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隨著我國水利事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水利水電學科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發突出。為培養符合水利行業發展需求的高層次人才,結合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特色,研究建立面向水利水電工程的本碩博連讀培養模式的可行性,在縮短培養周期、保持連續性等前提下,探討課程體系改革方法,以及相應導師制與考核制的實施要點。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本碩博連讀模式;導師制;考核制
中圖分類號:TV1;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4)05002704
培養高層次優秀專業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責任和工作,我國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充分發揮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構建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文化環境,加快培養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本碩博連讀是涉及階段多、目標高的培養模式,通常是在一所學校不間斷地學完本科和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階段的課程并完成學位論文,最終獲得博士學位[1]。本碩博連讀具有縮短培養周期、各階段統籌安排、連續性好的特點,是目前高校培養模式多樣化探索的熱點。
水利工程的任務是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達到除害興利目的,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發展迅速,成為世界高壩建設重心,在建、待建的一批特大型水電工程具有規模巨大,工程地質及生態環境條件復雜等特點,隨之也提出了一系列世界級的新課題。我國對水利建設非常重視,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指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事關農業農村發展,而且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
水利建設的發展使社會對水利學科高層次專門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高等院校不斷探索高層次水利人才的培養模式,輸送大批
高素質人才。文章研究水利學科發展形勢下本碩博連讀培養模式實施方法,重點探討結合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特點的本碩博連讀的課程體系設置、導師制以及考核分流制的建立要點。
一、可行性和優越性
按現行專業設置,水利水電工程是水利學科下設的重要本科專業,水利學科研究生階段的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多個專業都適合水利水電本科生源深造,另外,在適當情況下,學校還可自主設置專業。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具有專業適應性廣,實踐性強的特點,要求學生的數學、力學基礎扎實。在該專業本科生中開展本碩博連讀培養,具有以下優勢。
(1)為高層次水利專業人才的培養儲備優秀生源,通過本碩博連讀,使具有扎實基礎的優秀學生具備更明確的持續發展空間和目標,有利于學校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辦學質量的提高,符合現代社會對水利人才的需求。
(2)合理的水利學科本碩博貫通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能縮短學生獲取博士學位的周期。而且由于水利水電本科專業課程任務較緊,本碩博連讀可以減少學生從本科生到碩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階段的過渡中因畢業找工作,準備研究生入學考試等花費的大量時間[2]。
(3)水利工程是一個古老而富有現代生命活力的專業,工程建設運行的延續性強,對科研的連續性、深入性要求高。本碩博連讀培養模式可保障學生專業學習及研究工作的持續性,較早實現導師指導,避免更換導師、改變科研方向帶來的變化,可以統籌安排一些周期長、難度高和意義大的研究項目,提高學位論文和科研成果的質量和創造性[3]。
二、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改革
本碩博貫通的創新人才培養可以在進入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習的本科新生中選拔學生,以面向博士培養為目標。對比常規本科4年、碩士2~3年、博士3~4年的培養周期,水利水電本碩博連讀生采用8年學制較為合理,具體為入學后本科(3年)—碩士(1年)—博士(4年)連讀模式。
第一階段為基礎學習的本科階段,教育定位為:在構建通用性較強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工程科學等基礎上,培養素質,訓練基本能力,增強學生對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適應性,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4],主要完成公共基礎課學習,水利水電專業相關基礎課程、基礎實驗和實踐訓練等環節。而作為本碩博連讀生,還應注意與專業相結合的科研能力的初步培養。本科階段學生求知熱情高,可塑性大[5],是學生構建正確水利專業知識結構的時期,也是為后續培養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
