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摘 要:以典型任務為基礎的學習情境設計既能反映其中所包含的職業信息,結合本校資源及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深入掌握課程知識的同時,培養正確的排故思維能力,強化職業素養。文章以“汽油發動機點火系統故障診斷”為例,闡述了以工作任務為基礎的學習情境中學習目標,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設計思路與方案。
關鍵詞:典型任務 卡羅拉 點火系統 學習情景 教學過程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000-00
學習情境是指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接近實際的學習背景,以此為支撐物啟動教學。以典型任務為基礎的學習情境設計既能反映其中所包含的職業信息,也在結合本校資源及學生實際情況的條件下,引導學生在完成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深入掌握課程知識的同時,培養正確的排故思維能力,強化職業素養。
1 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在現實的4S店中,一輛發動機有故障的車輛進入工位時,診斷技師會調取故障碼或讀取相關的數據流并進行分析、利用萬用表、示波器等工具對工作電路進行檢測,確定故障所在,之后下達維修任務由維修工完成修理過程。我們希望學生不僅僅成為“汽車護士”,更能具備“汽車醫生”的素質,診斷并排除故障。所以,按照“個性互補,優勢互補”的原則,將學生由傳統當然“大課堂”轉換成若干個“工作小組”,每組4至6人。結合職業院校學生“重實踐,輕理論”的特點,我們把現實中的排故引入課堂,帶領學生進行工作電路的分析,并且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故障可能發生的位置及原因,讓學生能熟練使用檢測儀器、設備檢測排除實車故障,并且鍛煉他們正確的排故思維。教師在學生實訓過程中監督巡查,督促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安全、環保、節能意識,并確保學生完成故障檢修之后進行5S工作,強化職業素養。
2 學習情景設計方案
以“汽油發動機點火系統故障診斷”為典型任務,本課程的設計思路是通過實際故障的引導,通過對點火系統工作電路的分析,引導學生進行故障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并在虛擬教學軟件中驗證,進而實行排除故障的實踐探索,最后歸納出排故思路,并且讓學生相互交流,以達到反饋提高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由“護士”向“醫生”的升級。
1. 學習目標
以典型任務為基礎的課程以培養學生“三維能力”為追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而且還應突出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以下的學習目標。
(1)專業能力:能分析點火系統電路圖、故障原因及位置;能正確并熟練使用萬用表、示波器等工具;能制定點火系統診斷維修計劃,并實施;能規范檢查點火系統元器件及工作電路;文明、安全生產。(2)方法能力:能夠通過查閱技術資料獲取信息資源;能自主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能制定工作計劃和工藝;能快速準確地解決實際問題。(3)社會能力: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和組織溝通能力;具備責任心、團隊協作精神;具體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具備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具備環保、節能意識;
2.教學內容
以“點火系統故障診斷”為典型任務的課程,會涉及故障碼的讀取,萬用表、示波器的使用,電路圖的分析,相關傳感器、執行器的檢查等內容,因此在學習情境設計中應參照實際工作過程,并把以上的教學內容按照合理的順序穿插編排,讓學生在投身其中的同時,能熟練掌握課程內容,并能實踐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組織者與監督作用,確保學生在文明安全實訓的同時,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職業素養。實訓結束后,教師應做出總結,針對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表現的優缺點做出評價。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實現“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升華,我們在課程中設置了“反饋提高”的環節,即在此環節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歸納總結自己的排故思路,并將本小組在實訓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以交流的方式與其他小組同學分享,然后讓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以達到“反饋提高”的效果。
3.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程以典型任務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引導,教學中體現了行動的“過程性”。 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經歷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即實現學中做、做中學、能做會學,而非傳統教學中的先理論、后實踐;教師在學習過程充當組織者和專業對話伙伴的角色,而非傳統教學中的主導者角色。授課過程中,采用行為導向法,具體有以下幾種:
(1)案例教學法 該方法以現場為中心,以實際問題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每一個學生都受到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也將提高他們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技能競賽法 此方法應用與實操過程中,通過各小組進行技能競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反饋教學法 該方法應用于實訓過程結束階段,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鍛煉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問題、語言表達等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學習情境的設計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步法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利用教學車間,教學的實施采用任務驅動,實現“理實一體、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強調工作過程系統化和完整性。以點火系統的故障診斷進行情景設計,以故障案例為載體,實現易到難,由顯性到隱性提升,實現遞進式培養,且將職業素養能力的培養貫穿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如表2所示)。
表2 點火系統故障診斷教學過程設計
4.教學評價
“一體化”課程設計將課堂轉移至實訓室,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導向,實際故障案例為切入點,擺脫了傳統教學的束縛,實現了“質”的跨越,因此,考核評價方法也應由傳統的結果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結合的評價模式,最后的實訓成績由各評價部分得分值加權取得。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70%,最終的結果占總成績的30%。在過程性考核中,兼顧教師對學生的評價(80%),學生評價(20%)等。評價內容分成職業素養(10%),學生參與教學(10%),工作任務完成情況(60%),團隊協作(10%),創新及反思(10%)等部分。結果考核中,主要以操作考試及作業工單填寫情況作為考核標準。
3 總結
以現實工作任務為引導的學習情境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也是“一體化”教學的改革方向。只有將書本內容與實際緊密結合,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才能豐富“一體化”教學的內涵,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和職業能力,適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畢業后能真正地實現“零”距離上崗,成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 羅建政.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教學方法在汽車電器課程上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0).
