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箴兩則
貞觀十六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人云:‘鳥棲于林,猶恐其不高,復巢于木末;魚藏于泉,猶恐其不深,復穴于窟下。然而為人所獲者,皆由貪餌故也?!袢顺际苋危痈呶唬澈竦?,當須履忠正,蹈公清,則無災害,長守富貴矣。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卿等宜思此語,用為鑒誡?!?/p>
——《貞觀政要·貪鄙》
大意:貞觀十六年(642),唐太宗對身邊的大臣說:“古人說:‘飛鳥棲息于樹林,還擔心樹木不夠高,又在樹梢上筑巢;魚潛藏在泉水里,還擔心水不夠深,又在洞窟下做穴。但是它們仍然被人們所捕獲,這都是由于貪食誘餌的緣故啊?!F在臣子接受任命,身居高位,享有厚祿,應當做事忠誠正直,遵循清廉無私的原則,那么就不會有災難,能長久保持富貴。古人說:‘禍福無定,由人自取。’然而那些以身試法的人,都是因為貪圖財利,這與那些魚、鳥有什么不同呢?你們應當思考這些話,作為借鑒和告誡?!?/p>
致治之本,在興儉舉廉,不言理財而財自裕。若專務掊克,罔恤民艱,其國必敝。
——《清史稿·吳大澂傳》
大意:清代大臣吳大澂上書同治皇帝,說:提倡節儉、崇尚廉潔是促成國家安定的根本,即使不刻意理財,國家的財富也會充裕。如果一門心思聚斂搜刮,不顧民生艱難,國家就會走向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