碩博連讀、本碩博連讀培養模式中,碩士階段多為1年。常規的碩士培養主要包括課程學習和課題研究兩階段。而在本碩博連讀培養模式中,這1年主要擔負承前啟后的作用,課堂上的課程學習減少,科研程度顯著提高,應注重與水利專業相關的先進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并強化研究開發訓練,應在導師指導下參與
若干與研究方向相關的子課題研究,鍛煉提高學生的科研攻關能力。
第三個階段為博士階段,學生要完成博士生課程和博士生課題研究。經歷了本科和碩士階段的連續培養后,進入博士階段的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以一流的專業研究課題作為其博士論文的主體內容,同時培養獨立解決前沿課題的科研能力。
水利學科要做好以上三階段的本碩博連讀培養,要注意對課程體系進行整體統籌,在保證完整性和循序漸進的基礎上,做到有機組合、精煉有效。課程體系的本碩博貫通,主要在于加強本、碩、博三個階段培養方案的銜接,有機整合課程設置,優化課程的結構與系統,減少不必要的重復。
合肥工業大學的水利水電工程是學校特色專業,本科4年課程設置主要分為通識教育必修課、學科基礎及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實踐環節(圖1)。
圖1 本科生課程
合肥工業大學2.5年制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如圖2所示。
以上兩階段的一些課程存在可貫通性,連讀生保持了專業連續的優勢,可以避開某些基礎內容的重復,或者合并連續性強的課程。例如,在力學類課程方面,本科設置有巖土力學、彈性力學,碩士階段設置有高等土力學、高等巖體力學、彈塑性力學;在專業課方面,本科階段開設有水工建筑物,碩士階段設置有高等水工結構分析;而數學、英語、計算機等公共課在本、碩教學計劃中都占有較大比例。這些課程均可改革為連續教學,省略重復和不必要的過渡內容,同時針對連讀生不同階段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6]。endprint
圖2 碩士研究生課程
合肥工業大學博士生學制以3年為主,為適應學科發展和社會需要,學校自主設立了二級學科博士點“水資源工程與結構”。該學科點作為學校及學院的一個重點發展方向,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及力學學科相關研究力量,具有鮮明的系統性和綜合性。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是該博士點的重要生源,已考核選拔該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進入博士點進行碩博連讀培養。水資源工程與結構專業培養的博士生應完成的課程學習任務如圖3所示。
圖3 博士研究生課程
該階段部分課程同樣可以與前兩階段貫通,統籌考慮。例如:公共課英語,可以與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合并貫通,而由于本科階段已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碩士階段具備一定專業英語能力,到博士階段可設置側重專業應用的翻譯、寫作、外國文獻查閱等內容,既可以避開基礎英語教學的重復,還能為學生從事專業論文寫作、科研合作和國際交流發揮作用。同樣,巖土力學、水力學、水工結構等課程,在三個階段都是需要不斷學習加強的,將其設置為連貫型課程,既可節約時間,更可以增強系統性和連續性。
三、導師制與考核機制
(一) 建立以博導為核心的本碩博連讀導師制
當前高校教育中常見的是進入碩士研究生階段后配備全程專業導師,本科階段導師制還不完善,導師的實際作用也與研究生階段有所不同。作為本碩博連讀生,導師制是各階段連續順利培養的重要保障,由于水利工程專業性很強,而且培養目標是博士,所以本碩博連讀的導師制應從本科階段開始,配備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的教師擔任導師,根據需要也可以考慮形成以博士生導師為主的導師小組,同時考慮到學生對高校學習生活的適應過程,所以導師制中還應明確思政教師在本碩博連讀培養中的職責。
從本科開始實施本碩博導師制,可以明確培養定位、培養重心,將本科生培養方式向研究生培養方式靠攏,較早接受博士生導師的言傳身教和積極引導,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明確目標,早日認識到學科發展前沿,幫助學生全面成長。
學生在博導統籌規劃和指導下,選擇學科方向和學習課程,包括實踐環節,博導及指導小組應對連讀生的學習內容及方法、思想品德方面進行全程指導,應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參與生產及科研項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團隊精神及水利工程大局觀[7]。
筆者在近年的教學實踐中,已探索從本科后期的課程學習、畢業論文中對具備發展潛力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學生進行指導,結合學生后期研究方向,指導其順利完成具有創新性的研究型本科畢業論文,并在該生的研究生階段指導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其他科研項目,使學生擴展視野,不斷提高實踐、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目前學生已順利進入連讀培養的博士生階段。
