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婕

閔姓不算是個大姓,但喜歡儒家文化或讀過《論語》的人,一定對一個閔姓人物不陌生——閔子騫。
閔子騫是中國歷史上“二十四孝”之一,他的傳奇故事叫作“鞭打蘆花”:閔子騫年幼時喪母,后母對他進行虐待。冬天,后母給兩個親生兒子穿用棉花絮縫成的衣服,卻給子騫穿用蘆花絮做成的衣服——衣服看上去厚,卻極不保暖。子騫的父親得知后十分憤怒,要休掉后母,子騫卻跪求道:“母親在,只有我一人受苦;母親不在,三個兒子都要受苦。”后母聽后十分羞愧,此后待子騫如親生兒子——為此,孔子稱“孝哉!閔子騫。”
追溯閔姓來源,最被認可的是源出姬姓,為周代皇室后裔,大約有2600 年的歷史。史料記載,魯國國君名叫姬同,他死后兒子姬啟繼位,但不到兩年,姬啟就被專橫的慶父所殺,留下“慶父不死,魯難未己”的嘆息。姬啟死后被封為“魯湣公”,古代“閔”與“湣”、“憫”同音同義,都有“憐惜”、“憂傷”之意,其后世子孫便以其謚號“閔”為姓,相傳至今。
閔姓起源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源于地名,相傳夏朝便有緡國,緡國滅后,其后人在春秋時期并入宋國,建立“閔邑”,齊桓公吞并宋國后,留居故地的宋國遺民便以居邑名稱為姓氏,稱閔氏。
閔姓人曾分布于山東、陜西、浙江等地,后因戰亂等原因又遠遷河北、河南、山西、上海。閔姓族人好群居,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建立了極具家族特色的“閔姓一條街”——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上海的閔行區,關于它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公元1504 年刻印的《上海志》。閔行區對江浙一帶的經濟文化影響很大,是華東地區最早接受儒學的地方。現在,閔姓在陜西境內人數最多,且分布區域最廣,當地農村有很多閔姓族人聚落。
歷史上著名的閔姓人士,還有“揚州八怪”之一的閔貞。他擅長書畫篆刻,為人剛正不阿,兩湖總督強迫他為自己畫像,他不愿屈服權勢,逃到北京;在北京,又有顯貴命令他作畫,但他依舊不肯下筆,寧愿挨餓受辱。而對于貧苦人士,他卻主動作畫接濟,在江湖上名聲甚高。
在中國姓氏排行榜上,閔姓排名第193 位,但在韓國與日本等海外地區,卻影響力極大:相傳閔姓后人曾定居高麗,成為該國的名門望族,現今其姓氏在韓國249 個姓氏中居第43 位,韓國人最為尊敬的元敬王后、明成皇后都是閔姓后人;還有史學家經過考證,認為日本天皇家族也與中國閔氏有血緣關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