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婀娜 趙華新
進入高中,大多數學生都覺得數學比初中難好多。常常遇到問題,無法解決,考試成績不理想.漸漸的,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高一的數學教師也經常感嘆“真難教”. 因此,如何解決從初中到高中數學學科的過渡問題,是高中數學教師必須反思的問題.
1、從初中到高中數學過渡存在的問題
(1)教材內容
新課標的初中、高中數學教材,就內容上而言,降低了難度.尤其是初中的數學教材,降低的幅度較大,呈現出“易、 少、淺”這樣的特點. 高中數學教材雖然也看似降低難度,事實上,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教師還是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再加上,本身高一數學內容就比較多.而且大多數知識又是高中數學的重點,高考的考點,比如:集合、函數、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等.還有對一些必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要求,所以就內容難度而言,初中到高中差距比較大.另一方面,現行的初中教材把原先的一些內容刪除,但我們高一的老師還是以為那些內容學生已經學過,造成一些困擾.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我們常用的方法是“十字相乘法”.但是這一內容在初中教材中,已經被刪除.有些初中老師另外將這種方法介紹給學生,而有些按照大綱要求沒有另行要求.這樣導致高一學生在遇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產生混亂,有些學過,有些沒學過.高一數學老師也在是否詳細講解這一知識點中迷茫,詳細講解的話,那些學過的學生就覺得浪費時間.不詳細講的話,確實有一些學生根本不會這一方法.
(2)教學方法
首先,初中數學教材每一課時的容量小,進度慢,教師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練習、鞏固、強化.但是高中數學教材每課時的容量大,進度快,很多內容不能一一展開,點到為止.自然也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鞏固練習.所以,高一新生普遍反映數學進度太快.其次,初中對一些概念的定義,直觀性強,學生容易理解.而高中出現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比如:函數的概念、函數的單調性、導數等.此外,初中數學題型較少,一般只要學生把教師講過的題型反復練習,基本上能得到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但是高中數學題型多而活,而且好多題目都是一個題涉及到好幾個知識點.教師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時間把每種題型都講到位.所以,對于習慣了初中那種教法的高一新生來說,在解高中題的時候,常常抱怨“老師都沒講過這類型題”,普遍出現了難以適應高中數學的教學方法.
(3)學習方法
首先,初中學生大多是跟著老師走,習慣模仿,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對于高中生,最大的差別是學生要學會自主學習.其次,初中對數學的學習,比較直觀,容易理解.而高中對抽象思維、空間想象要求較高.比如:高一必修2的立體幾何,部分學生對幾何體毫無感覺.所以,高一學生如果還是沿用初中的學習方法,會給高中對數學的學習帶來阻力.
(4)心理狀態
高一新生在經歷完中考后,太過松懈,沒有緊迫感.認為高考還遠著呢,出現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
2、從初中到高中數學過渡的應對策略
首先,高一數學教師應做好內容上的過渡.充分掌握初中教學大綱和教材,了解學生對初中知識的真實把握情況.把初中數學教材刪掉而高中數學必要的知識點,可以通過校本課程的形式向學生的開放.比如: “十字相乘法”、“三角形重心性質”、“根與系數的關系”等.在高一教學過程中,不能盲目的追求進度,使學生平穩的渡過這一艱難時期.但是按照課標要求,高一上學期要完成兩個模塊的教學.而我們大多數都是完成必修1、必修2.這兩個模塊對于剛剛進入高一的學生來講,難度較大.我認為高一可以適當的調整所上內容.比如第一模塊我們可以考慮學習必修3.這一模塊主要是統計案例、算法初步.尤其統計學生在小學、初中都有所涉及,容易過渡.
其次是教學方法的過渡.高中的許多知識是對初中知識的深化.所以,咱講授這些新知識的時候,應注意對舊知識的回顧,以消除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恐懼感.比如,在講冪函數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正比例函數 、反比例函數 、二次函數 入手,來體會冪函數.再就是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時候,我們可以考慮從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比如,對于函數的單調性,我們可以通過中國歷屆奧運會獲得獎牌、獲得金牌這樣的一個案例引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然后是學習方法的過渡.引導學生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把“以教師為主體”變成“以學生為主體”.高一的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數學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作為教師應適時鼓勵學生,引導他們自主的解決問題.同是,也應鼓勵同學之間的互相探究.就像哲學家蕭伯納所說,“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進行交換,每人可以有兩種思想”. 師生之間的溝通畢竟沒有同學之間的溝通方便.同學之間應互相幫助,經常開展探究活動,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還有教師應幫助學生改進解題方法,不能再“照貓畫虎”,而要徹底理解所做題目的本質.
最后針對高一新生的心理狀態,應配合班主任開好主題班會,讓學生更快的投入的高中的學習、生活.
總之,在高一階段,我們一定要重視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使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模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