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漢 孫宏
腦梗死是指腦部血液供應障礙, 缺血、缺氧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者腦軟化[1]。積極預防和及時有效的治療, 對于減輕腦梗死引起的殘疾至關重要。本研究以壽縣縣醫院收治的56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 旨在探討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56例腦梗死患者, 均為頸動脈系統腦梗死, 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2], 排除精神異常、出血史、惡性腫瘤和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等, 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15例, 女13例, 年齡19~72歲, 平均(54.28±5.37)歲;偏癱21例, 偏側感覺障礙15例, 失語16例;伴高血壓17例, 糖尿病13例, 冠心病16例, 高脂血癥17例。觀察組男16例, 女12例, 年齡20~73歲, 平均(54.29±5.62)歲;偏癱20例, 偏側感覺障礙16例, 失語17例;伴高血壓16例, 糖尿病11例, 冠心病18例, 高脂血癥17例。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臨床癥狀和基礎疾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0542)口服, 75 mg/次;觀察組患者給予拜阿司匹靈(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080078)口服, 0.1 g/次, 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75 mg/次。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
1.3 療效評價標準[3]:治愈:神經功能恢復正常, 改善率≥90%;顯效:神經功能基本正常, 改善率為70%~90%;有效:肢體癥狀、體征減輕, 改善率為30%~7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 改善率<30%。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BI指數和治療總有效率的差異。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統計, 計量資料用t檢驗, 定性資料比較用卡方檢驗, 設檢驗標準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和BI指數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NIHSS評分和BI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兩組評分均明顯優于治療前(P<0.05), 其中觀察組NIHSS評分和BI指數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3%(25/28),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4%(20/28)(P<0.05)。具體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和BI指數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和BI指數比較[(±s)分]
組別 例數(n)NIHSS評分 BI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8 7.4±2.2 5.2±3.7 85.1±12.6 75.4±13.2觀察組 28 7.1±2.3 3.2±2.6 85.4±12.2 60.5±15.5 t值 0.046 3.065 0.055 2.267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腦梗死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致殘率及致死率均高。中老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多存在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或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基礎, 在此基礎上發生血流動力學波動, 血流緩慢、血管痙攣缺血和血液成分改變等狀態下, 導致血液粘度增高, 血小板聚集增強以及血栓形成增加, 引起腦梗死的出現[4]。研究表明, 在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患者的急性缺血事件中, 血小板聚集發揮著重要作用[5]。
臨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 阻斷TXA2的生成, 達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 但不能增加PGI 2的含量及阻止血小板在損傷的血管內皮黏附, 另外, 有30%~40%的患者對阿司匹林抵抗[6]。氯吡格雷作為非競爭性腺苷二磷酸(ADP)抑制劑, 是噻氯匹啶的乙酸衍生物, 不可逆地與血小板表面的ADP受體結合, 阻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活化, 達到抗血小板的作用。除抑制ADP外, 氯吡格雷還能有效阻斷由ADP導致的血小板活化的增加, 抑制其他激動劑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研究表明,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安全有效, 可有效彌補單用阿司匹林的不足, 增強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且不增加出血傾向[7]。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NIHSS評分和BI指數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 其中觀察組NIHSS評分和BI指數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4%(P<0.05)。提示對于腦梗死患者,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療效確切,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降低血黏度, 改善血液循環。
綜上所述,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患者效果顯著, 可有效減低急性心腦血管梗死發生率及再梗死的風險,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1]許風雷,李翠萍,熱依汗,等.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療效觀察.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13(1): 32-33.
[2]張東亞,胡亞妮,姜超.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98例療效分析.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11,9(2):7-8.
[3]張陶莉,張春曉.氯吡格雷聯合拜阿司匹林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 2011,11(4):359-361.
[4]張太平.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1,6(28):133-134.
[5]黃勇.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治療腦梗死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09,12(24):46-47.
[6]程旺強.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奧扎格雷鈉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療效觀察.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0,24(10):1016-1017.
[7]顧力華,龐永誠,陳斌,等.阿司匹林片聯合氯比格雷片對急性腦梗死進展的影響.重慶醫學, 2013,42(10):1146-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