[3] 劉志勇.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汽車電控系統檢修》學習情境設計[J].職教與成教,2010,(28).
[4] 徐東.基于工作過程的汽車電器構造與維修課程開發[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3).endprint
摘 要:以典型任務為基礎的學習情境設計既能反映其中所包含的職業信息,結合本校資源及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深入掌握課程知識的同時,培養正確的排故思維能力,強化職業素養。文章以“汽油發動機點火系統故障診斷”為例,闡述了以工作任務為基礎的學習情境中學習目標,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設計思路與方案。
關鍵詞:典型任務 卡羅拉 點火系統 學習情景 教學過程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000-00
學習情境是指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接近實際的學習背景,以此為支撐物啟動教學。以典型任務為基礎的學習情境設計既能反映其中所包含的職業信息,也在結合本校資源及學生實際情況的條件下,引導學生在完成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深入掌握課程知識的同時,培養正確的排故思維能力,強化職業素養。
1 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在現實的4S店中,一輛發動機有故障的車輛進入工位時,診斷技師會調取故障碼或讀取相關的數據流并進行分析、利用萬用表、示波器等工具對工作電路進行檢測,確定故障所在,之后下達維修任務由維修工完成修理過程。我們希望學生不僅僅成為“汽車護士”,更能具備“汽車醫生”的素質,診斷并排除故障。所以,按照“個性互補,優勢互補”的原則,將學生由傳統當然“大課堂”轉換成若干個“工作小組”,每組4至6人。結合職業院校學生“重實踐,輕理論”的特點,我們把現實中的排故引入課堂,帶領學生進行工作電路的分析,并且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故障可能發生的位置及原因,讓學生能熟練使用檢測儀器、設備檢測排除實車故障,并且鍛煉他們正確的排故思維。教師在學生實訓過程中監督巡查,督促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安全、環保、節能意識,并確保學生完成故障檢修之后進行5S工作,強化職業素養。
2 學習情景設計方案
以“汽油發動機點火系統故障診斷”為典型任務,本課程的設計思路是通過實際故障的引導,通過對點火系統工作電路的分析,引導學生進行故障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并在虛擬教學軟件中驗證,進而實行排除故障的實踐探索,最后歸納出排故思路,并且讓學生相互交流,以達到反饋提高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由“護士”向“醫生”的升級。
1. 學習目標
以典型任務為基礎的課程以培養學生“三維能力”為追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而且還應突出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以下的學習目標。
(1)專業能力:能分析點火系統電路圖、故障原因及位置;能正確并熟練使用萬用表、示波器等工具;能制定點火系統診斷維修計劃,并實施;能規范檢查點火系統元器件及工作電路;文明、安全生產。(2)方法能力:能夠通過查閱技術資料獲取信息資源;能自主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能制定工作計劃和工藝;能快速準確地解決實際問題。(3)社會能力: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和組織溝通能力;具備責任心、團隊協作精神;具體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具備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具備環保、節能意識;
2.教學內容
以“點火系統故障診斷”為典型任務的課程,會涉及故障碼的讀取,萬用表、示波器的使用,電路圖的分析,相關傳感器、執行器的檢查等內容,因此在學習情境設計中應參照實際工作過程,并把以上的教學內容按照合理的順序穿插編排,讓學生在投身其中的同時,能熟練掌握課程內容,并能實踐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組織者與監督作用,確保學生在文明安全實訓的同時,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職業素養。實訓結束后,教師應做出總結,針對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表現的優缺點做出評價。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實現“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升華,我們在課程中設置了“反饋提高”的環節,即在此環節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歸納總結自己的排故思路,并將本小組在實訓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以交流的方式與其他小組同學分享,然后讓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以達到“反饋提高”的效果。
3.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程以典型任務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引導,教學中體現了行動的“過程性”。 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經歷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即實現學中做、做中學、能做會學,而非傳統教學中的先理論、后實踐;教師在學習過程充當組織者和專業對話伙伴的角色,而非傳統教學中的主導者角色。授課過程中,采用行為導向法,具體有以下幾種:
