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讀者徐某來電說:我的小女兒今年只有2歲半,前幾天感冒后去社區診所看病,醫生在聽診后告訴我,孩子有早搏。我一聽嚇了一跳,這么小的孩子有早搏,是不是心臟病?經心電圖和心臟彩超檢查后,醫生說沒有什么大問題,屬于良性早搏,無需特殊治療。我不明白,為何小孩子也會出現早搏?
答徐某讀者:
早搏是成年人的一種常見心律失常。2歲半的小兒也會出現早搏,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醫學界的答案是肯定的,資料顯示,1~3歲的小兒發生早搏并不少見,約占小兒心律失常病例的26%~38.7%,且以室性早搏為主。不過,小兒早搏大多為良性早搏,沒有器質性心臟病,并且可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也不影響小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小兒良性早搏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主要是由于小兒植物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善。當小兒受到某些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精神緊張、發熱、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脫水、勞累等,便會引起心交感神經興奮性異常增強,使得一部分心肌提前激動,從而引起早搏發生。一旦環境影響因素得到改善,早搏也就隨之消失,不會持久存在,預后良好,故而稱為良性早搏。
小兒良性早搏通常并無心臟病史,但在發病前常有發熱、感冒或腹瀉病史。發病后可無任何自覺癥狀,常常是在體檢時偶然發現的。醫學專家指出,小兒良性早搏具有4個臨床特點:⑴小兒一般狀況良好,無自覺癥狀,每分鐘早搏次數在6次以下;⑵心臟不大,心功能正常,無器質性雜音;⑶活動后心率增快,但早搏明顯減少或消失;⑷心電圖顯示早搏為單源性的,無其他心電圖異常。
由于小兒良性早搏無心臟器質性改變,因而不必特殊治療,也無需藥物治療,重在消除環境影響因素并加強隨訪。
陜西省寶雞職業技術學院主任醫師魏開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