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奇
走全媒體改革發展之路,已成為地市黨報發展的趨勢。實現全媒體發展過程中,如何加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是地市媒體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轉型是融合的前提,融合是發展的基礎,管理是發展的保證。因此,要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地市黨報就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走“以轉型促融合 ,以管理促發展”之路。
目前,不少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黨報,在融合發展上步入誤區:有的片面地以為全媒體就是打破技術壁壘實現資源優化,融合就是建網站、數字報、手機報,開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出現“重建設,輕融合”的現象;有的簡單地認為融合就是把紙媒內容搬到新興媒體上,把新興媒體內容嫁接到紙媒上,出現片面的“低層次的融合”現象;有的雖然在內容、平臺、渠道、經營上實現了融合,但是在管理上沒有創新,出現了“重融合,輕管理”的現象,步入“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畸形發展的路子。
傳統媒體之所以出現“重建設,輕融合”、“低層次的融合”、“重融合,輕管理”的現象,步入“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畸形發展的路子,究其原因主要:一是沒有互聯網思維,沒有樹立用互聯網的思維辦媒體、搞融合、抓管理、促發展;二是沒有跨界經營的思維,固守傳統業務,沒有以跨界思維進行轉型;三是沒有進行管理創新,沒有形成全媒體發展的體制機制。
地市黨報要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首先要進行改革轉型。媒體轉型要在充分發揮媒體內容生產優勢、品牌優勢、公信力優勢的基礎上,結合新技術、新渠道的速度與寬度優勢,以統一的全媒體平臺統領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實現全媒體生產、全介質傳播、全方位經營的立體化傳播體系。地市媒體應從傳統的報紙,發展成為擁有平面媒體、網絡媒體、移動媒體、戶外LED媒體和電子閱報欄等多條產品生產線的強勢主流媒體,走出一條全媒體發展的新路。
地市黨報要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其次要進行深度融合,實現以轉型促融合。在新聞采編方面,要創造性地將平面媒介、廣播媒介、互聯網媒介與新興技術結合起來,經過信息集成處理后,通過融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多種平臺,將新聞產品向讀者、觀眾、聽眾、網民等受眾傳播。在運營拓展方面,要建立以用戶為中心和導向的內容生產和發布平臺,擴大用戶覆蓋面,提高報紙廣告的吸附能力和全媒體運營的拓展能力,達到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后“1+1>2”的效果。
地市黨報要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再其次要進行管理創新。媒體融合發展在技術升級、平臺拓展、內容創新同時,要積極進行管理創新,加快改革步伐,形成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為融合發展提供保障。要打破傳統體制壁壘,進行媒體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對媒體的組織結構進行重組,對紙媒、網站、新媒體等不同業態的媒體管理體制進行整合,改變“部門分割、各管一頭、各自為政”的管理模式。要推動媒體資源整合,著力解決功能重復、內容同質、力量分散的問題,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解放新聞生產力。要重構新聞采編生產流程,升級采編系統,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多媒體采編平臺,實現新聞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立體化傳播格局。要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探索媒體融合發展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辦法。
地市黨報要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最后要實現人才隊伍融合。要注重培養熟悉新聞業務和互聯網技術的跨界人才,盡快培養一支集采、編、攝、播于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隊伍,培養和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為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單位:榆林日報社總編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