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紅
摘 要:在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從教育創新入手,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使之在牢固、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 學生創新能力 綜合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c)-0163-01
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從教育創新入手,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使之在牢固、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根據多年從事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通過深入開展計算機教學工作,切實在計算機教學中進行相應的探索與實踐,來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 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柏拉圖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 興趣是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它是求知的起點,是在計算機教學中對學生思維及創新能力培養與提高的內在動力。學生在計算機學習中,只要有了興趣,其主觀能動性就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生的未知欲一但被激發,便能使他們對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得到提高。因為在計算機學習中是帶著興趣進行的,所以他們便會主動學習,學習過程中便會全神貫注。
不過,對于現在的職校生來說,他們的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學習興趣普遍較低,甚至有部分職校生產生了厭學情緒。針對這部分學生存在的生源差、學習動力缺乏等實際情況,筆者在計算機教學中,采取增強學生競爭意識、組織參加計算機技能競賽、創設真實教學情境等多種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習效果,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厭學”現象,但大多數學生對電腦是較為感興趣的,尤其是玩電腦游戲。他們之所以產生“厭學”現象,多半是因為不太喜歡所學的內容。為此,筆者在教學中切實結合實際,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所學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這樣便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種狀態,為此,他們學習起來便會覺得勁頭足、自覺主動性強。例如,筆者在計算機教學中,當教到EXCEL表格設置時,本人先示范在EXCEL表格中如何編輯一個成績表,然后進行邊框修飾,并以藝術文字,引起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再讓學生創建一張本班同學的成績表,然后引導全班同學進行比賽,看誰的速度最快,設計的版面最為美觀。最后借助多媒體平臺播放給全班同學觀看。在這個過程中,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既激發了學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大量的事實證明,學生對事物一但產生了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在掌握了一定的創新方法和技能的同時,將使得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增強。
2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增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解決問題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2]在計算機教學中,學生產生相關疑問,不僅要培養他們不受固有思維約束的能力,還要鼓勵他們學會大膽猜想、判斷,并將其猜想作為邏輯推理的一種形式和發展學生創造力一種重要手段,積極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改變教師居高臨下主宰課堂的局面,實現教師單向提問向師生共同研究問題、探求新知的方向轉變。筆者常常根據計算機課程教學需要,根據相關知識點,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給他們提供廣闊的參與空間,讓他們在計算機的學習中,能夠學得主動,使他們能夠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因為,創新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礎,是一項自主性的活動,而傳統教育中的“填鴨式”灌輸教學方法,只能讓學生在計算機學習中背誦大量的快捷鍵,而沒有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去上機練習,這樣便會明顯阻礙學生主觀能動性以及思維的發展,顯然不利于科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在以往的計算機教學中,曾經片面強調繁瑣練習,過多地讓學生死記硬背有關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以應付計算機專業考試,使得知識的遷移能力大為降低,更談不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為此,筆者在計算機教學中,切實重視并加強對學生獨立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努力使之符合當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如在計算機教學中,當進行WINDOWS教學時,筆者曾設計了這樣的提問:同學們都很喜歡玩電腦游,那么你們知道游戲軟件買來后是如何安裝到電腦上去的?電腦又是如何對它們進行管理與正常運行的呢?一連串的問題,引起學生們探究計算機知識的強烈欲望,于是,他們便會自己去從書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筆者除了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與科學途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外,還積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去通過聲音、圖象等多種表現形式,讓學生能將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激發他們進行積極的思維,同時培養他們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使廣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發散與收斂思維能力
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是幫助學生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有效途徑。而培養學生的收斂思維能力,是幫助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盡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眾多的方法進行比較,從中確定出最佳方案,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筆者在計算機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使得廣大學生能夠積極思維,勇于動手實踐。在指導、啟發學生進行計算機學習過程中,筆者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并不是面面俱到包辦代替學生所要做的一切,而是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使他們能在實踐中親身體驗創新的樂趣。這樣,既深化了教學內容,把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推向高潮,而且還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POWERPOINT制作動畫時,筆者首先選定目標,選擇幻燈片放映菜單,再單擊自定義動畫命令,選擇效果選項,打開倒三角下拉菜單。后面該如何操作,讓學生自已接著去探索完成學習目標,以達到傳授學習方法和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目的。此外,在計算機教學中,切實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指導他們掌握適合個體實際的具體學習方法。使得廣大學生在計算機教學中,能夠讓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從而達到實現全面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總之,在計算機教學中,通過不斷創新,給學生營造一個創新的空間與氛圍,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他們能夠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全面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一代新人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羅揚修.用多媒體優化高中歷史課堂的思考和實踐[J].中學教學參考,2012(12):75.
[2] 姚德貴.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J].中小學教學參考,2009(5):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