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圣
摘 要:近年來,許多新建房屋出現樓板結構裂縫,影響房屋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結構安全。本文對樓板結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鑒定房屋樓板結構裂縫成因進行論述,確保樓板結構安全。
關鍵詞:鑒定 樓板 結構裂縫
中圖分類號:TU75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c)-0046-02
近些年來,許多新建房屋出現樓板結構裂縫,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結構裂縫對工程結構安全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對樓板結構裂縫成因的鑒定非常重要。只有找出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出現的真實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進行可靠的加固,并在今后的施工中有效預防,保證結構安全。
1 樓板結構裂縫形成原因
1.1 裂縫成因分類
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施工不符合設計要求;另一類是施工方法不當。
1.2 裂縫成因形式
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形成的具體原因主要有:(1)鋼筋混凝土樓板配筋量不足(表現為鋼筋間距過大);(2)鋼筋混凝土樓板厚度不符合設計要求(樓板實際厚度比設計厚度小,不符合驗收規范要求);(3)鋼筋混凝土樓板的混凝土強度不符合設計要求(鋼筋混凝土樓板的混凝土強度偏低);(4)鋼筋混凝土樓板的負彎矩區受拉鋼筋保護層厚度超標(表現為鋼筋保護層厚度相對于設計要求偏大的程度較大);(5)施工方法不當(如樓板過早地承受較大荷載或模板拆除過早)。
2 鑒定內容及過程
2.1 鑒定內容
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形成的原因較多,但主要成因與樓板厚度、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及間距、施工方法是否符合相關工程施工驗收規范有關。因此,樓板結構裂縫成因的鑒定應主要針對施工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為明確裂縫的實際成因,需對樓板厚度、混凝土強度及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進行鑒定。
2.2 鑒定過程
在鑒定過程中,先對樓板厚度、樓板混凝土強度及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進行鑒定,如果這三項內容均符合規范要求,再對該建筑是否改變原有結構用途、施工是否符合規范(根據相關的施工驗收資料)進行鑒定。鑒定分析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2.2.1 對鋼筋混凝土樓板鋼筋的鑒定
對鋼筋混凝土樓板鋼筋的鑒定包括對樓板受力筋、分布筋水平間距及垂直位置進行鑒定。對鋼筋間距及位置檢測通常采用非破損的方法,使用鋼筋定位測試儀進行測量。鋼筋混凝土樓板受力筋、分布筋位置檢測方法為平行掃描法,平行掃描法是指先在與上層鋼筋設計方向垂直的方向掃描兩條相互平行的測線a1、a2;確定鋼箍筋的準確位置和走向。沿間距較大的上層鋼筋中間位置掃描兩條相互平行的測線b1、b2,確定下層鋼筋的準確位置和走向,(如圖2和圖3所示)避免出現誤判。
在檢測工作中,首先使用鋼筋定位測試儀隨機檢測出1 m樓板受力筋或分布筋位置;其次用鋼卷尺測出每兩根相鄰鋼筋的間距,根據規范中樓板鋼筋間距偏差允許限值,對每兩根相鄰鋼筋間距值一一進行判斷鋼筋是否合格。
2.2.2 樓板混凝土強度的鑒定
鋼筋混凝土結構強度的檢測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回彈法;另一種為取芯法。其中,取芯法結果更為準確,但取芯時會對原結構造成破壞,影響結構安全,降低結構承載力。因此個人認為采取現場回彈法,雖然這種方法檢測樓板混凝土強度不夠準確,但這種檢測方法不會對原結構造成損傷。根據《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對各測區的回彈值進行換算得到混凝土強度推定值,參照竣工圖中強度設計值得出鑒定結論。
2.2.3 對樓板厚度的鑒定
按規范要求隨機抽取時活荷載較大和跨度較大的樓面板。根據驗收規范的要求一定數量的點進行檢驗。樓板厚度的檢測采用非破損的方法,采用樓板厚度測試儀進行檢測(以DDL-A型樓板厚度測試儀為例,如圖4所示)。
測量時,發射探頭表面貼緊被測樓板底面,接收探頭緊貼被測樓板的另一相對面(即頂面),如圖5所示。接收探頭沿板面移動,接收探頭顯示數值最小的位置(見圖6),樓板厚度值即是該最小值。對選定的樓板,應檢測5個點,測點位置如圖7所示,根據驗收規范(2010年版)對所測數據是否合格進行判定。
2.2.4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鑒定
樓板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測點主要為負彎矩最大處和正彎矩最大外,即板底跨中和板面支座處。根據質量驗收規范要求,板類構件應抽取一定數量構件進行檢測;當有懸挑構件時,應抽取一定比例的懸挑板進行檢測。
