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皓 徐良 漆曉萍
1引言
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種內(nèi)源性非類固醇類抗炎物質(zhì),在細菌感染時誘導產(chǎn)生,細菌內(nèi)毒素是誘導PCT產(chǎn)生的最主要刺激因子[1]。生理情況下,健康人的血液中PCT濃度小于0.2 μg/L,通常不會被檢測到。細菌感染時,除甲狀腺外,肝臟的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肺和腸道組織的淋巴細胞及內(nèi)分泌細胞都能合成分泌PCT,此時血液中的PCT水平會明顯升高,且隨著感染進展或控制而持續(xù)升高或逐漸下降[2]。
PCT作為生物標志物檢測細菌感染的參考提示包括[3]:在正常人血液中PCT濃度<0.25 μg/L;輕度或局部細菌感染的病人血液中PCT濃度為0.25~0.5 μg/L;可能存在感染或敗血癥,需要動態(tài)觀察的病人血液中PCT含量為0.5~1.0 μg/L;存在系統(tǒng)的細菌感染,需要密切檢測、必要時可給予特異抗感染治療和支持治療的病人的血液中PCT含量為1~100 μg/L,甚至更多。與其它傳統(tǒng)實驗室指標,如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CRP)水平相比,PCT對于診斷細菌感染性疾病具有更好的特異性。
目前, 檢測PCT常見半定量法和定量法。半定量法多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4],通過觀察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上檢測線的顏色深淺,可以將血清中PCT的含量分大致4個等級。定量法目前包括免疫熒光法[5,6]、免疫化學發(fā)光法[7,8]等。相比而言,免疫熒光法、免疫化學發(fā)光法等能夠定量檢測PCT的含量,但是檢測設備操作復雜且昂貴,檢測費用高,耗時長。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方便、成本低,但靈敏度不高,制備重復性差。而且以上各種方法都只能檢測血清中的PCT含量。
近年, 量子點由于具有激發(fā)波長范圍寬、發(fā)射光譜譜峰狹窄且對稱、受外界干擾小、穩(wěn)定性好等[9~12]受到廣泛關注。基于以上特點,量子點標記免疫層析技術可以實現(xiàn)高靈敏度的快速定量檢測,操作遠比其它檢測方法簡單,而且其熒光檢測設備比其它定量法設備便宜得多。因此,本研究采用量子點標記免疫層析技術定量檢測人體血液中的PCT含量,具有一定實際應用價值。
1引言
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種內(nèi)源性非類固醇類抗炎物質(zhì),在細菌感染時誘導產(chǎn)生,細菌內(nèi)毒素是誘導PCT產(chǎn)生的最主要刺激因子[1]。生理情況下,健康人的血液中PCT濃度小于0.2 μg/L,通常不會被檢測到。細菌感染時,除甲狀腺外,肝臟的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肺和腸道組織的淋巴細胞及內(nèi)分泌細胞都能合成分泌PCT,此時血液中的PCT水平會明顯升高,且隨著感染進展或控制而持續(xù)升高或逐漸下降[2]。
PCT作為生物標志物檢測細菌感染的參考提示包括[3]:在正常人血液中PCT濃度<0.25 μg/L;輕度或局部細菌感染的病人血液中PCT濃度為0.25~0.5 μg/L;可能存在感染或敗血癥,需要動態(tài)觀察的病人血液中PCT含量為0.5~1.0 μg/L;存在系統(tǒng)的細菌感染,需要密切檢測、必要時可給予特異抗感染治療和支持治療的病人的血液中PCT含量為1~100 μg/L,甚至更多。與其它傳統(tǒng)實驗室指標,如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CRP)水平相比,PCT對于診斷細菌感染性疾病具有更好的特異性。
目前, 檢測PCT常見半定量法和定量法。半定量法多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4],通過觀察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上檢測線的顏色深淺,可以將血清中PCT的含量分大致4個等級。定量法目前包括免疫熒光法[5,6]、免疫化學發(fā)光法[7,8]等。相比而言,免疫熒光法、免疫化學發(fā)光法等能夠定量檢測PCT的含量,但是檢測設備操作復雜且昂貴,檢測費用高,耗時長。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方便、成本低,但靈敏度不高,制備重復性差。而且以上各種方法都只能檢測血清中的PCT含量。
近年, 量子點由于具有激發(fā)波長范圍寬、發(fā)射光譜譜峰狹窄且對稱、受外界干擾小、穩(wěn)定性好等[9~12]受到廣泛關注。基于以上特點,量子點標記免疫層析技術可以實現(xiàn)高靈敏度的快速定量檢測,操作遠比其它檢測方法簡單,而且其熒光檢測設備比其它定量法設備便宜得多。因此,本研究采用量子點標記免疫層析技術定量檢測人體血液中的PCT含量,具有一定實際應用價值。
1引言
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種內(nèi)源性非類固醇類抗炎物質(zhì),在細菌感染時誘導產(chǎn)生,細菌內(nèi)毒素是誘導PCT產(chǎn)生的最主要刺激因子[1]。生理情況下,健康人的血液中PCT濃度小于0.2 μg/L,通常不會被檢測到。細菌感染時,除甲狀腺外,肝臟的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肺和腸道組織的淋巴細胞及內(nèi)分泌細胞都能合成分泌PCT,此時血液中的PCT水平會明顯升高,且隨著感染進展或控制而持續(xù)升高或逐漸下降[2]。
PCT作為生物標志物檢測細菌感染的參考提示包括[3]:在正常人血液中PCT濃度<0.25 μg/L;輕度或局部細菌感染的病人血液中PCT濃度為0.25~0.5 μg/L;可能存在感染或敗血癥,需要動態(tài)觀察的病人血液中PCT含量為0.5~1.0 μg/L;存在系統(tǒng)的細菌感染,需要密切檢測、必要時可給予特異抗感染治療和支持治療的病人的血液中PCT含量為1~100 μg/L,甚至更多。與其它傳統(tǒng)實驗室指標,如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CRP)水平相比,PCT對于診斷細菌感染性疾病具有更好的特異性。
目前, 檢測PCT常見半定量法和定量法。半定量法多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4],通過觀察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上檢測線的顏色深淺,可以將血清中PCT的含量分大致4個等級。定量法目前包括免疫熒光法[5,6]、免疫化學發(fā)光法[7,8]等。相比而言,免疫熒光法、免疫化學發(fā)光法等能夠定量檢測PCT的含量,但是檢測設備操作復雜且昂貴,檢測費用高,耗時長。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方便、成本低,但靈敏度不高,制備重復性差。而且以上各種方法都只能檢測血清中的PCT含量。
近年, 量子點由于具有激發(fā)波長范圍寬、發(fā)射光譜譜峰狹窄且對稱、受外界干擾小、穩(wěn)定性好等[9~12]受到廣泛關注。基于以上特點,量子點標記免疫層析技術可以實現(xiàn)高靈敏度的快速定量檢測,操作遠比其它檢測方法簡單,而且其熒光檢測設備比其它定量法設備便宜得多。因此,本研究采用量子點標記免疫層析技術定量檢測人體血液中的PCT含量,具有一定實際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