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喜
腹瀉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 而且是小兒第一位常見的多發病。小兒秋季腹瀉通常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 輪狀病毒能夠導致心肌受損, 甚至導致死亡[1]。本次旨在研究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秋季腹瀉患兒, 均符合我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的診斷標準,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觀察組男18例, 女22例;年齡5個月~3歲, 平均年齡(1.6±0.3)歲;其中輕度脫水28例, 中度脫水9例, 重度脫水3例。對照組男20例, 女20例;年齡6個月~3歲,平均年齡(1.7±0.5)歲;其中輕度脫水27例, 中度脫水9例,重度脫水4例。比較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熱毒寧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50217, 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5 ml/kg, 1次/d。對照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10 mg/kg, 1次/d。兩組患兒的療程均為7 d。
1.3 療效評定 ①顯效:糞便性狀及次數恢復正常, 臨床癥狀消失;②有效:糞便性狀及次數恢復正常, 臨床癥狀有所改善;③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療效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7.5%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7.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退燒時間、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的退燒時間、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要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的退燒時間、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比較[(±s), n(%)]

表2 兩組患者的退燒時間、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比較[(±s), n(%)]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退燒時間(h)住院時間(d)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 40 1.2±0.3a 3.6±1.2a 0a對照組 40 2.3±0.4 6.2±2.3 3(7.5)
小兒腹瀉是臨床常見的兒科疾病, 近年來臨床治療小兒腹瀉最常用的藥物就是利巴林韋注射液, 該藥物主要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 長期服用會引起白細胞減少, 進而導致患兒的免疫功能下降[2]。秋季腹瀉在中醫角度來講為濕熱瀉, 而熱毒寧注射液的成分為梔子、金銀花、青蒿三種藥物, 具有抗病毒、解濕熱、抗菌的作用, 而且能夠直達病灶, 促進受損的小腸上皮細胞修復和再生, 減少腸蠕動, 抑制腸液的分泌, 而且對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疾病也有抑制的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7.5%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7.5%(P<0.05);觀察組患者的退燒時間、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要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采用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療效顯著, 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陸英.熱毒寧注射液、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蒙脫石口服液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導刊, 2013(11):1871-1872.
[2]吳夕芳.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療效觀察.中國醫藥導刊, 2010, 12(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