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英 鄭再娟 張永鳳
我國女性對孕期體重管理的認知有相當大的誤區,根據有關調查顯示,約87.1%的孕婦認為孕期營養好就是要吃得多、吃得貴、吃得精、吃得細;約27.3%的孕婦認為只要滿足胎兒的營養,就可以使孕期體重無節制地增長而不會增加妊娠風險[1]。也就是這種認為體重與健康程度成正比的妊娠觀念,使得我國目前妊娠期嚴重超重孕婦比例不斷上升,直接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逐漸上升,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也大幅提高[2]。過度的妊娠體重增加不僅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無益,反而會增加負擔,提高母嬰妊娠不良事件發生的風險性[3]。因此,對于妊娠期正確體重管理成為目前婦產科的研究重點與熱點。本文主要分析孕期體重管理對妊娠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門診產檢的孕周<13周的700例初產單胎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46例和觀察組354例。觀察組354例孕產婦中,年齡23~34歲,平均(26.32±4.45)歲,身高145~175 cm,平均身高(161.5±5.6)cm,孕前BMI值16.43~23.75 kg/m2,平均(19.43±2.85)kg/m2;對照組346例孕產婦中,年齡22~36歲,平均(26.12±6.46)歲,身高146~174 cm,平均身高(162.4±5.8)cm,孕前BMI值16.74~24.24 kg/m2,平均(19.83±2.31)kg/m2。兩組孕產婦的年齡、身高、BMI值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臨床常規干預,囑其進行定期體檢,鼓勵其多參與孕期知識講座,了解孕期注意事項及控制飲食的重要意義。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針對性的孕期體重規劃及健康教育,具體如下:根據孕婦的文化水平、生活條件、職業等基本情況,制定適合其理解及實施的個性化教育和干預方式,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關于孕期體重維持、妊娠期并發癥等),將講座時間安排與孕檢時間一致,方便孕婦產檢結束后直接參加,可多使用圖片、錄像等講解方式,簡單易懂,使孕婦認識到避免孕期體重過分增長、維持恰當BMI值的重要意義,從而促使孕婦積極主動地改變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減少過多脂質、糖分等的攝入,進行適當地運動鍛煉,使孕婦在孕期的各個時間體重增長均能在正常范圍[4]。應為孕婦制定分階段目標,根據不同的孕期檢驗孕婦的計劃完成度,若未完成則適當調節下階段目標,使孕婦盡可能保持自身在健康氛圍內,避免因過度肥胖導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妊娠并發癥的出現。在整個干預過程中應鼓勵孕婦的親人參與,為孕婦提供精神支持,在業日常生活中對其進行監督提醒。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產婦在接受不同干預措施后的妊娠周期中的BMI情況、妊娠期及分娩期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新生兒出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期BMI值的比較 觀察組在孕周期中24周、32周、38周 的BMI值 分 別 為(20.64±1.41)kg/m2、(22.25±2.14)kg/m2、(25.49±2.76)kg/m2,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期BMI值的比較(±s) kg/m2

表1 兩組孕期BMI值的比較(±s) kg/m2
組別 24周 32周 38周觀察組(n=354) 20.64±1.41 22.25±2.14 25.49±2.76對照組(n=346) 23.76±1.74 25.84±2.46 29.17±2.93 t值 26.030 20.581 17.097 P值 <0.05 <0.05 <0.05
2.2 兩組妊娠期及分娩期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后出血、產褥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妊娠期及分娩期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例(%)
2.3 兩組新生兒出生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的Apgar評分(7.84±1.2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新生兒窒息、足月低體重兒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出生情況的比較
