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民
多年以來衡水市水產養殖局限在草魚、鯉魚、鯽魚、鰱、鳙、羅非魚幾個品種,近年來效益很低。2014年,衡水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結合衡水市多是百畝左右的大水面,漁民有一定的網箱養殖經驗的現實情況,提出網箱養殖黃顙魚的設想,開創了衡水市黃顙魚網箱養殖的先河。
1材料與方法
1.1池塘條件
在冀州市北岳家莊杜建民魚場、故城堤口養殖專業合作社池塘分別布設網箱5個。池塘面積14.33 hm2,水深2.5~3 m,設5臺增氧機。以衡水湖水為水源,水質清新,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 cm左右。池塘放養的主養品種為鯉魚,放養時間為4月10日。網箱規格5 m×3 m×1.5 m,網目2 cm。網箱之間有足夠的距離。
1.2苗種來源及放養
2014年4月25日,從安徽淮南調運黃顙魚魚種3萬尾,規格52尾/kg,體長8~10 cm,運輸時間12 h。魚種運到養殖基地時間是上午8:00。運魚車水溫17 ℃,池塘水溫18 ℃。用水泵抽取池塘水注入魚箱使魚苗對池塘水有一個適應過程。放魚前1 h,魚箱放青霉素消毒。到中午11:00,3萬尾魚種全部放入網箱。
1.3投喂
放苗后第二天開始投喂。開始投喂0號料。根據黃顙魚的生長情況,餌料顆粒逐步增大。每天投喂四次,即上午6:00、10:00,下午16:00、21:00各投喂一次,以早晨和晚上的投喂為主,占全天投喂量的60%。每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4%左右。具體投喂量以黃顙魚吃完而不剩為標準。在這一基礎上,根據天氣與水質情況對投餌量進行調整。陰雨天氣,水中的溶氧量較低,此時減少投喂量。
1.4防病
雖然黃顙魚抗病能力較強,也要把防病治病工作做好。放苗第一天用碘制劑消毒,全池潑灑一次;第二天用二氧化氯加硫醚沙星全池潑灑一次;第三天用碘制劑全池潑灑一次。通過三天的用藥,可以解決黃顙魚運輸過程中魚體受傷,容易在新的水體環境中感染疾病的問題,保證魚種的成活率。
養殖過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對于車輪蟲病和斜管蟲病,要準確使用0.7 mg/L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治療;對于指環蟲病和三代蟲病,可使用90%晶體敵百蟲0.5 mg/L全池遍灑;為預防細菌性腸炎,不投喂腐敗霉變的飼料,活餌用2%~3%的食鹽水消毒后投喂,定期在餌料中添加0.1%大蒜素或土霉素,連用5 d。
一旦發生魚病,使用魚藥時,一定要做到兩三家藥廠的藥交替使用,防止抗藥性的產生。黃顙魚對硫酸銅、高錳酸鉀、敵百蟲、菊酯類殺蟲劑比較敏感。我們使用了恩諾沙星、克暴寧、諾氟沙星、硫醚沙星、黃顙紅頭靈等藥物,保證藥物效果的同時,減少對魚的刺激。10 d投喂一次藥餌,使用氟苯尼考等藥物拌餌,每次連續投喂4 d以上。
1.5水質調控
黃顙魚養殖過程中,全程采用無公害健康養殖技術,根據黃顙魚的生態位,適時使用以枯草芽孢桿菌為主的微生態制劑改良底質;水質改良劑可用EM菌、光合細菌等微生態制劑。通過調控水質保持適宜黃顙魚生長的水環境。
2結果
故城堤口湖養殖合作社7月8日開始出塘銷售,到7月12日銷售完。冀州杜建民魚場8月4日開始出塘,8月8日黃顙魚全部售完,試驗數據見表1。
表1黃顙魚養殖試驗結果
3.1衡水市的水溫適宜養殖黃顙魚
黃顙魚生存溫度0~38 ℃,最佳生長溫度25~28 ℃。通過檢測衡水市周邊5-10月池塘水溫在15.2~35.0 ℃(表2),適宜黃顙魚的生長。
表2衡水市水產養殖季節的水溫情況
3.2成活率低的原因
出池時,黃顙魚成活率不足70%,分析成活率比較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水鳥捕食網箱內的黃顙魚,對黃顙魚危害很大。根據南方養殖經驗豐富的漁民介紹,有一種夜間捕食的水鳥,一晚上可以吃掉黃顙魚50尾。而且這種水鳥一旦發現魚以后,往往會有一群鳥跟進捕食,對網箱養殖危害很大。
二是魚病的發生對成活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養殖過程中,最大的可能是腐皮病的發生。腐皮病是網箱養殖的常見病,發病癥狀是爛嘴爛尾。
