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偉
摘 要:隨著油田開發時間的推移,主產層由原來單一演變成多個,為控制區塊含水上升速度,減緩產量遞減,細分調整合理層段劃分是最有效方法之一。在層段劃分過程中,盡量將油層性質相近的小層組合在一起;綜合考慮段內小層數、段內砂巖厚度、滲透率級差及合理注水強度等綜合影響因素。
關鍵詞:合理層段劃分 合理注水強度 層段內參數 油層動用程度
中圖分類號:TE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025-01
1 開發過程中主要問題
南二、三區東部高臺子油層1987年投入開發,1998年進行注采系統調整,2007年進行一次加密調整,目前,綜合含水均達到93.8%,其中加密井網綜合含水92.5。在開發過程中,中、低含水期,對薄差油層不斷加強注水,對高滲透層逐步加大限制注水強度直至停注。進入高含水后期,長期加強注水的部分薄差油層也達到特高含水,在中低含水期劃分的小層性質相近的層段內也出現了加劇層間矛盾,動用程度差、高含水層逐年增多,形成注水低效循環。
2 劃分層段影響因素
2.1 影響油層動用狀況的因素
層段內小層數、砂巖厚度、滲透率級差和注水強度等層段內參數是影響油層動用狀況的因素。
圖1是高臺子油層段內小層數與動用砂巖厚度比例的關系曲線。隨著段內小層數增加,動用砂巖厚度比例逐漸減小,當段內小層數達到6個以下時,動用砂巖厚度比例可達到69%以上,動用砂巖厚度比例越高。
圖2高臺子油層段內砂巖厚度與動用砂巖厚度比例的關系曲線。隨著段內砂巖厚度增加,動用砂巖厚度比例逐漸減小,當段內砂巖厚度達到7 m以下時,動用砂巖厚度比例可達到70%以上。
滲透率級差是指層段內最高油層滲透率與最小油層滲透率的比值,其值越大,層間非均質性越強。隨著滲透率級差的增加,動用砂巖厚度比例降低。圖3表明,當滲透率級差小于5.5時,動用砂巖厚度比例可達到70%以上。
注水強度是指注水井單位有效厚度油層的日注水量,它是衡量油層吸水狀況的一個指標。圖4表明,當注水強度小于12 m3/d·m以下,層段注水強度越高砂巖動用比例越高,當注水強度超過12 m3/d·m以上時,隨著注水強度加大,砂巖吸水厚度比例逐步減小。
2.2 影響層段細分的因素
夾層厚度和層段數是影響層段細分的因素。
高臺子屬于差油層,油層數多,厚度較大。近幾年試驗結果表明:0.4-0.6 m小夾層可以利用長膠筒封隔器,1 m左右夾層結合磁定位技術利用常規封隔器達到分層需求。
由圖1可知:段內小層數越少,油層動用程度就越好,但是單井層段不宜劃分得過多。綜合考慮吸水厚度增加值、單井累積增油、含水降幅、測試時間等,7段細分調整后單井區增油效果最好,其次為6段。8段以上注水井作業、測試難度系數突增。
3 細分過程中主要做法
細分調整措施即盡量將油層物性相近的小層放在一個段內注水,其作用是減輕不同性質油層之間的層間干擾,提高各類油層的動用程度。近兩年來,主要依據井區含水差異,對高臺子油層進行細分調整,具體方法是:
①針對含水率大于94%的低效區,主要細分出高滲透、大孔道厚油層控水。
②對于含水率在92%~94%的區域,控制高含水層注水,同時恢復注水較長時間停注層段。
③對于含水率在90%~92%的低于區塊平均含水井區,提控結合適當提高差層的注水。
④在含水率在小于90%的相對較低含水井區,對薄差層加強注水。
高臺子油層細分調整層段分為:①加強層— 連通油井平均含水低于區塊含水。②接替層— 連通油井含水接近區塊含水,保持其注水量相對穩定。③限制層— 連通油井平均含水高于區塊含水的層,需下調注水量。
合理劃分高臺子油層層段條件:①一般在夾層厚度1.0 m以上。②層段內小層數控制在6個以內,滲透率級差小于5.5以內。③對于單層突進層細分單卡。④層段內砂巖厚度小于7 m。
4 細分調整效果
油層動用狀況明顯改善,在高臺子油層進一步優化注水、產液結構,強化以井組為單元的平面、層間調整,加大細分調整,共48口,平均單井注水層段由3.8個增加到5.7個。日配注增加365 m3,日注水增加739 m3,動用砂巖厚度比例由61.3%提高到67.8%。
連通油井148口井受效,受效比例78.6%,與調整前對比日產液增加118 t,日產油增加56 t,綜合含水下降0.72%;地層壓力穩定回升,高壓井壓力有所下降,總壓差由-0.73 MPa回升到-0.50 MPa。
5 結語
(1)層段合理分級及合理層段配注水量的重要參數有:油層的段內小層數、滲透率級差及合理注水強度,也是影響油層動用狀況的關鍵因素。(2)高臺子油層在合理層段劃分過程中,層段內小層數最好控制在6個以內;滲透率級差控制在5.5以內;注水強度在于12 m3/d·m附近,此時油層動用狀況相對較好。(3)高臺子油層厚度較大、油層數多,但細分過程中封隔器級數不易過多,大多數井適合選擇6~7段分層注水。
參考文獻
[1] 中國石油天然氣態公司.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開發效果實例[M].石油工業出版社,1993.
