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 要:大學語文現(xiàn)在在許多高職院校都被定為公共基礎課,但實際情況上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信息技術時代的今天,大學生們的漢語水平普遍下降,對民族母語文化的傳承也出現(xiàn)了危機,直接影響到了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走出困境,在充分認識現(xiàn)狀之后,要明確大學語文在課程設置中的應有的地位,采取一定的改革對策,從傳承民族文化和語言應用角度上,破解大學語文教學的瓶頸。
關鍵詞:大學語文 現(xiàn)狀分析 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c)-0135-01
大學語文是各高職院校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對提高大學生運用母語的能力,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提升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很多高校都出現(xiàn)如對大學語文課程重視不夠,學科邊緣化,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夠等問題。
1 當前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1.1 課程定位不明確,地位時有動搖,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很多高校教學過程中,大學語文的功能被定義為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只把它作為一種工具,在課程定位上,也認為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種延續(xù)。雖然一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大學語文課程,也定位為公共基礎課,但它的地位遠不如英語等課程,甚至在學時學分上還受到其他課程的擠壓和占用,競爭力不斷減弱。因此,由于大學語文課程定位的偏差,也造成了好多高校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也深受影響。
1.2 教學方法單一、陳舊,教學效果差,學生學習興趣不強
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受師資、學科建設等方面的約束,在課程教學中基本上是沿用了高中教學模式,還是一般理論課的教學方法,任課老師在講臺上一點點講,學生邊聽邊做筆記,這種“高四”模式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在高校里,由于大學語文不是獨立的學科,學科處于邊緣化,好多教師也就沒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愿承擔大學語文教學,而紛紛轉到行政崗位上,也就造成了師資力量的缺失,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 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對策
2.1 正確認識大學語文教育,明確課程定位,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各高職院校領導要清醒的認識到大學語文課對當今大學生的重要意義,把這門課程列為面向全體大學生的必修課,對課時要求明確統(tǒng)一。同時,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鼓勵與支持大學語文教師進行教研與科研項目,專心進行教學,積極提高教學水平。
在課程定位上應放在文學藝術的鑒賞能力上,讓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賞析,增強文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審美能力。
大學語文教學承擔著傳承民族文化,弘揚人文精神,延續(xù)民族精神文化的作用,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辨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1]。大學語文不能簡單認為承擔著彌補語文功底不足的作用,而應充分還原文學作品的美感,將作品蘊含的文學價值和美學價值[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國際格局中,母語和文化傳統(tǒng)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大學語文教師應及時將這樣的敏銳信息傳達給大學生,這些都是大學語文課程的深層次問題,也是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2.2 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改革教學方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都需要進行改革才能提高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需要借助多媒體等現(xiàn)代科技工具進行教學。
(1)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才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因此,學習動機對學生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深知大學語文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學習大學語文是客觀需要,也是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是他們精神陶冶、審美享受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2)改革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手段。大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要把教學手段由“填鴨式”向“啟發(fā)式”轉變,改變被動局面,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引導啟發(fā)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對于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老師不能直接講解或給出答案,而要加以引導、點撥、提示,幫助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在教學上可以打破單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教學,根據(jù)教學模塊整合教學內容,確定不同的專題,進行巧解;其次,要結合教學內容,安排相關的演講和討論、辯論等時間活動,既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讓學生在思想感情方面得到提升;同時,使用運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可以通過課件設計、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逼真的生活場景,生動再現(xiàn)文學的意境之美、意韻之美和精神之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程教學煥然一新[3]。
(3)加強大學語文教師隊伍建設和教材建設。高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同時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為這些老師提供更多的進修學習的機會,并建立相應的激勵體制,充分調動大學語文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與積極性。大學語文叫徐還應重視學科建設,并大學語文教學研究納入到高職院??蒲泄ぷ魅粘讨?,使大學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學校的重要基礎。高職院校在選用教材時也要注意到學校的辦學特點和大學生實際需要,結合大學語文教學要求,在大學語文教材中應注重滲透民族精神、公民道德、人生觀、自尊、自愛、自強不息等內容,激發(fā)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提高大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與以后工作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的大學語文教材。
3 結語
總之,要改變大學語文目前在高職院校中所處的尷尬現(xiàn)狀,走出學科所處的困境,我們期待社會和學校能形成一個尊重母語和傳統(tǒng)文化的良好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大學語文教師從我做起,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全面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為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做出積極努力。
參考文獻
[1] 唐彥臨.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傳承古代文化傳統(tǒng)[J].文學教育,2007(1).
[2] 袁昌明,李代萍.關于大學語文與人文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管理與科研,2011(5):173.
[3] 寧鴻彬.語文教學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