近年來,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及人們對于飲食要求的提高,我國過度飲食及肥胖人數大幅增多,這其中孕期過度肥胖人群占很大比例。妊娠期由于胎兒、營養加強等原因,孕婦體重會發生逐步增加,適度的體重增加有助于孕婦應對妊娠期間的各種生理變化,也是對胎兒的一種保護[5]。然而,過度的營養補充及極少的體力活動,將導致孕婦的體重急速增加,其BMI值上升速率超出規定范圍,這將對孕婦及胎兒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嚴重者甚至導致致命性事件的發生。目前已經有大量的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孕期體重增加過多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異常產及巨大胎兒的發生密切相關[6-7]。孕期體重過度增加的孕婦往往存在內分泌系統的代謝功能紊亂,極易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并且可導致血脂升高,引發胎盤的血管粥樣硬化,最終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出現,若治療不斷出現子癇發作孕婦將短時間內死亡[8-9]。隨著孕婦BMI的不斷增加,胎兒發生巨大兒的比例也不斷提高,巨大兒可以導致子宮的過度膨脹及肌纖維過度伸張,分娩時將出現宮縮乏力,胎盤娩出后止血不當,產后大出血風險明顯上升[10]。同時孕期過度肥胖會導致孕婦體力活動減少,腹肌、肛提肌等輔助產力一般較差,導致產程延長,新生兒窒息、死產、高危新生兒的比例也明顯增加,并且是剖宮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為了有效優化孕婦的妊娠過程,降低其妊娠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也提高新生兒的質量,對于孕婦的孕期體重管理已經勢在必行。孕期制定合理的計劃,必須有孕婦的積極主動參與才能發揮其作用,首先必須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孕期控制飲食,保持恰當的體重增加速度對于避免妊娠并發癥的重要意義,告知體重過重對于新生兒可能產生的致命性損傷,使得產婦以積極的心態執行體重控制計劃,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11]。我國的傳統觀念認為,孕期必須積極補充大量營養,往往導致孕婦的營養過剩,同時出于對流產的恐懼,孕婦運動量極少,這將直接導致孕婦的體重直線上升,臨床婦產科醫師必須鼓勵孕婦進行適當地運動,制定個性化的飲食餐單,在確保營養攝入的基礎上,避免每日卡路里的超標。
為了明確孕期體重管理對妊娠的影響,本次研究選取在本院接受產檢的孕周<13周的700例初產單胎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產檢工作和孕期體重管理工作。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干預后其不同孕期的體重BMI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孕婦,可見有效的體重管理可以有效調控孕婦的體重增加速度。合理的體重增速必將導致孕婦的整體情況更優,對胎兒也有正面的影響,因此筆者在對妊娠期并發癥及新生兒不良結局等進行統計后發現,觀察組孕婦的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孕婦,其新生兒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見有效的體重管理對于母嬰結局的決定性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妊娠婦女而言,給予合理體重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孕婦的體重,降低母嬰不良事件發生率,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使用。
[1]楊飛.健康管理對孕婦體重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2):84-85.
[2]Oken E,Kleinman K P,Belfort M B,et al.Associations of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with short-and longer-term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outcomes[J].Am J Epidemiol,2009,170(2):173-180.
[3]夏亞輝,夏曉舟.孕期體重規劃干預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8,19(2):114-116.
[4]周玲,于力,劉海琛,等.孕期體重增長與不良妊娠結局的相關性研究[J].總裝備部醫學學報,2011,13(1):3.
[5]Dunn G A,Bale T L.Maternal high-fat diet promotes body length increases and insulin insensitivity in second-generation mice[J].Endocrinology,2009,150(11):4999-5009.
[6]劉蘭萍,戴愛華.孕婦糖耐量正常的巨大兒原因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5):15-16.
[7]唐婷.妊娠期糖尿病與妊娠期高血壓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1):33-35.
[8]張萌.妊娠高血壓疾病的臨床診治分析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123-124.
[9]應仙華.孕期肥胖對妊娠期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2,27(23):3611-3612.
[10]安建鋼,梁麗君,任玉團.我國部分城市妊娠早期婦女膳食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2(8):1035-1036.
[11]鄭再娟,吳秋英.孕期體重規劃干預及健康教育對妊娠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2):3035-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