三是經過長途運輸后魚苗必須做好消毒工作。放魚后,即使天氣不好,也要搶抓時機,把藥及時潑下去,否則錯過時機,魚病嚴重發生起來,再控制已經很難,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四是黃顙魚網箱養殖的過程中,發現網箱外的鯉魚對黃顙魚的喂食影響很大。鯉魚拱網箱,搶食網箱中的黃顙魚料。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兩個。其一,在網箱外,圈一圈圍網,把池中的魚和網箱隔離開。其二,網箱四個底角必須固定。
4社會效益,未來展望
今年網箱養殖黃顙魚獲得了初步成效,為明年的養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衡水的廣大養殖戶摸索出新的網箱養殖品種。
衡水市的網箱養殖多年以來以鯉魚、草魚為主,品種單一,養殖效益很低,黃顙魚網箱養殖在衡水市取得了成功,成魚養殖效益在10元/kg左右,而傳統的鯉魚、羅非魚最高時只有2元/kg。今年,我站在兩家魚場推廣全雄黃顙魚網箱養殖,開了衡水網箱養殖黃顙魚的先河,兩家養殖場都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他們表示有了今年的養殖經驗,明年一定會擴大養殖面積,取得更大的規模效益。衡水市的其他養殖戶,也從網箱養殖全雄黃顙魚的成功實踐中得到了啟發和鼓舞,看到了水產養殖新品種帶來的更大的經濟效益,以前落后的養殖觀念有了改變,對我站今年推廣的黃顙魚和其他一些養殖新品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正確的認識,紛紛表示要更新養殖觀念,學習養殖新技術,更換新品種,水產養殖積極性十分高漲。
(收稿日期:2014-08-25)
多年以來衡水市水產養殖局限在草魚、鯉魚、鯽魚、鰱、鳙、羅非魚幾個品種,近年來效益很低。2014年,衡水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結合衡水市多是百畝左右的大水面,漁民有一定的網箱養殖經驗的現實情況,提出網箱養殖黃顙魚的設想,開創了衡水市黃顙魚網箱養殖的先河。
1材料與方法
1.1池塘條件
在冀州市北岳家莊杜建民魚場、故城堤口養殖專業合作社池塘分別布設網箱5個。池塘面積14.33 hm2,水深2.5~3 m,設5臺增氧機。以衡水湖水為水源,水質清新,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 cm左右。池塘放養的主養品種為鯉魚,放養時間為4月10日。網箱規格5 m×3 m×1.5 m,網目2 cm。網箱之間有足夠的距離。
1.2苗種來源及放養
2014年4月25日,從安徽淮南調運黃顙魚魚種3萬尾,規格52尾/kg,體長8~10 cm,運輸時間12 h。魚種運到養殖基地時間是上午8:00。運魚車水溫17 ℃,池塘水溫18 ℃。用水泵抽取池塘水注入魚箱使魚苗對池塘水有一個適應過程。放魚前1 h,魚箱放青霉素消毒。到中午11:00,3萬尾魚種全部放入網箱。
1.3投喂
放苗后第二天開始投喂。開始投喂0號料。根據黃顙魚的生長情況,餌料顆粒逐步增大。每天投喂四次,即上午6:00、10:00,下午16:00、21:00各投喂一次,以早晨和晚上的投喂為主,占全天投喂量的60%。每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4%左右。具體投喂量以黃顙魚吃完而不剩為標準。在這一基礎上,根據天氣與水質情況對投餌量進行調整。陰雨天氣,水中的溶氧量較低,此時減少投喂量。
1.4防病
雖然黃顙魚抗病能力較強,也要把防病治病工作做好。放苗第一天用碘制劑消毒,全池潑灑一次;第二天用二氧化氯加硫醚沙星全池潑灑一次;第三天用碘制劑全池潑灑一次。通過三天的用藥,可以解決黃顙魚運輸過程中魚體受傷,容易在新的水體環境中感染疾病的問題,保證魚種的成活率。
養殖過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對于車輪蟲病和斜管蟲病,要準確使用0.7 mg/L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治療;對于指環蟲病和三代蟲病,可使用90%晶體敵百蟲0.5 mg/L全池遍灑;為預防細菌性腸炎,不投喂腐敗霉變的飼料,活餌用2%~3%的食鹽水消毒后投喂,定期在餌料中添加0.1%大蒜素或土霉素,連用5 d。
一旦發生魚病,使用魚藥時,一定要做到兩三家藥廠的藥交替使用,防止抗藥性的產生。黃顙魚對硫酸銅、高錳酸鉀、敵百蟲、菊酯類殺蟲劑比較敏感。我們使用了恩諾沙星、克暴寧、諾氟沙星、硫醚沙星、黃顙紅頭靈等藥物,保證藥物效果的同時,減少對魚的刺激。10 d投喂一次藥餌,使用氟苯尼考等藥物拌餌,每次連續投喂4 d以上。
1.5水質調控
