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玉平
(揚州市江都區丁伙中學,江蘇 楊州 225200)
淺論農村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褚玉平
(揚州市江都區丁伙中學,江蘇 楊州 225200)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的日益加速,學習成為必備素質。人才質量衡量標準發生變化,培養農村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必然要求,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農村初中生 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策略
學習是現代社會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手段,人才質量衡量標準不僅是知識的多少,更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育,教師需要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更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探索自主學習方法,克服不良學習習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教師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
新課改倡導培養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自主性,但是部分教師教學觀念和思想落后,沒有及時更新,課堂上仍然采取“一本書、一支粉筆、一面黑板”的“滿堂灌、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只是冠以“新課改”的名號,實質上并沒有任何變化,即使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空間,也不過是走走過場,草草了事,課堂缺乏生機和活力,課下仍然是周而復始、沒完沒了的抄抄寫寫,教學效果低下。
(二)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環節,都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長期受傳統課堂“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模式的禁錮,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對于自主學習,學生很難適應,一旦放開手,將無所適從。
(三)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因為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學生形成懶惰心理,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之中考指揮棒的左右,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分強調英語單詞的記憶、語法的習得、書面作業的完成,卻忽視手段和方法的傳授、主動質疑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
(一)及時更新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在新課改課堂中,教師的職責應定性為“輔助者和管理者”。課堂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知識的建構性、生成性和多元性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的任務不僅是組織學生學習,更是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師要明確“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發揮“引路人”的作用,積極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著重于誘導,變“苦學”為“樂學”;著重于引導,變“死學”為“活學”;著重于指導,變“學會”為“會學”。通過情景設置,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讓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
(二)更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環節。
1.巧妙設計課前預習任務,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改變觀念,設計明確且具體的預習任務。
在平時教學中,初中英語教師經常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但是預習效果不太理想。通過調查得知: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課前預習英語是一項軟任務,有時間就簡單看一下,沒時間就作罷。學生怎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為預習任務不明確、不具體,可操作性不強。所以,為了增強預習效果,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改變觀念,為學生設計明確且具體的預習任務。例如:在預習九上Unit1 Know yourself中的Reading部分時,教師讓學生預習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①Does Wu Wei like to talk?
②What has he won from the art community for his sculptures?
③Is Su Ning active and energetic?
④What do you think is more suitable for her,an accountant or a manager?
⑤What is Liu Hao’s personality?
⑥Is Liu Hao’s personality suitable for his job?
⑦How long does Fang Yuan often do operations a day?
⑧Why do people in the town respect her?
這樣明確且具體的預習任務,不僅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而且能促使學生積極地、有目的性地完成預習任務。
(2)結合教材特點,設計新穎且有趣的預習任務。
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促使初中生認識新事物、獲取新知識的強大內驅力,機械性的預習任務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要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結合教材特點,為學生設計新穎且有趣的預習任務。例如:學習九上Unit2 Colours,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同的顏色有著不同的寓意。課前教師布置學生觀察人們的服飾、家居并寫一份觀察報告,分析顏色的寓意及其與人們心情的關系。這樣新穎且有趣的預習任務,肯定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3)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層次不同的預習任務。
