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琴
摘 要: 高校黨校是高校黨的建設的重要機構。扎實推進黨校工作創新必須緊緊抓住教育方法的創新,積極與教育理念、內涵建設、教學內容和體制機制等方面形成合力,突出新方法探索,新途徑開辟,不斷提高黨校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增強黨校工作的活力。
關鍵詞: 高校黨校 教育 創新
1.引言
高校黨校是高校黨建工作的組織形式,在教育運行方式上明顯打上了“黨”的烙印。所謂黨校即中國共產黨直接管理的學校。黨校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極其重要的理論陣地,是黨唯一以自己的名稱主辦并以直接弘揚自己根本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學校。從1983年成立第一所高校黨校到目前高校普遍成立黨校,高校黨校已存在30年。
所謂高校黨校教育,是指高校黨委直接創立并管理的、以黨校為基本組織形式,以黨性和理想信念教育為宗旨,以黨的基本知識為主要內容,以入黨積極分子為主體,輻射到高校黨員、干部及其他高校骨干為對象的教育培訓方法。是學習研究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陣地,是廣大黨員干部黨性鍛煉的熔爐。
2.創新高校黨校教育的途徑
2.1拓展教育載體,提升質量,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
黨校的教學要立足實際,著力于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創新,逐步實現由被動式培訓向主動式培訓的轉變,黨課教學的基本學時要求一般為30~40個學時,包括課堂授課和課外實踐性教學環節,課堂授課是主導形式,社會實踐是重要環節。課堂授課是高校黨校培訓的主要載體,也是傳統優勢,課程種類主要通過理想素質課和專業課發揮優勢,緊緊圍繞黨章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一般以傳統灌輸為主,具體授課模式如專家講授“啟發式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熱點疏導法”、“案例分析法”、“自我教育法”、“推優反饋法”、“研究式教學方式”、“體驗式教學方式”、“互動式教學方式”、“演講式”等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啟發思考,教學相長,增強說服力,提高培訓質量。
胡錦濤同志指出:“社會實踐是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黨校教學增加實踐環節,開展課外活動,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育空間,把社會實踐作為一個重要環節納入培養方法體系,保證時間、經費是增強黨校教育實效性的關鍵。充分發揮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學實踐基地等優勢,組織各類學員赴省內外高校調研考察,赴革命老區參觀、學習、考察和交流,進行紅色教育,組織大學生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處級干部外出培訓,主題征文比賽、黨的知識搶答賽、觀看愛國主義電影、觀看優秀黨員先進事跡紀錄片、參觀監獄,觀看警示教育片,聽取職務犯罪的服刑人員現身說法,到法院旁聽、了解司法程序和審判原則,等等,以此提高學員拒腐防變、判斷是非和抵制誘惑的能力,讓學員在社會實踐中,感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力量,促進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如成都中醫藥大學以“奉獻日”活動為主題,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取得了明顯實效。
2.2充分運用網上黨校,創新黨校教育模式。
網上黨校能夠達到延伸黨校教育的目的。把黨的基本知識、黨的基本理論等相關黨建資料,在網上進行整理,分門別類,開設交流論壇,利用網絡開展各類競賽活動,上傳各期培訓班中的優秀征文、優秀思想匯報和調研報告,開發網上考試系統,黨校教育逐步建立比較完備的網上黨校教育體系。網絡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信息傳播工具,快捷、信息豐富、交互性強是網絡的優勢。“網上黨校”正是通過網絡上正面的宣傳、教育和理性的分析,提高學員的理論基本知識;通過網絡多媒體技術使學員身臨其境,感知深刻,從而改變以說教為主的黨校傳統教育方式;網上黨校的特點就在于不斷讓優秀的民族文化信息和健康的內容上網,把它逐步建成黨建理論信息查閱資料庫、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的加油站、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網,豐富的、積極向上的教育內容有助于陶冶情操,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開展分門別類黨的基本知識、交流論壇、黨員先進性教育、先進人物報告錄像等專題欄,通過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使學員在學習中啟迪心智,陶冶情操。高校黨校教育模式要發揮網絡優勢,教育者要指導學員主動自學,把教育者灌輸和學員的自我教育相結合,發揮“網上黨校”的信息優勢,學員可以上網自學黨課內容、網上提問、做作業、考試、查詢考試成績,教師可以網上布置、批改作業和回答問題、管理成績等,網上黨校的學習培訓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實現學員與教師、學員與學員之間實時或非實時交流。