鋼筋保護層厚度采用鋼筋定位測試儀進行檢測,隨機抽查有代表性的6根。按規范操作要求進行檢測,將儀器自動記錄的保護層厚度與規范規定的合格區間一一對比,并算出合格率。如合格率未達到90%以上,則需要重新抽取同樣數量的樓板進行一一檢測,并求出兩次檢測的所有數據的合格率達到90%方可,同時所檢測數據中不能出現超出允許偏差1.5倍的數值。
2.3 鑒定注意事項
(1)鑒定中通過儀器檢測時應嚴格按照相關規程進行,并注意正確讀數。
(2)在對竣工驗收資料進行分析時,由于建筑工程市場中大多數工程的竣工驗收資料都由建筑承包商承包給一些專門從事資料工作的個人來完成,資料與現場的施工情況不符合,因此鑒定應主要參考設計資料進行并輔以工程經驗。
3 結論
樓板結構裂縫成因鑒定工作中,先應結合竣工圖對施工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進行鑒定,從鑒定內容中分析出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因素;再對竣工驗收資料進行鑒定,找出不當的施工方法,特別注意竣工驗收資料中各工序的時間先后關系。其中,對施工方法鑒定時,以資料為輔,以施工經驗及驗收規范為主進行。
參考文獻
[1] 李晶.商品混凝土裂縫成因分析及預控措施[J].安徽建筑,2006(2).
[2] 陳少發.淺談建筑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10).
[3] 陜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JGJ/T 23-201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GB50204-2002(2011版).endprint
摘 要:近年來,許多新建房屋出現樓板結構裂縫,影響房屋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結構安全。本文對樓板結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鑒定房屋樓板結構裂縫成因進行論述,確保樓板結構安全。
關鍵詞:鑒定 樓板 結構裂縫
中圖分類號:TU75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c)-0046-02
近些年來,許多新建房屋出現樓板結構裂縫,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結構裂縫對工程結構安全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對樓板結構裂縫成因的鑒定非常重要。只有找出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出現的真實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進行可靠的加固,并在今后的施工中有效預防,保證結構安全。
1 樓板結構裂縫形成原因
1.1 裂縫成因分類
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施工不符合設計要求;另一類是施工方法不當。
1.2 裂縫成因形式
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形成的具體原因主要有:(1)鋼筋混凝土樓板配筋量不足(表現為鋼筋間距過大);(2)鋼筋混凝土樓板厚度不符合設計要求(樓板實際厚度比設計厚度小,不符合驗收規范要求);(3)鋼筋混凝土樓板的混凝土強度不符合設計要求(鋼筋混凝土樓板的混凝土強度偏低);(4)鋼筋混凝土樓板的負彎矩區受拉鋼筋保護層厚度超標(表現為鋼筋保護層厚度相對于設計要求偏大的程度較大);(5)施工方法不當(如樓板過早地承受較大荷載或模板拆除過早)。
2 鑒定內容及過程
2.1 鑒定內容
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形成的原因較多,但主要成因與樓板厚度、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及間距、施工方法是否符合相關工程施工驗收規范有關。因此,樓板結構裂縫成因的鑒定應主要針對施工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為明確裂縫的實際成因,需對樓板厚度、混凝土強度及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進行鑒定。
2.2 鑒定過程
在鑒定過程中,先對樓板厚度、樓板混凝土強度及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進行鑒定,如果這三項內容均符合規范要求,再對該建筑是否改變原有結構用途、施工是否符合規范(根據相關的施工驗收資料)進行鑒定。鑒定分析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2.2.1 對鋼筋混凝土樓板鋼筋的鑒定
對鋼筋混凝土樓板鋼筋的鑒定包括對樓板受力筋、分布筋水平間距及垂直位置進行鑒定。對鋼筋間距及位置檢測通常采用非破損的方法,使用鋼筋定位測試儀進行測量。鋼筋混凝土樓板受力筋、分布筋位置檢測方法為平行掃描法,平行掃描法是指先在與上層鋼筋設計方向垂直的方向掃描兩條相互平行的測線a1、a2;確定鋼箍筋的準確位置和走向。沿間距較大的上層鋼筋中間位置掃描兩條相互平行的測線b1、b2,確定下層鋼筋的準確位置和走向,(如圖2和圖3所示)避免出現誤判。
