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了,還在想著Ta?明明知道無法挽回卻還不想放棄?孤苦無助,寢食難安,失戀如此痛苦,該如何走出失戀陰影?
戀愛關系中的三大需求
心理學家提出,在戀愛關系中,當對方能提供以下三個功能時,你就會覺得離不開Ta,會緊緊依附于Ta:第一,與你親密;第二,當你生病、遇到危險或感受到外界威脅時,Ta能成為你的避風港,照顧你、支持你;第三,Ta能給你安全感。
可以證明,在感受到壓力的情況下,人們的這些需求會顯得更加迫切。巴依蘭大學心理系教授Mikulincer做了一項實驗,他讓參與者做一些詞匯判斷任務,發現當詞匯含有壓力的詞義時,人們會想起跟“依附”主題有關的事情。當壓力性詞匯增加后,人們腦海中就會出現更多有關親密主題的想法。
內心脆弱的人,通常更需要與別人親密,希望被別人照顧并且缺乏安全感,因此,他們會尋找一個合適的人來滿足這三個需求。一旦遇到了能夠滿足這三個需求的人,他們就會開始一段新的戀情。在戀愛的初始階段,這三個需求的滿足會給他們的情緒帶來極大的愉悅,但是戀愛還不是很深入。他們更多的是陷入這段感情所帶來的情緒愉悅之中,而非陷入感情本身。如果在此階段被伴侶拋棄,他們會覺得受到很大的傷害,深陷于感情苦惱之中,想要挽回情侶繼續滿足他們的親密需求和情緒需求。如果不能挽回,他們也極有可能迅速找到另一個“合適的人”來彌補他們內心的三個需求。因此,脆弱戀愛者的痛苦并不是因為失去了一個最愛的人,而是因為那三個需求突然得不到滿足。
造成痛苦的原因
失戀者因為突然失去依附而痛苦,就像魚兒被扔出了魚缸。
被分手的人比提分手的人更痛苦。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的教授Fagundes展開了一項調查,調查提出分手者和被分手者是否對彼此有所依附。Fagundes教授測試了分手者對另一半的依附程度,如“你現在最想跟誰在一起(尋求親密)?”“當你遇到困難或者擔心時,你希望誰來幫助你(避風港)?”“不管發生什么事,你希望誰會一直在你身邊(安全感)?”要求被試者列出最先想到的5個人。結果發現被分手者在分手后更留戀對方,痛苦程度較高;而提出分手者不想再依附前任,分手后痛苦程度較低。
分手一段時間后,雖然有些失戀者深知前任戀人不再會陪在自己身邊、安慰自己、關心自己等,但是依然渴望依附前任戀人。如寂寞時,還是想跟Ta親密,遇到挫折后,還是想找Ta尋求安慰等。這種欲望會阻礙失戀者在分手后恢復到正常的生活狀態。當這種欲望降低后,失戀者才開始慢慢地恢復。
轉移需求,獲得重生
由于這三個需求是天生就有的,如果逃避,就會影響心理健康,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從其他人身上來獲得這三個需求的滿足,而不僅僅只從失去的情侶身上。
內華達大學里諾校區教授Davis發現,安全型失戀者會積極利用身邊資源來應對分手事件,在前任戀人離開后,將自己的閨蜜和家人作為新的“避風港”;而焦慮型失戀者沉浸在失去前任戀人的痛苦中無法自拔,想要挽回或者與對方發生性行為,或者氣憤,或者報復,甚至使用藥物和毒品來應對分手;回避型失戀者則選擇抑制回想和自力更生的策略來應對分手。
而我們要給出的應對措施是,分手之后,可以找你的閨蜜尋得陪伴;找你最信賴的朋友或家人尋得照顧;多想想支持自己的朋友和親人,借助他們給自己安全感。這樣,你就可以慢慢走出失戀的陰影。
編輯/不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