黃顙魚養殖過程中,全程采用無公害健康養殖技術,根據黃顙魚的生態位,適時使用以枯草芽孢桿菌為主的微生態制劑改良底質;水質改良劑可用EM菌、光合細菌等微生態制劑。通過調控水質保持適宜黃顙魚生長的水環境。
2結果
故城堤口湖養殖合作社7月8日開始出塘銷售,到7月12日銷售完。冀州杜建民魚場8月4日開始出塘,8月8日黃顙魚全部售完,試驗數據見表1。
表1黃顙魚養殖試驗結果
3.1衡水市的水溫適宜養殖黃顙魚
黃顙魚生存溫度0~38 ℃,最佳生長溫度25~28 ℃。通過檢測衡水市周邊5-10月池塘水溫在15.2~35.0 ℃(表2),適宜黃顙魚的生長。
表2衡水市水產養殖季節的水溫情況
3.2成活率低的原因
出池時,黃顙魚成活率不足70%,分析成活率比較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水鳥捕食網箱內的黃顙魚,對黃顙魚危害很大。根據南方養殖經驗豐富的漁民介紹,有一種夜間捕食的水鳥,一晚上可以吃掉黃顙魚50尾。而且這種水鳥一旦發現魚以后,往往會有一群鳥跟進捕食,對網箱養殖危害很大。
二是魚病的發生對成活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養殖過程中,最大的可能是腐皮病的發生。腐皮病是網箱養殖的常見病,發病癥狀是爛嘴爛尾。
三是經過長途運輸后魚苗必須做好消毒工作。放魚后,即使天氣不好,也要搶抓時機,把藥及時潑下去,否則錯過時機,魚病嚴重發生起來,再控制已經很難,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四是黃顙魚網箱養殖的過程中,發現網箱外的鯉魚對黃顙魚的喂食影響很大。鯉魚拱網箱,搶食網箱中的黃顙魚料。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兩個。其一,在網箱外,圈一圈圍網,把池中的魚和網箱隔離開。其二,網箱四個底角必須固定。
4社會效益,未來展望
今年網箱養殖黃顙魚獲得了初步成效,為明年的養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衡水的廣大養殖戶摸索出新的網箱養殖品種。
衡水市的網箱養殖多年以來以鯉魚、草魚為主,品種單一,養殖效益很低,黃顙魚網箱養殖在衡水市取得了成功,成魚養殖效益在10元/kg左右,而傳統的鯉魚、羅非魚最高時只有2元/kg。今年,我站在兩家魚場推廣全雄黃顙魚網箱養殖,開了衡水網箱養殖黃顙魚的先河,兩家養殖場都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他們表示有了今年的養殖經驗,明年一定會擴大養殖面積,取得更大的規模效益。衡水市的其他養殖戶,也從網箱養殖全雄黃顙魚的成功實踐中得到了啟發和鼓舞,看到了水產養殖新品種帶來的更大的經濟效益,以前落后的養殖觀念有了改變,對我站今年推廣的黃顙魚和其他一些養殖新品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正確的認識,紛紛表示要更新養殖觀念,學習養殖新技術,更換新品種,水產養殖積極性十分高漲。
(收稿日期:2014-08-25)
多年以來衡水市水產養殖局限在草魚、鯉魚、鯽魚、鰱、鳙、羅非魚幾個品種,近年來效益很低。2014年,衡水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結合衡水市多是百畝左右的大水面,漁民有一定的網箱養殖經驗的現實情況,提出網箱養殖黃顙魚的設想,開創了衡水市黃顙魚網箱養殖的先河。
1材料與方法
1.1池塘條件
在冀州市北岳家莊杜建民魚場、故城堤口養殖專業合作社池塘分別布設網箱5個。池塘面積14.33 hm2,水深2.5~3 m,設5臺增氧機。以衡水湖水為水源,水質清新,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 cm左右。池塘放養的主養品種為鯉魚,放養時間為4月10日。網箱規格5 m×3 m×1.5 m,網目2 cm。網箱之間有足夠的距離。
1.2苗種來源及放養
2014年4月25日,從安徽淮南調運黃顙魚魚種3萬尾,規格52尾/kg,體長8~10 cm,運輸時間12 h。魚種運到養殖基地時間是上午8:00。運魚車水溫17 ℃,池塘水溫18 ℃。用水泵抽取池塘水注入魚箱使魚苗對池塘水有一個適應過程。放魚前1 h,魚箱放青霉素消毒。到中午11:00,3萬尾魚種全部放入網箱。
1.3投喂
放苗后第二天開始投喂。開始投喂0號料。根據黃顙魚的生長情況,餌料顆粒逐步增大。每天投喂四次,即上午6:00、10:00,下午16:00、21:00各投喂一次,以早晨和晚上的投喂為主,占全天投喂量的60%。每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4%左右。具體投喂量以黃顙魚吃完而不剩為標準。在這一基礎上,根據天氣與水質情況對投餌量進行調整。陰雨天氣,水中的溶氧量較低,此時減少投喂量。