在檢測工作中,首先使用鋼筋定位測試儀隨機檢測出1 m樓板受力筋或分布筋位置;其次用鋼卷尺測出每兩根相鄰鋼筋的間距,根據規范中樓板鋼筋間距偏差允許限值,對每兩根相鄰鋼筋間距值一一進行判斷鋼筋是否合格。
2.2.2 樓板混凝土強度的鑒定
鋼筋混凝土結構強度的檢測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回彈法;另一種為取芯法。其中,取芯法結果更為準確,但取芯時會對原結構造成破壞,影響結構安全,降低結構承載力。因此個人認為采取現場回彈法,雖然這種方法檢測樓板混凝土強度不夠準確,但這種檢測方法不會對原結構造成損傷。根據《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對各測區的回彈值進行換算得到混凝土強度推定值,參照竣工圖中強度設計值得出鑒定結論。
2.2.3 對樓板厚度的鑒定
按規范要求隨機抽取時活荷載較大和跨度較大的樓面板。根據驗收規范的要求一定數量的點進行檢驗。樓板厚度的檢測采用非破損的方法,采用樓板厚度測試儀進行檢測(以DDL-A型樓板厚度測試儀為例,如圖4所示)。
測量時,發射探頭表面貼緊被測樓板底面,接收探頭緊貼被測樓板的另一相對面(即頂面),如圖5所示。接收探頭沿板面移動,接收探頭顯示數值最小的位置(見圖6),樓板厚度值即是該最小值。對選定的樓板,應檢測5個點,測點位置如圖7所示,根據驗收規范(2010年版)對所測數據是否合格進行判定。
2.2.4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鑒定
樓板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測點主要為負彎矩最大處和正彎矩最大外,即板底跨中和板面支座處。根據質量驗收規范要求,板類構件應抽取一定數量構件進行檢測;當有懸挑構件時,應抽取一定比例的懸挑板進行檢測。
鋼筋保護層厚度采用鋼筋定位測試儀進行檢測,隨機抽查有代表性的6根。按規范操作要求進行檢測,將儀器自動記錄的保護層厚度與規范規定的合格區間一一對比,并算出合格率。如合格率未達到90%以上,則需要重新抽取同樣數量的樓板進行一一檢測,并求出兩次檢測的所有數據的合格率達到90%方可,同時所檢測數據中不能出現超出允許偏差1.5倍的數值。
2.3 鑒定注意事項
(1)鑒定中通過儀器檢測時應嚴格按照相關規程進行,并注意正確讀數。
(2)在對竣工驗收資料進行分析時,由于建筑工程市場中大多數工程的竣工驗收資料都由建筑承包商承包給一些專門從事資料工作的個人來完成,資料與現場的施工情況不符合,因此鑒定應主要參考設計資料進行并輔以工程經驗。
3 結論
樓板結構裂縫成因鑒定工作中,先應結合竣工圖對施工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進行鑒定,從鑒定內容中分析出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因素;再對竣工驗收資料進行鑒定,找出不當的施工方法,特別注意竣工驗收資料中各工序的時間先后關系。其中,對施工方法鑒定時,以資料為輔,以施工經驗及驗收規范為主進行。
參考文獻
[1] 李晶.商品混凝土裂縫成因分析及預控措施[J].安徽建筑,2006(2).
[2] 陳少發.淺談建筑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10).
[3] 陜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JGJ/T 23-201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GB50204-2002(2011版).endprint
摘 要:近年來,許多新建房屋出現樓板結構裂縫,影響房屋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結構安全。本文對樓板結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鑒定房屋樓板結構裂縫成因進行論述,確保樓板結構安全。
關鍵詞:鑒定 樓板 結構裂縫
中圖分類號:TU75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c)-0046-02
近些年來,許多新建房屋出現樓板結構裂縫,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結構裂縫對工程結構安全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對樓板結構裂縫成因的鑒定非常重要。只有找出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出現的真實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進行可靠的加固,并在今后的施工中有效預防,保證結構安全。
1 樓板結構裂縫形成原因
1.1 裂縫成因分類
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施工不符合設計要求;另一類是施工方法不當。
1.2 裂縫成因形式
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形成的具體原因主要有:(1)鋼筋混凝土樓板配筋量不足(表現為鋼筋間距過大);(2)鋼筋混凝土樓板厚度不符合設計要求(樓板實際厚度比設計厚度小,不符合驗收規范要求);(3)鋼筋混凝土樓板的混凝土強度不符合設計要求(鋼筋混凝土樓板的混凝土強度偏低);(4)鋼筋混凝土樓板的負彎矩區受拉鋼筋保護層厚度超標(表現為鋼筋保護層厚度相對于設計要求偏大的程度較大);(5)施工方法不當(如樓板過早地承受較大荷載或模板拆除過早)。