2.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培訓質量。
《中共中央關于面向21世紀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決定》指出:“逐步建立起一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素質優良、能夠滿足分級培訓輪訓干部需要并在思想理論戰線上發揮更大影響的黨校教師隊伍,這已成為黨校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和最緊迫任務之一。”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提高黨校教學科研水平的關鍵。要充分發揮人文學院教師的專業優勢,積極吸納校內外其他力量,建設一支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首先,要改善師資隊伍的學科結構、知識結構。根據新形勢的需要,在鞏固發展優勢學科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學科設置。在校內,可以有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校內舉辦理論學習班和黨校工作研討班,組織集體備課和課堂觀摩等形式;在校外,可以有計劃地選派黨校教師外出培訓、提高學歷、社會調查、掛職鍛煉等形式,引導幫助教師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理論、新知識;捕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信息、新動態;掌握改革發展的新實踐、新經驗。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通過提高師資的素質和水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其次,要構建專兼結合、以兼職為主的高校黨校教師隊伍。目前,高校黨校的教師多為兼職,缺少專職的教師,大多數教師都來自學校黨委成員、學校黨務部門領導同志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因此,要富有成效地開展高校黨校工作,還必須配備專職教師。高校黨校應堅持少量急需、按計劃引進優秀人才、采取個性化硬性引進和柔性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充實專職教師隊伍。完善師資隊伍管理機制,制訂個性化的教師培養規劃,因人而異,強化培訓,營造優秀教師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使有培養潛力的教師盡快成長成熟起來。加強對師資隊伍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保持隊伍穩定。注重年輕教師的培養,抓好以老帶新,實現政策傾斜,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提供機會和平臺。
2.4創新黨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黨校管理工作機制。
高校黨校開展工作,應規范化地進行制度建設,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制定好黨校工作中的各項規章制度。在成立相關的黨校領導機構即黨校校務領導委員會的同時,黨校要不斷完善和創新黨校教育的相關制度,規范黨校日常工作,建立黨校管理條例,規定院系分黨校職責,學員招生制度,黨校教師職責及教師聘任考核制度,學員守則,考試制度,評優辦法,考評條例,后續教育條例,干部教育五年規劃及干部學分制管理制度,等等,并嚴格執行。使黨校主要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引導高校黨校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發展道路,形成良好的黨校運行機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黨校很注重健全各項教育制度,規范考核保障機制,收到了良好效果。具體來說,如國家制訂《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五年計劃;贛南師范學院黨校為了加強黨校師資隊伍管理,健全二級學院黨校工作制度,特制定了《二級學院黨校教學管理評估實施細則》;吉林大學制定了《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工作條例》、《中共吉林大學委員會黨校暫行條例》;長江大學制定了《關于加強黨政干部培訓工作的若干意見》,福州大學制定了《黨校工作手冊》、《黨校教師守則》、《黨校學員手冊》、《黨校檔案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在建立健全各項學習培訓制度的同時,高校黨校還必須建立考核激勵機制,使學習與考核工作有機結合并強化教學管理工作,設置一定的教學目標,增強教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確保高校黨校的辦學質量,提高高校黨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書華,劉兵勇.新形勢下提高高校黨校教育有效性的途徑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36).
[2]黃宗將.新形勢下高校黨校教學工作創新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4(2).
[3]趙旭東.淺談新時期高校黨校工作的創新思考[J].才智,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