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二旺+衣昱霖

華北地區依托京津兩大中心城市,經濟增長迅速,各中心城市(北京市、天津市、石家莊市、太原市、呼和浩特市)實力逐年增強;但是環境污染、基礎設施供給能力不足、城鄉差距過大等問題仍然制約著各中心城市的發展,也影響著華北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探討華北地區中心城市的競爭力,建立合理的城市群及合作體系,對推動華北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比較分析
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是指一個城市在一定時間范圍內、一定區域范圍內吸引、利用、重新分配資源并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是城市科技、經濟、環境、社會等綜合發展能力集中作用的結果。在華北地區5個中心城市中,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石家莊市居中,而太原市和呼和浩特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比較薄弱。
(一)綜合經濟競爭力領先的城市——北京、天津
北京市、天津市是我國北方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城市,經濟社會實力強大,擴散和輻射效應明顯。北京市是我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北京市發揮自身的文化優勢、科技優勢,通過科技引領的發展戰略,經濟發展向精細化、高端化發展,城市服務功能日趨完善,綜合經濟競爭力在全國名列前茅。2011年北京市人均GDP達到80494元,綜合經濟競爭力位居全國第6位。
天津市是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天津市在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帶動下,現代制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建設明顯加快,港口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在服務環渤海區域經濟和振興華北地區發展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2011年天津市人均GDP達到83448元,綜合經濟競爭力位居全國第9位。
(二)綜合經濟競爭力較強的城市——石家莊
石家莊市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石家莊市充分依托京津兩市,積極推進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工業倍增計劃,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等五大主導產業地位逐漸提升,現代物流、總部經濟、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發展迅速,經濟實力穩步提升。但是,石家莊市依舊面臨著主導產業競爭力不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偏低,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等問題和挑戰。2011年,石家莊市人均GDP達到 68232元,綜合經濟競爭力位居全國第44位。
(三)綜合經濟競爭力較弱的城市——太原、呼和浩特
太原市和呼和浩特市均為典型的資源型經濟,雖然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快,但產業技術水平低,經濟效率比較低下。太原市是山西省省會,是全國重要的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笆晃濉逼陂g,太原市通過轉型與跨越發展戰略,單純依靠煤炭產業的經濟結構得到扭轉,環境污染問題也得到控制,經濟質量有所提升。但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緩慢、生態環境脆弱、體制改革滯后等問題依然存在。2011年太原市人均GDP為31276元,綜合經濟競爭力位居全國第74位。
呼和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是我國北方沿邊重要的開放型中心城市。呼和浩特市以蒙牛和伊利等知名品牌為依托大力發展關聯產業,積極推進農村綜合試點改革等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國民經濟始終保持了較快增長,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改善。然而,自主創新能力弱、高端工業比重低、城市服務功能不健全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善。2011年,呼和浩特市人均GDP為57856元,綜合經濟競爭力位居全國第77位。
二、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比較
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是指能夠確保當前和未來持續有效率地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為世代居民提供更多福利的能力。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包括宜居城市競爭力、宜商城市競爭力等8項指標。除太原市外,華北地區其余4個中心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在0.5以上,在全國的排名在前50名。其中,北京市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天津市和呼和浩特市也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競爭力,而石家莊市和太原市比較低。
(一)可持續競爭力領先的城市——北京