2 鑒定內容及過程
2.1 鑒定內容
混凝土樓板結構裂縫形成的原因較多,但主要成因與樓板厚度、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及間距、施工方法是否符合相關工程施工驗收規范有關。因此,樓板結構裂縫成因的鑒定應主要針對施工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為明確裂縫的實際成因,需對樓板厚度、混凝土強度及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進行鑒定。
2.2 鑒定過程
在鑒定過程中,先對樓板厚度、樓板混凝土強度及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進行鑒定,如果這三項內容均符合規范要求,再對該建筑是否改變原有結構用途、施工是否符合規范(根據相關的施工驗收資料)進行鑒定。鑒定分析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2.2.1 對鋼筋混凝土樓板鋼筋的鑒定
對鋼筋混凝土樓板鋼筋的鑒定包括對樓板受力筋、分布筋水平間距及垂直位置進行鑒定。對鋼筋間距及位置檢測通常采用非破損的方法,使用鋼筋定位測試儀進行測量。鋼筋混凝土樓板受力筋、分布筋位置檢測方法為平行掃描法,平行掃描法是指先在與上層鋼筋設計方向垂直的方向掃描兩條相互平行的測線a1、a2;確定鋼箍筋的準確位置和走向。沿間距較大的上層鋼筋中間位置掃描兩條相互平行的測線b1、b2,確定下層鋼筋的準確位置和走向,(如圖2和圖3所示)避免出現誤判。
在檢測工作中,首先使用鋼筋定位測試儀隨機檢測出1 m樓板受力筋或分布筋位置;其次用鋼卷尺測出每兩根相鄰鋼筋的間距,根據規范中樓板鋼筋間距偏差允許限值,對每兩根相鄰鋼筋間距值一一進行判斷鋼筋是否合格。
2.2.2 樓板混凝土強度的鑒定
鋼筋混凝土結構強度的檢測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回彈法;另一種為取芯法。其中,取芯法結果更為準確,但取芯時會對原結構造成破壞,影響結構安全,降低結構承載力。因此個人認為采取現場回彈法,雖然這種方法檢測樓板混凝土強度不夠準確,但這種檢測方法不會對原結構造成損傷。根據《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對各測區的回彈值進行換算得到混凝土強度推定值,參照竣工圖中強度設計值得出鑒定結論。
2.2.3 對樓板厚度的鑒定
按規范要求隨機抽取時活荷載較大和跨度較大的樓面板。根據驗收規范的要求一定數量的點進行檢驗。樓板厚度的檢測采用非破損的方法,采用樓板厚度測試儀進行檢測(以DDL-A型樓板厚度測試儀為例,如圖4所示)。
測量時,發射探頭表面貼緊被測樓板底面,接收探頭緊貼被測樓板的另一相對面(即頂面),如圖5所示。接收探頭沿板面移動,接收探頭顯示數值最小的位置(見圖6),樓板厚度值即是該最小值。對選定的樓板,應檢測5個點,測點位置如圖7所示,根據驗收規范(2010年版)對所測數據是否合格進行判定。
2.2.4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鑒定
樓板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測點主要為負彎矩最大處和正彎矩最大外,即板底跨中和板面支座處。根據質量驗收規范要求,板類構件應抽取一定數量構件進行檢測;當有懸挑構件時,應抽取一定比例的懸挑板進行檢測。
鋼筋保護層厚度采用鋼筋定位測試儀進行檢測,隨機抽查有代表性的6根。按規范操作要求進行檢測,將儀器自動記錄的保護層厚度與規范規定的合格區間一一對比,并算出合格率。如合格率未達到90%以上,則需要重新抽取同樣數量的樓板進行一一檢測,并求出兩次檢測的所有數據的合格率達到90%方可,同時所檢測數據中不能出現超出允許偏差1.5倍的數值。
2.3 鑒定注意事項
(1)鑒定中通過儀器檢測時應嚴格按照相關規程進行,并注意正確讀數。
(2)在對竣工驗收資料進行分析時,由于建筑工程市場中大多數工程的竣工驗收資料都由建筑承包商承包給一些專門從事資料工作的個人來完成,資料與現場的施工情況不符合,因此鑒定應主要參考設計資料進行并輔以工程經驗。
3 結論
樓板結構裂縫成因鑒定工作中,先應結合竣工圖對施工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進行鑒定,從鑒定內容中分析出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因素;再對竣工驗收資料進行鑒定,找出不當的施工方法,特別注意竣工驗收資料中各工序的時間先后關系。其中,對施工方法鑒定時,以資料為輔,以施工經驗及驗收規范為主進行。
參考文獻
[1] 李晶.商品混凝土裂縫成因分析及預控措施[J].安徽建筑,2006(2).
[2] 陳少發.淺談建筑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10).
[3] 陜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JGJ/T 23-201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GB50204-2002(2011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