攪拌站稱量系統進行計量;
● 派試驗室人員全程跟蹤,攪拌時間不少于90s,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00~140mm之間(泵送);
● 嚴格控制模板安裝質量,盡量采用整體大型鋼模板,澆筑過程中派專人檢查;
● 分層厚度嚴格控制在50cm以內,分層振搗,防止漏振。

標準化攪拌站
1.3.1 原因分析
●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砂漿等雜物未清理干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破壞;
● 木模板澆筑前未灑水濕潤,混凝土中水分被木模板吸去,出現麻面;
● 脫模劑品質有問題或脫模劑涂刷不均勻、局部漏刷,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
● 振搗不充分,氣泡密集;
● 拆模過早,混凝土表面“粘皮”,造成麻面。
1.3.2 防治措施
● 模板表面必須清理干凈,不得粘有水泥漿,木模板在澆筑前需灑水使之表面保持濕潤;
● 選擇性能好的脫模劑,模板表面均勻涂刷,涂刷時不要發生流墜現象;
● 嚴格掌握混凝土分層厚度和分層振搗時間;
● 高溫作業或澆筑時間較長時,未澆筑部位模板應采取隔擋措施或及時清除已假凝的水泥漿;
● 嚴格控制拆模時間(特別是低溫天氣)。

模板表面清理 閘室墻倒角鋼模清理
混凝土表面氣泡的產生與混凝土配合比、骨料的形狀與級配、模板、脫模劑和振搗工藝等多種因素有關。
● 混凝土骨料級配不好,針片狀多,水泥用量偏少。當砂漿量不夠富?;蛱涠容^小時,易在混凝土表面產生較多氣泡;
● 脫模劑的品種及涂刷質量對混凝土表面氣泡數量和面積有較大影響,采用黏度較大的油質隔離劑,振搗氣泡排除不順暢;刷油過多,侵占混凝土表面空間,油質揮發后混凝土表面留下凹坑。
● 模板面為反斜面,氣泡不容易排出;
● 混凝土下料厚度和振搗工藝對混凝土表面氣泡有重要影響,若混凝土分層厚度過大或振搗工藝不當,則氣泡不容易排出;
● 水灰比大且泌水嚴重,多余的水分沒有排出,侵占混凝土表面空間,模板拆除,水分蒸發后混凝土表面留下凹坑。
● 采用級配良好的粗細骨料,嚴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
● 盡量采用水溶性或黏度低的油性脫模劑;
● 在反斜面模板上粘貼透水模板布或在斜面模板上開設排氣孔;
● 施工時嚴格控制混凝土分層厚度并分層振搗密實,產生的泌水需及時排除。

透水模板布 脫模劑
混凝土表面泌水或輕微漏漿而造成,細骨料未被水泥漿充分膠結而外露。寬度大于10mm稱砂斑,10mm以下為砂線。
●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不嚴、配合比不合理、骨料級配差、攪拌不均勻、和易性差、坍落度過大,混凝土嚴重泌水,振搗過程中水沿模板表面向下流失;
● 模板拼縫不嚴或底部止漿措施效果差,導致混凝土中的水泥漿流失;
● 模板廢孔、對拉螺栓孔、外伸鋼筋及預埋件周邊封堵不嚴導致水泥漿流失
● 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加強混凝土攪拌、運輸及澆筑過程中的控制;
● 盡量采用整體大模板,減少模板拼縫,拼縫間采用止漿措施;
● 模板廢孔需封堵密實,拉桿孔處定制橡膠止水圈,預留鋼筋等部位封堵密實;
● 澆筑過程中派專人檢查,發現漏漿及時封堵。

合理的止漿措施
混凝土頂部一定范圍無粗骨料,出現明顯的砂漿層或松散不密實層。
●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不嚴,原材料計量偏差大或配合比不合理(石子少、沙子多、水多);
● 混凝土坍落度過大,施工中未做到“分層減水”;● 過度振搗,使粗骨料下沉,水泥漿上浮;
● 施工人員未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分層下料、分層振搗。
● 認真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合理選擇原材料及外加劑品種、摻量;
● 嚴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過大的需作廢處理;
● 嚴格控制混凝土振搗時間,防止因過振造成粗骨料下沉,砂漿上浮;
● 嚴格控制外加劑摻量,并適當延長拌合時間;
● 嚴格按照施工規程操作,分層厚度不超過50cm,并分層振搗,禁止隔層重復振搗;
● 澆筑過程中做到“分層減水”,及時清除頂部浮漿。
在藺家壩復線船閘施工過程中,通過優化施工工藝,如閘室墻身采用整體移動式大型鋼模板,積極采用透水模板布、優質脫模劑及新型止漿材料,積極優化混凝土配合比,加強原材料,混凝土攪拌、運輸、澆筑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嚴格控制分層厚度和振搗質量,及時排除泌水和浮漿,加強過程控制,大大減少了質量通病的發生,提高了表觀質量。
混凝土外觀質量通病治理是長期而艱巨工程,必須從細節入手、強化質量意識、不斷改進施工工藝、嚴格過程控制,努力消除質量通病。藺家壩復線船閘工程在混凝土質量通病治理方面效果明顯,可供船閘工程建設人員借鑒、參考。

嚴格分層厚度 分層振搗、人工平倉
[1]《水運工程質量檢驗標準》(JTS257-2008).
[2]《水運工程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JTS-202-2-2011).
[3]《水運工程混凝土施工規范》(JTS202-2011).
[4]《江蘇省公路水運工程混凝土質量通病治理活動實施方案》蘇交質〔2009〕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