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峰
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術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普外科手術室的每個環節的操作都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 需要掌握普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 從而采取科學的臨床預防方式, 改善患者預后情況, 提高患者生命質量[1]。為了分析普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和臨床預防方式, 在2010年01月~2013年01月期間, 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醫院對收治的普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01月~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588例普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資料, 其中男性患者312例, 女性患者276例, 患者年齡在2~85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45.52±2.78)歲, 平均體質量大約為(58.90±1.24)kg。
1.2 方法 對588例普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資料, 進行回顧性分析, 根據《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判定, 全面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最后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詳細分析與統計。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切口感染與患者年齡、住院時間、手術類型、抗生素等因素之間的關系, 如表1所示。

表1 切口感染與患者臨床資料之間的關系[n(%)]
3.1 普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①患者年齡。在35例切口感染患者中, 老年患者與兒童人數最多, 可能與老年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低下, 兒童免疫力比較低下等因素相關。②住院時間。住院時間越長的患者, 其感染率越高, 可見住院時間的長短會直接影響到切口感染率的高低。③手術類型。II類手術的感染率為51.43%, 明顯高于I類手術的5.71%與III類手術的42.8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切口感染發生率會隨著傷口污染程度的加深而升高。④抗生素使用。二聯用藥的感染率為48.57%, 三聯用藥感染率為31.43%, 而單獨用藥的感染率僅為20.00%。可見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成為了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3.2 普外科切口感染預防方式
3.2.1 遵循無菌操作原則 在手術中, 最重要的是為患者營造一個整潔和諧的手術環境, 在外科手術室中可以設置層流室隔離, 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患者機體。所接觸設備都應該采取徹底的消毒殺菌方法, 比如:肢體包、小骨科、腹口器械、電鋸、皮管以及刀片等。
3.2.2 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在本研究中, 二聯用藥與三聯用藥感染率比較高, 可能與患者的原發疾病的嚴重程度相關。在普外科中, 腹腔內臟器破裂感染比較嚴重, 腸道內細菌種類及數目繁多而復雜, 因此在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過程中, 需要保證手術部位具備足夠的血藥濃度, 選擇抗生素必須以陰性和陽性細菌為準。
3.2.3 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 在預防患者出現切口感染過程中, 應該合理分析高危因素, 從而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落實管理監測的實際目標, 以降低Ⅱ、Ⅲ類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率。特別針對感染傷口比較嚴重的情況, 應該謹慎進行手術操作, 防止出現細菌轉移性繁殖。在手術后應用大量的生理鹽水進行全面的沖洗, 降低感染的風險。
[1]樓曉莉.普外科切口感染相關因素的研究及預防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21(10):4472-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