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古麗
摘 要:改革面臨方方面面問題,教學目標新,教學內容新,教學手段新,教學組織形式新,教學評價新。新教材的“新”表現在很多方面,需要我們細心、悉心研討,并努力在教學實踐中把握其精髓,為教與學的質量服務。
關鍵詞:新教材的特點;談談看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126-01
作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產物——新教材,無論上是在目標的確定,還是在內容的選擇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變。如何使新教材的作用和價值得充分體現,這涉及有關新教材教學的一系列問題,如教學手段、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等。借此機會,就新教材的特點,談談我的看法。
一、教學目標新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預先確定的,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利用現有技術手段可以測度的教學效果”它是教與學雙方合作實現的共同目標,著眼于教而落腳于學。它表現為對學生學,或對學生在教學活動結束時其知識技能等方面所取得變化的說明。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支配、控制、調節著整個教學過程,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某種教學目標展開的。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認知性目標,知識與技能成為課堂教學關注的中心,知識的價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等其他方面的價值都是附屬的,可有可無。這種教學在強化知識的同時,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這次課程改革產生的新教材,在教學目標上改變了以前只注重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單一性,使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力求培養出具有創新、進取、開拓精神的人才。
二、教學內容新
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教學活動始終是以教學內容為中心展的。教師的教必須達到教學內容所示意的教學目的,學生的學則是遵循目標規定方向去努力和拓展。無論教師或學生的行為都不能脫離課程教材所規定內容,否則,教學活動就不能正常進行。
三、教學手段新
教學手段是指師生雙方為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互相傳遞信息的手段、媒體或設備。使用現代教學手段能大大提高教學的速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調整教學進度,提高學習效率,能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新課程的教學特別強調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在有條件的地方,計算機軟件(如文件處理軟件、數據庫軟件、畫圖軟件)、各種音像軟件(如幻燈、投影、錄像、廣播、電視)及各種局域網(如校園網、地區網和國際互聯網)都在嘗試、應用。
四、教學組織形式新
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都分。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的方法運用等都必須憑借和運用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離開教學,就不存在什么教學活動。長期以來,我國在教學組織上強調班級授課制,忽視課外、校外教學活動的補充形式。新教材在教學組織形式方面的變革就是要改變過去把教學活動最佳環境限制在教室內和學校中,以單一的班級授課制為主。在堅持以班級教學為基本組織形式下,以新的組織形式來彌補班級教學的不足,實現以班級為基礎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如采用探究教學、、合作學習、興趣小組學習、情境教學、自學輔導教學、愉快教學、賞識性教學,等等)。
五、教學方式新
傳統教學重視學科經典知識的講授,強調學科體系的嚴密性,忽視學生學習習慣和人生態度培養,忽視學生的實踐和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以教師、課堂的書本為中心,基本采用單一傳遞、講授、灌輸的方式,忽視交流、合作、主動參加、探究等學習方式,學生更多的是被動地接受“是什么”的知識,對“為什么”和“怎么辦”的知識知之甚少。
六、教學評價新
教學評價是指為了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運用可行的評價方法,對教學活動及其效果給予價值判斷。
總之,新教材的“新”表現在很多方面,需要我們細心、悉心研討,并努力在教學實踐中把握其精髓,為教與學的質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