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曉輝++郭鑫++李維向++盧立娜+朱巖
摘 要:合理的發展林業不僅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極大的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對建設魅力中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該文以下內容將對當前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發展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c)-0225-01
改革開發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林業給人們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經濟收益的同時,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林業的生態性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林業發展過程中并不是完美的,仍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健康發展,故對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當前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根據本人多年的實踐經歷,并借鑒了其它資料,認為當前林業發展主要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林業發展的基礎仍比較薄弱。盡管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大面積的提升,但是林業發展的基礎仍比較薄弱,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林業發展中,具有較大比重的天然次生林,密林地較少,森林儲備量不足,木材供應的能力略顯不足。另外,還由于我國在政策導向方面,未能給人們形成一種木材收益的意識,重糧輕林在小農經濟思想的作用下顯得更加理所當然,廣大農村種植樹木不是為了獲得收益,絕大部分是為了蓋房或者打造家具,在這種情況下,就很難促使廣大農村的林業快速發展。第二,相關的政策不是很完善。當前,我國的林業的相關政策和法律較為強調國家和社會的整體效益,而缺失對個人發展林業和企業發展林業的相關激勵措施,使得大量的林業資源沒有被很好的開發,經濟效益不明顯。第三,林業結構的合理性不是很好。這主要表現在當前單一樹種的林地較多,而混交林比較少,這種情況下,不能形成較好的林木互生互助的機制,而且很容易產生大面積的蟲害,而且這種林木的種植方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很難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第四,林業附加經濟發揮的不夠。林業的經濟性不僅僅體現在木材的應用上,還體現在林業的生長期間能夠給人們提供一種觀賞和親近自然的一種途徑,但是當前單一的經濟收益較多,附加的經濟收入少,不能形成從林木整個生長期的經濟收益鏈條。
2 提升林業發展水平的對策研究
根據本人多年的實踐經歷,并結合了其他資料,認為提升林業發展水平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大力提倡科技興林。在促進林業發展水平提升的過程中,積極發揮現代科技的作用,利用現代科技提升林業病害的防護、加深林業的利用層次,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林業生態環境資源監測系統,從而形成一種林業有序健康發展的機制。另外,應該支持和鼓勵有能力的林業深加工企業建立技術中心,提升對林業產業技術升級的速度,通過掌握核心技術、創新工藝,改進產品,使得科技成果有效的轉化為生產力,從而打造一批高效、高新和高產的產品。第二,加大力度調整林業經濟結構。我國是一個多山多丘陵的國家,抓好山區和丘陵無法進行糧食耕作的區域大力發展林業經濟,可以重點發展短期工業用材林,在保證好生態環境的情況下,提高其生產能力。建立起點、線、片和網相互組合形成的區域性平原速生豐產林系統,種植適合本區域的樹種和林種結構,實行多維開發,從而夯實平原林業的基礎。第三,建立確保林業有序發展的法律系統。在實行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前提下,政府主管部門要多舉措運用法律甚至行政手段,將林業發展納入到規范的道路上來。在經濟上面,可以利用投資、價格、金融和稅收等產業政策和經濟手段,使得利益結構的布局更趨合理,確保林業的合理投入和杜絕非長期行為。建立完善的林業發展相關的法律體系的情況下,應采取措施確保各項法律法規得到有序的執行,提高其執行力,使得違反林業法律的違規行為均得到應有的懲處,確保林業發展的有序進行。第四,加大宣傳,提高全民的認識。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宣傳頁等等各種手段,加大對林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升全民對林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引導人們重視林業,不僅要認識到林業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還要對林業生態效益有足夠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林業有序健康發展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第五,加大對林業的投入。林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揮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與其他項目相比,其在收益上面沒有明顯的優勢,這就使得個人或者企業不想參與到林業生產中。而對于地方基層政府來說,由于林業投入大,而且對其政績的影響小,其重視度也不夠,這就需要從上至下加大對林業的扶持力度,可以建立專用的林業發展資金,對參與到林業生產的個人或者是企業提供優惠的銀行貸款和減稅免稅政策,從而形成以政府投資為主,以社會力量投入為輔的林業發展體系。應該對林業的發展采取資金扶持的措施,引導和鼓勵一些閑散的資金流向林業,特別是對于林業的深層次加工項目,應充分發揮扶持資金的杠桿作用,使得財政扶持資金能夠更好的使用。第六,大力進行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提高集體林產權人的實際收益。廣大農村存在著很多的集體林,這些集體林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很難激發起廣大農民參與集體林建設的熱情。應該深入進行集體林產權改革,建立起集體發起、個人參與、個人收益、產權明晰的制度體系,使得廣大農民植林有其利、收入有保證,從而實現森林總量的提高。第七,積極發揮林業經濟。應積極發展適合本地的林業經濟,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業經濟,比如,在某些地方就可以發展板栗,而有的地方可以發展蘋果等等,而且也可以根據林業的不同發展食用菌等附加經濟。林業的深層次加工是林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實現林業深層次加工的本土化和地方化,減少林業原料的出口。也可以根據不同種類的林業,發展特色旅游,形成特色的葡萄街、櫻桃溝、蘋果巷等等,實現林業鏈條的環環相扣。第八,合理配置林業組織結構。首先應該對林業組織機構進行合理的配置,實行效益、精簡、統一和機構管理的規范化和法制化相互統一的原則,從而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其次要明確林業部門的職責,并采取措施建立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和溝通機制,切實發揮林業部門的作用。特別是針對我黨近期召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大力改進工作作風,提高群眾意識、服務意識和自律意識。第九,采取合理的退耕還林措施。退耕還林是確保林業發展的一項有效措施,但是要確定合理的范圍,限定標準,不能盲目的將耕地變成林地,這樣不僅會造成廣大農民的反感,也會給我國的糧食生產帶來壓力。
3 結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一如既往的加大學習力度,并不斷借鑒國外先進國家的林業發展經驗,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提升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的林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俊昌.林業經濟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2] 國家林業局.中國林業產業與林產品年鑒[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3] 翟明普.林業生態環境管理綜合實踐[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