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朝東
摘 要: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環境少不了樹木,隨著人們的成長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改造自然發展自然的能力也日益加強,但是這種能力的加強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人類在發展改造的同時少不了對林業資源的破壞,這種破壞雖然一時看不出對環境有什么傷害,但是日積月累下來,當人們發現由于他們的開采導致地球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時,才知道收手,才想到找方法挽救現狀。本文通過分析現今林業資源的現狀和環境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如何根據現狀來提高我國的造林技術水平,同時本人就相關問題進行粗略的分析和探討并提出本人的一些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林業 資源現狀 提高水平 造林技術 造林方法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b)-0000-00
眾所周知,發展是一把雙刃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飛躍,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斷的得到提升,但是在這種提升的同時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雖然資源豐富,但是由于這幾年我國為了配合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對自然資源以及林業資源的開采力度大大提高,致使我國的自然生態平衡被嚴重的破壞。過度的開采給我國的各項生態環境都帶來了一定的負擔,因此為了使這種情況不再惡化下去,我們在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同時也在造林技術上有了許多新的發現和突破。
1 大興安嶺林業資源的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水平和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大興安嶺的林業資源特點逐漸凸顯出來。第一個特點是大興安嶺的林業資源較為豐富,并且種類繁多,位居世界前列。例如自古代開始,落葉松就被文人雅士所喜愛,所以,落葉松的使用歷史悠久,由于發展時期較長,我國在松樹類資源的利用上,駕輕就熟,游刃有余,松樹類資源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第二個特點是潛力很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讓環境保護逐漸受到重視,雖然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林業資源一定程度上的破壞,但是我國很早就開始施行“退耕還林”的政策,人們觀念意識的提高,也為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護,可以看到,現今我國的大興安嶺林區林業資源發展勢頭良好,退耕還林政策讓森林面積逐漸擴大,林業資源所具有的潛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大興安嶺的林業資源也具有一定劣勢,比如我國的林業加工技術,仍然無法和發達國家的技術相媲美,雖然資源比較豐富,但是利用率卻很低下,很多的林業加工企業技術落后,設備過時,很難對資源進行深度加工,造成資源浪費的問題,同時,我國對林業資源的管理也不夠嚴格,導致了很多問題的產生;再有就是林業資源質量不高,由于經濟原因而長期施行退耕還林政策,保證了經濟的發展,但是造成了林業資源方面的問題,大興安嶺的林業資源數量大種類多,但是品質參差不齊,結構不完善,管理和經營力度都不夠。由于這些方面的原因,造成林業資源緊缺,隨之而來的是價格高漲,給我國林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 大興安嶺林業資源發展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在林業發展上存在一定缺陷,造成了很多問題的產生。首先是模式不夠開放,雖然我國大部分林業資源的所有者是集體或者國家,但是這基本上是由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所決定的,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林業資源的發展模式收到了約束,真正的目標并不是保證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二是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對于林業資源生態效益的補償,這是有償使用自然資源的主要內容之一,但是我國在這個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造成了一些問題的產生;第三是監管不夠強力,我國大力施行退耕還林政策,而且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也都努力執行,給林業資源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益處,但是,林業資源的監管仍然不被重視,監管力度不夠,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執法力度不夠強。
3 林業資源的培育技術
要改善大興安嶺林業發展的現狀,解決出現的諸多問題,保證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就應該在林業資源的培育方式上下功夫。例如我國施行的“封山育林”政策,一般采用的是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和植苗更新培育法,這兩種方法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還有就是對造林環境的改善,應該隨著季節和樹苗種類進行靈活轉變,整理好林地后,做好清理工作。清楚周圍的灌木和雜草,還可以適當的對地形進行改變。這樣能夠改變整個造林地區的土壤質量,才能保證造林質量。
對于林地的清理,主要內容是對雜草、灌木等進行清理,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例如全面清理、塊狀清理和條狀清理等,也可以使用火燒進行清理,或者用化學藥劑進行清理,但是清理完成后,化學藥劑要清除干凈,保證不影響造林質量。而林地的整理,可以進行局部整理也可以進行全面整理,對平坦地區的土壤翻墾,改善土壤環境,提高土壤的質量水平。
4 興安落葉松造林方法和注意要點
現今普遍采用的造林方法主要有兩種,是分殖造林法和植苗造林法,這兩種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點,也有一定的限制條件,要進行興安落葉松的造林工作,主要使用的是植苗造林技術,造林季節一般選擇春季,但是也要防止土壤凍結造成的植穴太淺的問題,在種植前,將土壤打碎,用肥沃的表層土壤覆蓋樹根。保證覆蓋土壤的高度略高于原穴面,防止發生土面下沉的情況,為了防止土壤開裂,還要覆蓋一層松土。由于在大興安嶺地區,春秋兩季氣溫變化頻繁,氣溫較低,降水量比較大并且落葉松生長周期比較短,溫度較低的時候會將土壤凍結,落葉松樹根會被拔高,而隨著溫度升高,冰晶融化,會造成樹根懸空的情況,長此以往,很難保證落葉松的成活率,這種情況下應該采用“窄縫栽植法”,采用這種方法,能夠防止產生樹根被拔高造成的樹木損害,同時也能夠節省造林的工作量.
在造林工作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首先是應該“因地制宜”,不同的林區,不同的土壤條件和造林環境,要選擇合適的樹種。合理的選擇和合理的安排,這樣做不僅能夠保證樹木的健康成長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也能夠讓周邊生態環境更加合理,生物多樣性會因此增強,可以依據這些特點開發旅游景點,增加經濟效益。同時,合適的、多樣的林業資源,也能夠保持水土、調節當地氣候;第二個方面是把握合適的造林時間,熟悉樹種的生長周期,依據個體差異使用不同的造林技術。傳統的造林時間一般是春季,但是現今我國大力施行氣候轉暖技術,這樣造林時間也就相應的提前了。在春初冬末的時候,由于春寒料峭,蒸發量不高,所以并不是合適的造林時間,而在冬季,由于時間充裕,反而更適合造林,但是冬季氣候較差的地區,還是在氣候轉暖后造林更合適,能保證樹木的成活率。第三個方面是保持品種的更新,單一的樹木品種勢必會造成土壤狀況惡化,長此以往,土壤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會導致病蟲害比較頻繁的問題。所以,如果土壤條件比較差,種植的樹種應該具有比較強的適應性,才能保證在惡劣的土壤環境下,健康的成長,例如可以采用松樹杉樹混合種植的方案,無論是套種或者出現一種樹木長勢不好,再種植另一種樹木的情況,都能夠保證杉松樹的順利成長成材;為了增強水土保持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等,在山腳應該設立防火帶和防蟲帶。如果立地條件復雜,變化較大,應該采用不規則混合種植來適應多變的土壤環境,這樣能夠保證樹木品種的多樣性,也能夠保證土壤質量不斷改善。
5 結語
綜上,通過對林業資源的分析,可以發現大興安嶺在造林方面仍然存在問題,林業部門應該加強管理,因地制宜,采用混合種植等方式,保證樹木的健康成長,同時也保證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注重細節,才能做好造林工作。
參考文獻
[1]季東發.林業造林方法在林業資源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3,(08):197.
[2]吳天.淺析我國林業資源現狀及造林方法[J].消費導刊.2013,(08):69.
[3]于靜鳳.淺談林業資源和林業造林方法[J].中國科技博覽.2013,(3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