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華琪
本研究探討不同時間服用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對高血壓患者血壓變化節律的影響, 以便選擇最佳服藥方式, 更好地保護心、腦、血管和腎臟等靶器官。
1.1 一般資料 選自本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期間門診就診或住院診療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32例, 平均年齡(62.6±8.0)歲。均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診斷, 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心肌梗死、妊娠、哺乳期婦女、磺胺類過敏者、嚴重心律失常、腎功能損害和支氣管哮喘、腦卒中等。
1.2 方法 對所有入選患者采集相關病史, 包括高血壓病程、年齡、性別;進行血脂、血糖、肝腎功能等一般生化檢查, 計算體質量指數。對入選對象進行動態血壓監測, 根據檢測結果分為杓型53例, 非杓型79例。將79例非杓型組高血壓患者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厄貝沙坦氫氯噻嗪早晨服藥組(39例)和夜間服藥組(40例)。早上服藥組于7:00~8:00服藥;夜間服藥組于18:00~20:00服藥, 所有患者服用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150 mg:12.5 mg)mg/d, 每1周隨訪1次, 有7例血壓不達標(其中早上服藥組3例, 夜間服藥組4例), 加服硝苯地平緩釋片, 出實驗組。血壓控制正常者, 維持原劑量,共治療6周。治療6周后再次進行動態血壓監測。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 for windows 軟件包對測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設α=0.05為檢驗水準,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動態血壓、體質量指數 (BMI)、高血壓病程等各項指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血壓水平均下降。
2.2 兩組非杓型血壓患者治療6周后降壓效果比較見表1。
2.3 兩個治療組非杓型高血壓糾正為勺型結果見表2。
表1 非杓型血壓患者治療6周后降壓效果比較(±s, mm Hg)

表1 非杓型血壓患者治療6周后降壓效果比較(±s, mm Hg)
注:dSBP:白晝收縮壓; dDBP:白晝舒張壓;nSBP:夜間收縮壓;nDBP:夜間舒張壓。與早晨服藥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dSBP dDBP nSBP nDBP早晨服藥組 36 136.2±5.6 79.6±7.6 126.3±8.1 68.5±6.2夜間服藥組 36 127.6±6.2a 68.6±6.2a 116.6±7.2a 62.5±6.3a

表2 兩個治療組非杓型血壓的糾正為勺型情況(n, %)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 血壓水平持續增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降低血壓可減少心血管病的發生。治療高血壓的目的在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對血壓晝夜節律監測, 可以觀察到血壓晝夜節律變化。非杓型高血壓患者的夜間血壓降低不達標, 這些患者中靶器官損害嚴重且易發生心血管事件。
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證實, 非杓型高血壓患者靶器官損害程度明顯重于杓型高血壓患者[1,2]。應用時間治療學原理,選擇合適的時間給患者用藥, 可以糾正異常節律的血壓, 預防發生靶器官損害。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復合制劑可以很好地降低血壓, 對新診斷的高血壓患者也安全有效[3]。本研究結果顯示, 服藥6周后, 無論一天中何時服藥, 均能使患者血壓水平下降, 夜間服藥組對非杓型高血壓的糾正率高于早晨服藥組(P<0.05)。早上服藥和晚上服藥對血壓節律異常的糾正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晚上服用厄貝沙坦氫氯噻嗪較早晨服藥可以更好地降低夜間高負荷血壓, 降低靶器官損害。
[1]陳永東, 施德毅, 周魚, 等.厄貝沙坦和氫氯噻嗪治療原發性高血33例臨床觀察.內科, 2009, 4(1):4.
[2]Giles T.Relevance of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in the circadian onset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J Hypertens Suppl, 2005, 23(1): S35-S39.
[3]黃小云, 韋建瑞.非勺型血壓和靶器官損害.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08, 1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