北京市擁有較強的綜合優勢,特別是眾多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排他性的政策扶持等都為城市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北京除宜居城市競爭力和生態城市競爭力兩項外其他指標均名列前茅。其中,北京的知識城市競爭力指數為1.000,在全國居第一;宜商城市競爭力指數為0.870,在全國居第二;文化城市競爭力指數為0.845,在全國居第三。但是,人口高度密集、城市霧霾嚴重等大城市病的特征也不斷出現,反映為較低的宜居城市競爭力和生態城市競爭力。
(二)可持續競爭力較強的城市——天津、呼和浩特
天津市產業結構高級化進程和濱海新區的迅速發展,為城市創造了巨大的知識和文化價值,知識城市競爭力和文化城市競爭力在全國居第8位。但經濟的發展也帶了環境問題與收入差距擴大等問題,反映為較低的生態城市競爭力與和諧城市競爭力水平。
呼和浩特市在知識城市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方面稍顯突出。其知識城市競爭力指數為0.589,在全國居第38位;全域城市競爭力與信息城市競爭力也較高。但其宜居城市競爭力指數僅為0.460,在全國居第100位??梢姾艉秃铺氐娜司迎h境相對較差,這嚴重制約著它的可持續發展。
(三)可持續競爭力較弱的城市——石家莊、太原
京津冀地區形成的一小時經濟圈為石家莊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工業發達、工業結構多樣,其宜商城市競爭力指數為0.554,在全國居第19位,較其它指標來說相對突出。但是,粗放型的經濟增長使得環境問題逐漸顯現,城市基礎設施也顯不足,反映在較低的宜居城市競爭力和生態城市競爭力。
經過經濟轉型的試點,太原市開始加大對教育和信息產業的投資力度,其知識城市競爭力指數為0.648,在全國居第20位;信息城市競爭力指數為0.602,在全國居第15位。但是由于長期的資源消耗,導致太原的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人居環境較差,其宜居城市競爭力和生態城市競爭力水平比石家莊市還要低,面臨的問題也更為復雜。endprint
三、基于城市競爭力分析的可持續發展合作策略
華北地區應該依據中心城市的職能分工及資源互補性,建立合理的城市群,從而實現華北地區各省市間有機的分工協作體系,推動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一)華北地區城鎮體系調整
華北地區應該發揮比較優勢,利用“強市帶動弱市,弱市促進強市”的戰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皬娛袔尤跏小笔侵?,北京、天津兩大城市利用自身的商業資源積極投資其它弱市;利用科技優勢研發新技術,加強能源的再利用和持續利用;利用區位優勢帶動弱市的交通發展,在地理上產生經濟集群的效應。“弱市促進強市”是指,石家莊市利用自身的工業優勢去輻射和影響京津地區,將其工業資源分享給京津地區;太原市利用煤炭優勢為京津地區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整合資源發揮優勢,促進共同發展;呼和浩特市利用農業優勢為其它地區做好生活保障,涵養水源,提高環境承載力。
(二)華北地區基礎設施一體化進程
基礎設施一體化是華北地區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的基礎。華北地區各省市在交通、養老、醫療、教育等領域的發展規劃要協調統一,行動也要相互配合?;驹O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完成京津冀“一小時經濟圈”的基礎上,打造太原、呼和浩特與京津兩市的三小時經濟圈。二是建立華北地區統一的養老檔案系統和支付方式,使華北地區居民不必拘束于地域限制,實現養老的共贏。三是建立華北地區醫療一體化制度的建設,包括華北地區轉院體系、醫生跨地區交流學習等內容。
(三)華北地區環境污染治理合作機制
針對華北地區中心城市污染的主要來源,研究治理污染的方法,加強地區間環境污染的聯防聯治。各市政府之間應該加強協作,由“各自為政”向多元化的協作發展轉變。華北地區5個中心城市應該聯合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協調推廣清潔能源,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霧霾監測系統,統一監測,實現聯防聯控;由北京市帶頭,實現治污信息共享,將各市自己的治理措施、完成情況、治理目標進行溝通,實現從源頭到行動到結果的統一。
(四)華北地區人口與社會和諧策略
引導城市間人口合理流動、平衡城市間社會服務資源是實現華北地區人口與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在人口流動方面,京津兩市人口過于龐大,已經出現明顯的大城市病癥。因此,五市政府要進一步強化戶籍制度改革,同時提高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三個城市的社會服務資源數量和質量,包括工作機會、教育水平、醫療質量、養老保障水平等,有序引導京津兩市人口向華北地區其它三市轉移。同時,加強華北地區人力資源的交流合作,最大限度地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使用,通過統籌人才培養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華北地區文化發展合作戰略
華北地區五省區市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底蘊豐厚,但各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基本上自成體系,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區域性文化氛圍和協調的文化產業體系。因此,華北地區要借助《華北五省區市文化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充分發揮北京文化中心的輻射作用,探索文化產業聯合管理機制,統籌區域文化布局,建立跨區域文化平臺,通過區域資源整合形成區域文化發展合力,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創新驅動的華北地區文化發展新格局。
(作者單位:太原師范學院經濟系)
責任編輯:代建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