1.4防病
雖然黃顙魚抗病能力較強,也要把防病治病工作做好。放苗第一天用碘制劑消毒,全池潑灑一次;第二天用二氧化氯加硫醚沙星全池潑灑一次;第三天用碘制劑全池潑灑一次。通過三天的用藥,可以解決黃顙魚運輸過程中魚體受傷,容易在新的水體環境中感染疾病的問題,保證魚種的成活率。
養殖過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對于車輪蟲病和斜管蟲病,要準確使用0.7 mg/L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治療;對于指環蟲病和三代蟲病,可使用90%晶體敵百蟲0.5 mg/L全池遍灑;為預防細菌性腸炎,不投喂腐敗霉變的飼料,活餌用2%~3%的食鹽水消毒后投喂,定期在餌料中添加0.1%大蒜素或土霉素,連用5 d。
一旦發生魚病,使用魚藥時,一定要做到兩三家藥廠的藥交替使用,防止抗藥性的產生。黃顙魚對硫酸銅、高錳酸鉀、敵百蟲、菊酯類殺蟲劑比較敏感。我們使用了恩諾沙星、克暴寧、諾氟沙星、硫醚沙星、黃顙紅頭靈等藥物,保證藥物效果的同時,減少對魚的刺激。10 d投喂一次藥餌,使用氟苯尼考等藥物拌餌,每次連續投喂4 d以上。
1.5水質調控
黃顙魚養殖過程中,全程采用無公害健康養殖技術,根據黃顙魚的生態位,適時使用以枯草芽孢桿菌為主的微生態制劑改良底質;水質改良劑可用EM菌、光合細菌等微生態制劑。通過調控水質保持適宜黃顙魚生長的水環境。
2結果
故城堤口湖養殖合作社7月8日開始出塘銷售,到7月12日銷售完。冀州杜建民魚場8月4日開始出塘,8月8日黃顙魚全部售完,試驗數據見表1。
表1黃顙魚養殖試驗結果
3.1衡水市的水溫適宜養殖黃顙魚
黃顙魚生存溫度0~38 ℃,最佳生長溫度25~28 ℃。通過檢測衡水市周邊5-10月池塘水溫在15.2~35.0 ℃(表2),適宜黃顙魚的生長。
表2衡水市水產養殖季節的水溫情況
3.2成活率低的原因
出池時,黃顙魚成活率不足70%,分析成活率比較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水鳥捕食網箱內的黃顙魚,對黃顙魚危害很大。根據南方養殖經驗豐富的漁民介紹,有一種夜間捕食的水鳥,一晚上可以吃掉黃顙魚50尾。而且這種水鳥一旦發現魚以后,往往會有一群鳥跟進捕食,對網箱養殖危害很大。
二是魚病的發生對成活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養殖過程中,最大的可能是腐皮病的發生。腐皮病是網箱養殖的常見病,發病癥狀是爛嘴爛尾。
三是經過長途運輸后魚苗必須做好消毒工作。放魚后,即使天氣不好,也要搶抓時機,把藥及時潑下去,否則錯過時機,魚病嚴重發生起來,再控制已經很難,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四是黃顙魚網箱養殖的過程中,發現網箱外的鯉魚對黃顙魚的喂食影響很大。鯉魚拱網箱,搶食網箱中的黃顙魚料。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兩個。其一,在網箱外,圈一圈圍網,把池中的魚和網箱隔離開。其二,網箱四個底角必須固定。
4社會效益,未來展望
今年網箱養殖黃顙魚獲得了初步成效,為明年的養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衡水的廣大養殖戶摸索出新的網箱養殖品種。
衡水市的網箱養殖多年以來以鯉魚、草魚為主,品種單一,養殖效益很低,黃顙魚網箱養殖在衡水市取得了成功,成魚養殖效益在10元/kg左右,而傳統的鯉魚、羅非魚最高時只有2元/kg。今年,我站在兩家魚場推廣全雄黃顙魚網箱養殖,開了衡水網箱養殖黃顙魚的先河,兩家養殖場都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他們表示有了今年的養殖經驗,明年一定會擴大養殖面積,取得更大的規模效益。衡水市的其他養殖戶,也從網箱養殖全雄黃顙魚的成功實踐中得到了啟發和鼓舞,看到了水產養殖新品種帶來的更大的經濟效益,以前落后的養殖觀念有了改變,對我站今年推廣的黃顙魚和其他一些養殖新品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正確的認識,紛紛表示要更新養殖觀念,學習養殖新技術,更換新品種,水產養殖積極性十分高漲。
(收稿日期:201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