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麗
摘 要:朗讀就是感化熏陶、體驗思考和積淀語感的有效方式。因而讓朗朗讀書聲走進我們的語文教學就顯得越發舉足輕重。如何讓朗讀有效且妙趣橫生呢?我覺得要做到“形”“神”兼修,要讓朗讀技巧和情感有機融合、相依相長。關鍵詞:朗讀技巧;讀思結合;有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211-0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高度重視朗讀教學。把那些富含美感的文本語言,通過朗讀、記背,在課堂上積累名言佳句,體驗中國語言文字美,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提升自身人文素養。
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朗讀教學還有存在著很多問題,表現如下:
1、朗讀目標不夠明確,這使朗讀教學效率低下。
2、朗讀時間不夠充分,這是朗讀教學致命的打擊。
3、朗讀內容不夠全面,這使朗讀欠缺思維的提升。
4、朗讀方法不夠有效,這讓朗讀枯燥乏味。
5、朗讀指導不夠到位,這致朗讀“有形無實”。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認為,朗讀教學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去整頓,去發展學生的語感和能力。首先,要教會學生朗讀的技巧。其次,要從文本入手、著眼于課堂教學情境。第三,通過有效的朗讀評價,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一、加強訓練,使技巧深入人心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篇文章,你想正確、流利、乃至有感情地朗讀,要靠什么?不言而喻,當然是多讀。蘇霍姆林斯基通過15年的教改試驗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小學學生達到正確、流利、理解的朗讀水平,一般要經過200個小時朗讀和200個小時的小聲讀的訓練。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朗讀訓練。朗讀訓練的過程,當然要求老師在課堂中把握好朗讀的“量”和“質”。
1、掌握停頓
停頓,一般都是為了延長字音以表情,而非把語言給切斷了。停頓分為四種種:語法停頓、結構停頓、邏輯停頓和情感停頓。
①語法停頓:最明顯之處就在于標點符號,如:逗號、句號等常見的符號。一般來說,頓號停頓最短,逗號較短,分號較長;到了句號、問號、感嘆號最長;至于冒號、省略號、破折號,則要根據具體語言環境而定。
②結構停頓:一篇課文中,段落之間的停頓時間最長,其次是層次之間,最短的是句子之間。
③邏輯停頓:當出現一個長句子的時候,在標點符號停頓的前提下,還要做到合理斷句,做好停頓。讀多了,學生語感培養出來之后,便會形成邏輯停頓的習慣。
④情感停頓:在面對復雜的感情時,可以調整語法停頓的時間
2、確定重音
重音可以讓文章脈絡更加清晰,可以通過對比,突出事物的特點,重音需要通過長久地訓練。
我們漢語語言結構繁多,在朗讀中,要是能處理好句子的結構關系,對朗讀的幫助會相當大。如:我們碰到定語的時候,一般要重讀。舉個例子“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崩?,“害羞的”就可以重讀。當然對小學生,不能說“害羞的”是定語,你要讀重音。另外,為了增強表達的效果,一些表示興奮或悲傷的地方,可采用重音輕讀的方法。
3、凸顯語速
朗讀快慢錯落有致、收放自如,朗讀聲跌宕起伏,是彰顯課堂魅力的時刻。學生只有經過朗讀訓練,才會形成一種讀書的默契。表示歡快、激動、高興、憤怒的詞句,一般讀得要稍快一些,語調要高昂激動,響亮明快。
4、調控語氣
我們的學生,很習慣一字一頓或者是唱讀拉調,這是因為他們還不能掌控好自己的氣息。在氣息的訓練過程中,我們要高度重視虛詞輕讀。低年級的學生,輕聲老讀不好,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必須予以糾正。
二、讀思結合,促情感圓融飽滿
朗讀教學一向強調“讀思結合”,能夠在讀中思,在思中悟,最終與作者的感情達成共鳴。要達成這樣的教學目的,我覺得要分三個層次來進行。
第一層次:創設情境,讀出聲音
朗讀教學,最忌諱的便是把聲音含在喉嚨里,讀不出聲。所以第一層次,我們必須要引導學生勇于開口讀,有興趣開口讀。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創設情境,帶領學生進入文本的世界。
第二層次:走入文本,思出理解
走入文本,思出感悟,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朗讀來體現。朗讀是表情達意的一種手段,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為了體現課堂的活躍,我們經常會采取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讀思結合,正好代替了老師的講、問。
第三層次:再現生活,悟出情感
葉老說過:“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睂W生在讀出聲音,思出理解之后,再來讀課文,必須要悟出屬于自己的獨特見解。這就需要學生調動生活經驗,使得情感達成共鳴。那么,接下來的朗讀,必能動情動人。
三、有效評價,讓課堂激情四溢
1、師生互評:每個學生朗讀之后,你對他的指導,都是影響深遠的。如:一句“你的輕聲讀的真好聽”,那么,接下來的學生都會把輕聲練習作為重點,學習很有目的性。通過有效地評價,學生朗讀的技能得到提高,興趣得到激發,何樂而不為呢?
2、生生互評:學生間的評價,最是激動人心。因為這個環節,學生的注意力空前集中,既有利于讀得改進,又有利于傾聽習慣的培養。同時,同學間一句“他讀得很好好聽啊”,就已經能激勵人心了。
形”“神”兼備,既可以讓學生掌握方法和技能,又可以培養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能力。我們教師,只要充分尊重課堂主體,做好引導工作,持之以恒地重視課堂朗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