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401331)
旅游行為是指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旅游季節、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選擇特征,以及緊密相關的旅游意識、旅游效應和旅游需求特征。影響旅游行為的因素包括:收入水平、閑暇時間、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其他條件如交通、住宿等[1]。國內對鄉村旅游者旅游行為研究大多是以某個城市或區域為主而較少關注某個特定年齡層。事實上每個年齡層的的旅游行為都具有不同的特點。我國13億人口中青年人口(18~30歲)的數量占到了總人口數的21.74%。這一部分人群作為一個巨大的消費群體擁有強大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能力。這一部分群體中大多數屬于在校大學生和剛剛進入工作的社會新人。本文試圖研究青年旅游者在鄉村旅游中的旅游行為,從而提出一些針對青年旅游者進行鄉村旅游開發的建議。
筆者采用調查問卷、文獻研究等各種方法,抽樣方式采取判斷抽樣、偶遇抽樣為主。本次調查的時間為2014年3月1日到3月20日,采取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范圍主要集中在重慶市主城區。一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17份,有效問卷113份,有效率94%。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包含年齡和性別兩個基本的人口統計指標。本次調查男女比例為51.5∶48.5,從中可以得出本次調查的男女比例基本上屬于合理范圍,另一方面表明在青年群體中男女性別對于鄉村旅游行為影響較小。由于本次調查選擇青年群體因此本次調查的人群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如表1。

表1年齡結構表
從圖1中可以看出青年旅游者選擇鄉村旅游的動機主要包括4個方面:減壓、領略田園鄉村風光、增進與朋友之間的感情、遠離城市喧囂。說明現在年輕人在工作和學習中承擔著較大的壓力。而鄉村旅游可以使他們忘記所有的煩惱,全身心的回歸一個沒有沒有受到工業化影響的地方,使得青年人煩躁、壓抑的心境得到一次舒緩。

圖1 青年旅游者參與鄉村旅游動機統計
多數青年人的出行距離不超過300km,31%的青年旅游者選擇100km以內的出行距離;33%的青年旅游者選擇100~200km的出行距離;29%的青年旅游者選擇200~300km的出行距離;只有7%的青年旅游者選擇300km以上的旅游距離。因此可以看出多數的青年旅游者在選擇旅游目的地的時候偏好選擇中短距離的旅游景點為主(圖2)。

圖2 青年旅游者出行距離統計
50%的青年旅游者選擇自助旅行;雖然青年旅游者的經濟實力較為薄弱但是在調查中有32%的青年旅游者選擇自駕游,他們其中有車一族可能少之又少,但是這么大比例的青年旅游者選擇自駕游也表明對于擁有私家汽車的一種向往與追求。24%青年旅游者選擇情侶出行也符合青年人注重浪漫的特性。僅7%的人選擇隨團旅行,這也表明青年旅游者并不喜歡受到束縛,喜歡自由,隨心所欲。
青年人在鄉村旅游的花費方面可以看到與其他類型的旅游存在相似性,如圖3所示,青年人在花費金額上200~300元占了53%,100~200元占了35%,因此青年人在對于金錢方面的敏感也體現在鄉村旅游活動中。而400元以上也只有2%說明青年人對于鄉村旅游中過多的花費感到不值得。

圖3 青年旅游者鄉村旅游花費統計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青年旅游者將成為旅游業新的市場主導消費者。因此在開發鄉村旅游的時候不能把他們籠統的歸為一般旅游者;應該根據他們的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從調查來看參加鄉村旅游的青年旅游者大多數是選擇附近的景點,對于各個鄉村旅游景區來說主要的客源還是來自于本地市場。因此,在開發旅游產品時應該著重開發具有主題性、參與性、教育性的旅游產品,這樣的旅游產品既可以讓年輕人在旅游中體驗生活、體驗自然,同時又能夠增加他們的視野,拓展知識面[2]。中華傳統農耕文化的展示、農業科普游、農業職業體驗等一系列專題旅游項目,可以讓青年人體驗農業勞動的艱辛,也體會農家生活的樂趣,了解我國農村的現狀。
住宿和交通一直在旅游過程中處于重要地位,在住宿方面青年人通常會選擇一些廉價旅館,但是這些旅館價格相對便宜的同時衛生狀況、治安狀況卻讓人感到擔心,鄉村旅游中的一些農家旅館往往就存在這些問題[5]。因此景區應該配套興建一些干凈、衛生的青年旅館,也可以建設一片帳篷宿營地等。交通方面青年旅游者多數會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因此景區應該完善公共交通體系,增加公交的班次,合理規劃線路[6]。調查中發現很多青年人有自駕出游的計劃,應該對于景區的路牌、紅綠燈等設施加以完善。
青年旅游者消費能力相比較于中年旅游者有所不足,他們對于商品的價格更加的敏感。青年人在選擇出游時價格往往成為他們最為考慮的一個因素。因此,在制定旅游商品價格時候可以針對年輕人推出特定的優惠措施,采取靈活的價格方法,發揮價格的調控作用,在國家法定假日給予價格優惠。
青年的一代是伴隨著網絡的興起而成長的,在他們的生活中網絡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因此鄉村旅游景區應該充分的利用網絡營銷的方式[5]。利用在青年人中廣泛使用的社交軟件例如QQ、微博、論壇等。使得年輕人了解鄉村旅游景區,尤其是鄉村旅游網站建設,網站應該涵蓋關于鄉村旅游景點的各種信息,也可以同時在網站上增加預定、互動交流等內容[6]。塑造景區的良好的口碑,口口相傳的好口碑才能真正的吸引消費者。打造一批知名度與影響力都較好的鄉村旅游節慶活動,展示鄉村旅游的品牌形象[7]。
由于本次調查問卷的對象主要是青年群體,考慮到青年群體的特殊性以及問卷的問題較為簡單,因此本次的研究結果可能相較于其他學者的研究有些許出入。因此應該在以后對其他不同年齡群體的鄉村旅游行為進行研究,使得研究結果更加全面。
[1]丁黎明.青年學生旅游者鄉村旅游購買決策行為的實證研究[J].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報:2009(5):51~55.
[2]鐘 誠,朱創業,肖 曉,等.青年旅游者鄉村旅游消費行為實證分析——以成都市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0(11):475~480.
[3]張春霞,吳智剛,王 琴.廣州市居民鄉村旅游行為特征研究[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1(6):21~25.
[4]陳 鵬,翟 媛.鄉村旅游國內旅游行為的實證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09(6):190~191.
[5]龍夕左.鄉村旅游行為決策因素分析——基于對成都市的問卷調查[J].旅游經濟:2013(4):117~118.
[6]李 偉.大學生鄉村旅游行為特征分析及市場開發建議——基于吉林市高校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研究[J].旅游經濟:2012(12):125~126.
[7]張千紅.武漢市青年旅游市場開發分析[J].市場周刊:2011(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