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霞
紅花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紅花, 經水提、醇沉、滅菌等過程制備而成。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如冠心病、腦卒中、心絞痛、腦梗死等, 也可用于周圍神經病變、肺心病、高血脂、椎間盤突出等其它疾病的輔助治療[1,2]。紅花作為國家醫保乙類藥物, 在臨床上廣泛使用, 所致的ADR日趨增多, 故對河南省鄭州市第十五人民醫院2009~2013年應用紅花注射液96例ADR資料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性別與年齡 所收集的病例中, 男性56例, 女性40例。年齡分布詳見表1。
1.2 患者均為紅花用藥適應證(所患疾病情況詳見表2), 均采用溶媒加紅花注射液20 ml。具體滴速控制在30~40滴/min。
2.1 90例患者ADR出現在首次應用時, 6例出現在再次用藥時。其中30 min內發生58例, 60 min內發生32例, 2 h以上4例, 用藥結束后發生2例。
2.2 ADR的具體表現主要涉及皮膚及消化系統, 臨床表現以某系統癥狀為主, 之間有相互交叉, 嚴重者出現生命體征不穩, 血流動力學障礙。具體詳見表3。

表1 ADR患者年齡性別分布

表2 ADR患者所患疾病情況

表3 患者ADR的臨床表現
2.3 ADR的急救處理 所有患者在出現ADR時均立即停用紅花注射液, 換用空白葡萄糖注射液并排空輸液器內原藥液。急用地塞米松注射液10~20 mg靜脈滴注, 鹽酸異丙嗪注射液25~50 mg肌內注射, 葡萄糖酸鈣注射液20 ml和維生素C注射液3.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同時給與吸氧、心電監護等措施。所有ADR患者均在1h內癥狀緩解并且繼續觀察24~48 h后可完全恢復。
紅花注射液為中藥注射制劑, 成分復雜, 質量標準可控性差。由于目前我國中藥制藥工藝水平有限, 在制備過程中易殘留微量雜質如鞣質、植物蛋白、色素、樹脂、揮發油等[3], 其中鞣質可作為半抗原與血漿蛋白的氨基酸締合成大分子復合物, 進入體內易引起變態反應[4]。這是中藥注射劑引起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其次, 由于患者個體差異, 藥物有效活性成分也會使敏感體質的患者出現ADR。所以使用時應根據個人體質及差異選用藥物。再者還與用藥因素密切相關, 故建議醫師用藥時注意:①要詳細詢問患者過敏史和既往用藥史, 合理選用藥物;②嚴格按照說明書的用法用量使用, 有文獻報道超劑量使用會導致稀釋后不溶性微粒顯著增加且超過中國藥典規定[5], 更易引發A類不良反應發生[6];③嚴禁混合配伍, 謹慎聯合用藥。本品應單獨使用, 確需聯合用藥, 更換時用生理鹽水沖管, 避免兩種藥物直接接觸產生易過敏物質;④藥品應即配即用, 不宜久放;⑤要注意滴注速度, 一般控制在40滴/min以下。在給藥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 特別是開始30 min, 發現異常, 立即停藥, 救治患者。
中藥制劑是我國寶貴財富, 國家也在大力扶持中藥制劑的開發和研制。但是由于中藥制劑工藝和成分的特殊性, 近年來中藥制劑ADR的發生率和上報率逐年上升, 且中藥制劑引發的ADR一直是藥品安全評價的一個重點[7], 特別是中藥注射劑。故建議生產企業嚴格控制產品質量, 不斷修改完善藥品說明書(大多數中藥說明書過于簡單, 無法指導臨床安全用藥), 提示安全用藥信息, 以增加使用中藥制劑的安全性;藥監部門應有效開展中藥制劑(特別是中藥注射劑)的ADR監測和再評價工作;臨床藥師應加強中藥制劑ADR的宣傳, 指導臨床合理安全使用中藥制劑, 減少ADR的發生。
[1]田紅偉, 何進來.紅花注射液的臨床應用.中醫藥學報, 2004,32(6): 41-43.
[2]舒可成.紅花注射液的臨床應用.中國實用醫藥,2006,1(9):71-73.
[3]閻敏,李新中,尹桃.392例中藥不良反應報告分析.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05,25(11):1100.
[4]袁璐,蘇桂蘭,胡冠時.丹參及復方丹參注射液質量分析研究.中草藥, 1994,25(6):299-301.
[5]謝本樹.紅花注射液與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變化的觀察.中國藥物與臨床, 2006,6(7):550-551.
[6]付聯群.超劑量使用紅花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應病例分析.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32(1):124-125.
[7]戴淑萍,陳賽貞,杜有功.135例中藥制劑的不良反應報告分析.中國藥業, 2008,1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