(1)案例教學法 該方法以現場為中心,以實際問題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每一個學生都受到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也將提高他們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技能競賽法 此方法應用與實操過程中,通過各小組進行技能競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反饋教學法 該方法應用于實訓過程結束階段,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鍛煉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問題、語言表達等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學習情境的設計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步法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利用教學車間,教學的實施采用任務驅動,實現“理實一體、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強調工作過程系統化和完整性。以點火系統的故障診斷進行情景設計,以故障案例為載體,實現易到難,由顯性到隱性提升,實現遞進式培養,且將職業素養能力的培養貫穿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如表2所示)。
表2 點火系統故障診斷教學過程設計
4.教學評價
“一體化”課程設計將課堂轉移至實訓室,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導向,實際故障案例為切入點,擺脫了傳統教學的束縛,實現了“質”的跨越,因此,考核評價方法也應由傳統的結果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結合的評價模式,最后的實訓成績由各評價部分得分值加權取得。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70%,最終的結果占總成績的30%。在過程性考核中,兼顧教師對學生的評價(80%),學生評價(20%)等。評價內容分成職業素養(10%),學生參與教學(10%),工作任務完成情況(60%),團隊協作(10%),創新及反思(10%)等部分。結果考核中,主要以操作考試及作業工單填寫情況作為考核標準。
3 總結
以現實工作任務為引導的學習情境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也是“一體化”教學的改革方向。只有將書本內容與實際緊密結合,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才能豐富“一體化”教學的內涵,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和職業能力,適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畢業后能真正地實現“零”距離上崗,成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 羅建政.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教學方法在汽車電器課程上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0).
[3] 劉志勇.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汽車電控系統檢修》學習情境設計[J].職教與成教,2010,(28).
[4] 徐東.基于工作過程的汽車電器構造與維修課程開發[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3).endprint
摘 要:以典型任務為基礎的學習情境設計既能反映其中所包含的職業信息,結合本校資源及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深入掌握課程知識的同時,培養正確的排故思維能力,強化職業素養。文章以“汽油發動機點火系統故障診斷”為例,闡述了以工作任務為基礎的學習情境中學習目標,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設計思路與方案。
關鍵詞:典型任務 卡羅拉 點火系統 學習情景 教學過程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000-00
學習情境是指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接近實際的學習背景,以此為支撐物啟動教學。以典型任務為基礎的學習情境設計既能反映其中所包含的職業信息,也在結合本校資源及學生實際情況的條件下,引導學生在完成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深入掌握課程知識的同時,培養正確的排故思維能力,強化職業素養。
1 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在現實的4S店中,一輛發動機有故障的車輛進入工位時,診斷技師會調取故障碼或讀取相關的數據流并進行分析、利用萬用表、示波器等工具對工作電路進行檢測,確定故障所在,之后下達維修任務由維修工完成修理過程。我們希望學生不僅僅成為“汽車護士”,更能具備“汽車醫生”的素質,診斷并排除故障。所以,按照“個性互補,優勢互補”的原則,將學生由傳統當然“大課堂”轉換成若干個“工作小組”,每組4至6人。結合職業院校學生“重實踐,輕理論”的特點,我們把現實中的排故引入課堂,帶領學生進行工作電路的分析,并且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故障可能發生的位置及原因,讓學生能熟練使用檢測儀器、設備檢測排除實車故障,并且鍛煉他們正確的排故思維。教師在學生實訓過程中監督巡查,督促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安全、環保、節能意識,并確保學生完成故障檢修之后進行5S工作,強化職業素養。
2 學習情景設計方案
以“汽油發動機點火系統故障診斷”為典型任務,本課程的設計思路是通過實際故障的引導,通過對點火系統工作電路的分析,引導學生進行故障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并在虛擬教學軟件中驗證,進而實行排除故障的實踐探索,最后歸納出排故思路,并且讓學生相互交流,以達到反饋提高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由“護士”向“醫生”的升級。
1. 學習目標
以典型任務為基礎的課程以培養學生“三維能力”為追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而且還應突出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以下的學習目標。
