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眾 劉寧 張穎 陳琳
隨著人口老齡化, 絕經后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發病率日益增加。BMD減低是導致骨質疏松癥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直接原因[1]。因此, 臨床上廣泛開展BMD的測量, 探討我國各地區不同年齡、性別骨骼生長發育和衰老規律,確定國人BMD正常參考值及骨質疏松癥患病率, 為骨質疏松早期診斷提供參考依據[2], 以受到高度重視。2006年1月~2010年12月遼河油田第二職工醫院使用韓國EXA3000骨密度檢測儀對盤錦地區6390例30~79歲人群尺橈骨BMD進行了測定,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受試者6390人均為盤錦市遼河油田地區長居人群, 其中男性5052人、女性1338人。按照10歲為一個年齡段, 將其分為5組:職業包括干部、教師、工人、醫務人員及家屬。上述人員均排除嚴重肝腎疾病及影響骨代謝的各種急、慢性疾病。
1.2 測定方法 準確記錄受試者性別、出生年月日、身高、體重, 輸入微機。儀器采用韓國EXA3000骨密度檢測儀。對全部受試者非利手尺橈骨遠端1/3區域進行BMD測定, 儀器由微機控制, 自動分析打印結果, 并以韓國所輸入的同性別、同年齡的骨密度標準及Z比數(Z比數指與同年齡之比)、T比數(T比數指與所有年齡的峰值之比)為參考值, 判斷骨密度的高低。以同性別、同部位峰值BMD減低2SD(機內T-score值)為診斷骨質疏松癥標準。全部資料按性別、年齡分組采用統計學分析處理, 數據參數用(±s)表示。
2.1 盤錦地區男、女人群BMD測量值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骨密度值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增高, 直至達到骨峰值, 以后逐漸下降。在本組男、女性尺橈骨BMD在40~49歲出現峰值,30~39歲等于所有年齡段均值的峰值, 男、女性從50歲以后BMD開始下降較快。見表1, 表2。
表1 盤錦地區男性BMD測量值(±s, g/cm2)

表1 盤錦地區男性BMD測量值(±s, g/cm2)
年齡(歲)例數(人)尺橈骨30~39 735 0.750±0.057 40~49 723 0.771±0.007 50~59 1371 0.723±0.004 60~69 1602 0.709±0.005 70~79 621 0.690±0.010
表2 盤錦地區女性BMD測量值(±s, g/cm2)

表2 盤錦地區女性BMD測量值(±s, g/cm2)
年齡(歲)例數(人)尺橈骨30~39 153 0.636±0.009 40~49 282 0.673±0.058 50~59 498 0.580±0.009 60~69 291 0.493±0.014 70~79 114 0.445±0.026
2.2 測定人群中的OP患病率情況 老年男、女性別OP患病率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50~59歲組患病率增長幅度最大。男性OP患病率明顯低于同年齡女性(P<0.05),見表3。

表3 盤錦地區中老年人群OP患病率(M< 2SD以上)
3.1 盤錦地區人群BMD的變化規律 本組測量結果顯示男性骨密度值比女性骨密度值高, 男女性均在40~49歲時最高,這個變化規律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不完全一樣[3](30~39歲骨密度值最高)。在峰值年齡段后隨著年齡的增長, 男女性BMD逐漸下降, 女性較男性明顯, 而女性確實存在著與年齡因素和絕經期因素有關的骨量丟失, 即女性50歲左右出現BMD快速丟失, 而男性則無明顯的BMD加速丟失期, 以致男、女BMD值差異更大(P<0.05), 說明骨密度變化規律在我國是相似的。通過與韓國人男女性骨密度標準值相比, 我國男性骨密度普遍比韓國男性的均值高, 而女性則低于韓國女性。這個差別是否與人們生活的地區、生活環境及人們的生活習慣有關系有待進一步探討。
3.2 盤錦地區骨質疏松患病率 本組結果顯示, 骨質疏松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與國內的報道一致[4,5]。在骨質疏松發病年齡上,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 在49歲之前患病率均在10%以下, 但在50歲以后患病率明顯增加。骨質疏松檢出率統計, 在50~59歲組女性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35.5%, 男性為18.8%;60~69歲組女性為40.2%, 男性為25.1%;70~79歲組女性為42.1%, 男性為35.3%。本組結果顯示與國內有關報告相似, 女性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本組1338例骨質疏松癥患者中, 有627例在本檢查前均有3個月~5年的鈣劑或其他治療史, 也說明骨質疏松重在預防以及及早預防、及早提高骨峰值的重要性。
3.3 經過調查核實除了年齡、性別能引起骨密度的變化外,職業不同也是骨密度降低的一個因素, 長期在室內工作的骨密度男女性均低于在室外工作的人。本文所測試的人群大部分是通過健康普查得來的數據, 在測試中發現有80%的人不了解骨質疏松的病理機制, 盲目補鈣, 而影響了正常的骨代謝。本組數據反映了盤錦地區人群BMD的變化規律, 雖然盤錦地區屬于沿海灘涂地區, 并盛產含鈣較高的海鮮產品,但本地區同其它地區一樣面臨著骨質疏松癥的侵蝕。通過調查統計, 為本地區骨質疏松群體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數據。
[1]郭慶升,張世斌, 李征, 等.沈陽地區537例正常人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結果.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1996, 2(3):70-72.
[2]劉忠厚,楊定焯,朱漢民,等.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0(6):1-3.
[3]李白艷,賈文霄,張鵬,等.烏魯木齊市漢族、維吾爾族正常人群骨密度DXA測量.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8,14(7):486-491.
[4]沈霖,楊艷萍,安銳,等.武漢地區1359例骨密度測定及骨質疏松患病率分析.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1,7(2):2 32-235.
[5]陳巧聰,樓慧玲,彭程,等.中老年人骨密度變化及骨質疏松患病率分析.廣東醫學, 2011,32(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