本碩博連讀的三個階段劃分雖然不像常規教育模式那么明顯,但導師應該注意在連讀機制下對學生各階段進行總結性、綜合性訓練。例如:在以本科為主的學習階段末期,導師可以結合常規的本科畢業設計和連讀生研究方向,為學生設計安排研究型的本科階段畢業論文,既可使學生得到階段性總結訓練,也可切實接觸博導的科研內容和自己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增強學生的專業創新能力。而在連讀的碩士階段后期,導師指導學生對參與的科研項目進行工作總結、撰寫學術論文,并設置相應目標,使學生獲得階段性鍛煉并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
(二) 考核分流制
本碩博連讀跨階段多、時間長,水利學科又具有課程種類多、實踐性強、科研攻關強度大的特點,不能把考核完全集中到博士答辯階段,分段考核及必要的分流考慮必不可少。合理的考核和分流機制可使學生發揮學習潛力,提高學習動力。
考核應包括課程考核、實踐考核、科研考核,分流工作在考核基礎上,實行計劃指導下的個人申請與擇優推薦相結合的分流原則。在本科階段第三學年,本碩博連讀生先提交申請,管理部門和指導教師對其三年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根據學生的學業表現、健康情況和個人志愿等綜合狀況進行適當調整、分流,對于終止本碩博連讀培養的學生,安排轉入常規本科學習。
在正式進入博士論文階段前,應安排第二次考核,加大研究成果的權重,同樣由學生提出申請,管理部門和指導教師組織考核,被分流的學生可以選擇以碩士生身份繼續完成學業,獲得碩士學位。繼續連讀者進入博士生階段學習,在完成全部培養計劃和博士學位論文后獲得博士學位。
根據水利學科的特點及本碩博連讀的目標,在考核中應強調從事水利工程科研能力的考察,對是否進入博士生階段的考核中,應突出學生對水利工程重大研究方向的把握和鉆研能力,以研究工作為主的階段成果成為考核重點。
四、結語
人才培養沒有固定模式和方法,如何高效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層次人才,是高校不斷探索的目標。文章結合水利行業需求及特色,研究面向水利水電工程的本碩博連讀基本培養方法,探討建立“3+1+4”的連讀培養模式,并關注各階段的培養重點,提出課程體系的改革,在保證完整性的基礎上,加強課程的銜接性和貫通性,節約課程學習時間。建立以博導為核心的本碩博連讀導師制和考核分流制,確保連讀生有充足的學習動力,能順利獲取博士學位,培養符合水利事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參考文獻:
[1]楊麗,何春雄.“本-碩-博”連讀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00-104.
[2]熊玲,李忠.本-碩-博貫通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學位與研究教育,2012(1):11-15.
[3]吳瓊華.“碩博連讀”研究生培養機制的建設與優化研究[J].現代農業科學,2008(12):187-190.
[4]李蔚,張文雪.本碩統籌,培養高層次工科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4):21-24.
[5]王永生,龐之洋,丁江明,等.“本-碩-博”連續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124-126.endprint
[6]黃銘. 結合工程背景的VB語言輔助設計分階段教學探討[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122-125.
[7]張登祥,張貴金.水利工程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2(16):18-19.
Study on successive bachelormasterdoctor training mode for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pecialty
HUANG Ming
(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P. R.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social demand for hydropower subject highlevel talent is prominent.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level talents who conform to the need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velopment, combin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power engineering, the feasibility to establish successive bachelormasterdoctor training mode for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tudents have been discussed. Course system reform methods, the key points of establishing tutorial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sidering shortening the training cycle with good continuity have been studied. Advices have been presented.
Keywords: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uccessive bachelormasterdoctor training mode; tutorial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編輯 周 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