(1)專業能力:能分析點火系統電路圖、故障原因及位置;能正確并熟練使用萬用表、示波器等工具;能制定點火系統診斷維修計劃,并實施;能規范檢查點火系統元器件及工作電路;文明、安全生產。(2)方法能力:能夠通過查閱技術資料獲取信息資源;能自主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能制定工作計劃和工藝;能快速準確地解決實際問題。(3)社會能力: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和組織溝通能力;具備責任心、團隊協作精神;具體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具備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具備環保、節能意識;
2.教學內容
以“點火系統故障診斷”為典型任務的課程,會涉及故障碼的讀取,萬用表、示波器的使用,電路圖的分析,相關傳感器、執行器的檢查等內容,因此在學習情境設計中應參照實際工作過程,并把以上的教學內容按照合理的順序穿插編排,讓學生在投身其中的同時,能熟練掌握課程內容,并能實踐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組織者與監督作用,確保學生在文明安全實訓的同時,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職業素養。實訓結束后,教師應做出總結,針對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表現的優缺點做出評價。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實現“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升華,我們在課程中設置了“反饋提高”的環節,即在此環節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歸納總結自己的排故思路,并將本小組在實訓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以交流的方式與其他小組同學分享,然后讓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以達到“反饋提高”的效果。
3.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程以典型任務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引導,教學中體現了行動的“過程性”。 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經歷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即實現學中做、做中學、能做會學,而非傳統教學中的先理論、后實踐;教師在學習過程充當組織者和專業對話伙伴的角色,而非傳統教學中的主導者角色。授課過程中,采用行為導向法,具體有以下幾種:
(1)案例教學法 該方法以現場為中心,以實際問題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每一個學生都受到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也將提高他們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技能競賽法 此方法應用與實操過程中,通過各小組進行技能競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反饋教學法 該方法應用于實訓過程結束階段,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鍛煉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問題、語言表達等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學習情境的設計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步法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利用教學車間,教學的實施采用任務驅動,實現“理實一體、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強調工作過程系統化和完整性。以點火系統的故障診斷進行情景設計,以故障案例為載體,實現易到難,由顯性到隱性提升,實現遞進式培養,且將職業素養能力的培養貫穿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如表2所示)。
表2 點火系統故障診斷教學過程設計
4.教學評價
“一體化”課程設計將課堂轉移至實訓室,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導向,實際故障案例為切入點,擺脫了傳統教學的束縛,實現了“質”的跨越,因此,考核評價方法也應由傳統的結果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結合的評價模式,最后的實訓成績由各評價部分得分值加權取得。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70%,最終的結果占總成績的30%。在過程性考核中,兼顧教師對學生的評價(80%),學生評價(20%)等。評價內容分成職業素養(10%),學生參與教學(10%),工作任務完成情況(60%),團隊協作(10%),創新及反思(10%)等部分。結果考核中,主要以操作考試及作業工單填寫情況作為考核標準。
3 總結
以現實工作任務為引導的學習情境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也是“一體化”教學的改革方向。只有將書本內容與實際緊密結合,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才能豐富“一體化”教學的內涵,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和職業能力,適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畢業后能真正地實現“零”距離上崗,成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 羅建政.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教學方法在汽車電器課程上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0).
[3] 劉志勇.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汽車電控系統檢修》學習情境設計[J].職教與成教,2010,(28).
[4] 徐東.基于工作過程的汽車電器構造與維修課程開發[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