天下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上存在很大差異。因此,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完全一模一樣的預習任務顯然是不合理的。我們可以嘗試把同樣的任務改為三種不同難度的任務,即“基本任務”、“提高任務”和“挑戰任務”,這樣就能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層次不同的預習任務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收獲。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預習任務。例如:在預習八下Unit4的Reading Gulliver in Lilliput時,教師為全體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基本任務”:聽錄音熟讀本課出現的新單詞;“提高任務”:瀏覽課文了解故事情節;“挑戰任務”:觀看英文電影Gulliver’s Travels,寫觀后感,課上交流。這樣分層次的預習任務,既給了后進生獲得成功的機會,又給優等生提供了發展空間,同時夯實了中等生的基礎知識,提高了能力,全體學生將獲得較好的自主學習成效。
2.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設計有趣和真實的課堂教學活動。
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興趣密切相關,前蘇聯教育家羅廖夫曾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如果教師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脫離學生生活實際,那么他們根本無法激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更不可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盡量以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驗為出發點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例如:筆者在設計八上Unit5的Reading時,首先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the growth of Xi Wang,然后讓學生運用課上所學語言知識描述the growth of themselves(事先讓學生準備好自己在不同成長時期的照片,課堂上邊展示邊描述)。課堂上,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學生在高效習得語言的同時發展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2)設計具有層次性的課堂教學活動。
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為了鼓勵所有學生參與活動,應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上課剛開始,先設計稍微簡單一些的活動,讓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隨著學生不斷了解活動內容,教師逐漸加大活動難度,這時完成困難的任務就水到渠成了。如:在教學八上Unit5 Wild animals的Welcome to the unit時,先讓學生聽一遍Millie和她同學的對話回答問題:(1)What wild animal does Kitty like best?(2) What wild animal does Simon like best?(3)What wild animal does Peter like best?(4) What wild animal does Millie like best?再次播放錄音,讓學生跟讀,然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接下來學生兩人一組練習對話,詢問對方喜歡的野生動物并說明理由。最后讓學生就自己同伴喜歡的野生動物做一個匯報。學生通過參與這些環環相扣、由易到難的活動,自主學習興趣得到激發,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3)設計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課型、不同教學目標,設計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多設計一些能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活動。例如:在教學九上Unit1的Task時,設計這樣的活動:(1)Brainstorm:讓學生四人一組完成流程圖里描寫性格的形容詞,鼓勵他們盡可能尋找意義相近的詞語,開展小組競賽,活躍課堂氣氛。(2)Interview:鼓勵學生用采訪的形式向他們所選的學生提問,以此增加對該學生的了解。(3)Making a flow chart:讓學生四人一組制作自己班級班長的流程圖,找出盡可能多的形容詞加以描述,同時提醒他們寫一些具體的事例支持自己的觀點。(4)A recommendation:讓學生以自己創作的流程圖為指導,獨立完成一封正式的推薦信。實踐證明,只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樂于參與這些活動,才能使課堂教學收到良好效果,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優化英語課后作業設計,鞏固學生自主學習成果。
課后作業是教師用來檢查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課后作業的設計應側重于對當天所學內容的綜合靈活運用,因為運用最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語言的學習只有在運用中才能真正得以鞏固和提高。例如:在學了八上Unit3的A day out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之后,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世界著名景點的關鍵信息,鼓勵學生自行設計一段對話,介紹這些景點。在學了八下Unit5 Good manners的Reading之后,教師讓學生制作一張“英國禮儀習慣”卡,卡片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如何打招呼、如何交談、在公共場所的禮儀、在家的禮儀。待學生完成卡片后,要求用英語介紹英國的禮儀習慣。教師通過優化課后作業設計,既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又讓學生鞏固自主學習成果。
4.積極開辟英語第二課堂,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英語第二課堂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同時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語第二課堂涉及的內容包括:原版讀物、英語角、英語歌曲、朗誦、演講、表演、墻報、影片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和知識水平恰當選擇。如:在七年級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英語朗誦比賽,篩選出優秀學生參加年級比賽;在八年級可以組織英語閱讀和寫作比賽,鼓勵學生閱讀英語原版讀物并撰寫讀后感。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原版影片、墻報制作比賽等。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克服不良學習習慣。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必須將所學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因此學生必須進行大量語言練習與實踐;其次,使學生明白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必須豐富各種自然、社會和人文知識,以滿足語言運用的需要;最后,要讓學生明白只有改變被動的學習狀態,才能大幅度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總之,自主學習尤其強調學習責任從教師向學生轉移,教師的職責應當是引導學生“善學”、“會學”、“樂學”。在當今急劇變革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著眼于培養既熟練掌握英語交際能力,又具有很強自主學習能力,且善于學習、終身學習的創造性人才,實現現代教育的終極目標。
此文系揚州市江都區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培養農村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