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 是指心臟射血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要, 引起組織灌注不足, 引起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其發病原因考慮有心肌重塑引起心室重構及神經內分泌活動可能相關。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勞力性呼吸困難是最常見最早出現的癥狀, 伴有左心衰竭和(或右心衰竭)的表現, 預后不佳, 嚴重影響患者生存、生活質量。
1.1 一般資料 本科2012年9月~2013年6月收治60名確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均無特殊臨床表現。男44例, 女16例, 年齡61~73歲, 平均68.5歲。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0名, 年齡61~73歲, 平均64.5歲;對照組30名, 年齡61~73歲,平均68.5歲, 所有患者均排除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壓、惡性腫瘤等相關疾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情嚴重程度等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利尿劑、正性肌力藥、血管擴張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常規強心利尿擴血管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 加用硝普鈉50 mg、5%葡萄糖溶液250 ml, 用微量泵以25 μg/min速度避光輸入, 同時口服芪藶強心膠囊, 4粒/次, 3次/d, 觀察血壓變化, 保證血壓穩定維持在90/60 mmHg, 當藥物濃度達到200 μg/min, 連續用藥24 h, 每6~8 h更換一次, 記錄血壓、心律、呼吸、脈搏等情況,觀察有無其他不良反應。
1.3 心臟功能分級[2]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1928年提出的分級方案, 按患者自覺活動能力將心功能分為四級:I級:患者患有心臟病, 但活動量不受限制, 平時一般活動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II級:心臟病患者的體力活動受到輕度的限制, 休息時無自覺癥狀, 但一般體力活動下可出現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III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明顯受限, 小于平時一般活動即引起上述的癥狀;IV級:心臟病患者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 休息狀態下出現心力衰竭的癥狀, 體力活動后加重。
1.4 療效判定 優: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或者明顯減輕, 心功能改善超過II級;有效:患者癥狀減輕, 心功能改善超過I級;無效:患者癥狀無改善, 甚至加重或者死亡, 心功能無改善。治療總的有效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的臨床資料與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 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將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對比, 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慢性心力衰竭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一種嚴重心血管疾病, 因其預后差, 成為臨床內科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 其發病機制與心室重構及神經內分泌活動失調可能相關。在急性期, 由于血液大量淤積在循環系統內導致心肺功能受損, 嚴重者可影響心臟射血功能, 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因此迅速有效解除循環淤血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硝普鈉是常用的一種血管擴張藥, 具有起效迅速和作用時間短的優點, 且能同時擴張動、靜脈, 但不影響機體其他平滑肌的收縮, 穩定局部血流。通過擴張血管, 有效減輕心臟前、后負荷, 提高心排血量, 緩解患者胸悶、喘息、呼吸困難等癥狀, 在心力衰竭的治療中是首選藥物[3]。
中醫中藥在現在醫療救治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醫中有記載慢性心力衰竭特點是絡息成積, 與西醫理論觀點中的心室重構類似。芪藶強心膠囊的主要成分有:黃芪、丹參、紅花、陳皮、桂枝等中草藥。黃芪有補氣回陽效果;丹參有祛瘀止痛效果;紅花有活血化瘀效果;陳皮有理氣健脾效果;桂枝有通脈暖脾效果, 全方合用有消腫活血、通脈回陽的效果, 在強心、利尿、擴血管上有很好作用, 可以有效改善血流量, 緩解患者癥狀, 同時降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水平, 改善心室重構。本實驗結果可發現, 觀察組應用硝普鈉聯合應用芪藶強心膠囊治療總有效率為86.6%;對照組應用硝普鈉治療, 總有效率63.4%, 兩組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 硝普鈉聯合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顯著, 并能有效改善心室重構, 提高患者預后,值得推廣。
[1]黃小梅.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42(3):165.
[2]張小軍.硝普鈉在治療頑固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臨床應用.內蒙古中醫藥, 2013,32(18):224.
[3]魏麗娟.硝普鈉治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療效分析.亞太傳統醫藥, 2011,07(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