[2] 高含水后期油田改善注水驅效果新技術[M].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
[3] 砂巖油藏注水開發動態分析[M].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endprint
摘 要:隨著油田開發時間的推移,主產層由原來單一演變成多個,為控制區塊含水上升速度,減緩產量遞減,細分調整合理層段劃分是最有效方法之一。在層段劃分過程中,盡量將油層性質相近的小層組合在一起;綜合考慮段內小層數、段內砂巖厚度、滲透率級差及合理注水強度等綜合影響因素。
關鍵詞:合理層段劃分 合理注水強度 層段內參數 油層動用程度
中圖分類號:TE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025-01
1 開發過程中主要問題
南二、三區東部高臺子油層1987年投入開發,1998年進行注采系統調整,2007年進行一次加密調整,目前,綜合含水均達到93.8%,其中加密井網綜合含水92.5。在開發過程中,中、低含水期,對薄差油層不斷加強注水,對高滲透層逐步加大限制注水強度直至停注。進入高含水后期,長期加強注水的部分薄差油層也達到特高含水,在中低含水期劃分的小層性質相近的層段內也出現了加劇層間矛盾,動用程度差、高含水層逐年增多,形成注水低效循環。
2 劃分層段影響因素
2.1 影響油層動用狀況的因素
層段內小層數、砂巖厚度、滲透率級差和注水強度等層段內參數是影響油層動用狀況的因素。
圖1是高臺子油層段內小層數與動用砂巖厚度比例的關系曲線。隨著段內小層數增加,動用砂巖厚度比例逐漸減小,當段內小層數達到6個以下時,動用砂巖厚度比例可達到69%以上,動用砂巖厚度比例越高。
圖2高臺子油層段內砂巖厚度與動用砂巖厚度比例的關系曲線。隨著段內砂巖厚度增加,動用砂巖厚度比例逐漸減小,當段內砂巖厚度達到7 m以下時,動用砂巖厚度比例可達到70%以上。
滲透率級差是指層段內最高油層滲透率與最小油層滲透率的比值,其值越大,層間非均質性越強。隨著滲透率級差的增加,動用砂巖厚度比例降低。圖3表明,當滲透率級差小于5.5時,動用砂巖厚度比例可達到70%以上。
注水強度是指注水井單位有效厚度油層的日注水量,它是衡量油層吸水狀況的一個指標。圖4表明,當注水強度小于12 m3/d·m以下,層段注水強度越高砂巖動用比例越高,當注水強度超過12 m3/d·m以上時,隨著注水強度加大,砂巖吸水厚度比例逐步減小。
2.2 影響層段細分的因素
夾層厚度和層段數是影響層段細分的因素。
高臺子屬于差油層,油層數多,厚度較大。近幾年試驗結果表明:0.4-0.6 m小夾層可以利用長膠筒封隔器,1 m左右夾層結合磁定位技術利用常規封隔器達到分層需求。
由圖1可知:段內小層數越少,油層動用程度就越好,但是單井層段不宜劃分得過多。綜合考慮吸水厚度增加值、單井累積增油、含水降幅、測試時間等,7段細分調整后單井區增油效果最好,其次為6段。8段以上注水井作業、測試難度系數突增。
3 細分過程中主要做法
細分調整措施即盡量將油層物性相近的小層放在一個段內注水,其作用是減輕不同性質油層之間的層間干擾,提高各類油層的動用程度。近兩年來,主要依據井區含水差異,對高臺子油層進行細分調整,具體方法是:
①針對含水率大于94%的低效區,主要細分出高滲透、大孔道厚油層控水。
②對于含水率在92%~94%的區域,控制高含水層注水,同時恢復注水較長時間停注層段。
③對于含水率在90%~92%的低于區塊平均含水井區,提控結合適當提高差層的注水。
④在含水率在小于90%的相對較低含水井區,對薄差層加強注水。
高臺子油層細分調整層段分為:①加強層— 連通油井平均含水低于區塊含水。②接替層— 連通油井含水接近區塊含水,保持其注水量相對穩定。③限制層— 連通油井平均含水高于區塊含水的層,需下調注水量。
合理劃分高臺子油層層段條件:①一般在夾層厚度1.0 m以上。②層段內小層數控制在6個以內,滲透率級差小于5.5以內。③對于單層突進層細分單卡。④層段內砂巖厚度小于7 m。
4 細分調整效果
油層動用狀況明顯改善,在高臺子油層進一步優化注水、產液結構,強化以井組為單元的平面、層間調整,加大細分調整,共48口,平均單井注水層段由3.8個增加到5.7個。日配注增加365 m3,日注水增加739 m3,動用砂巖厚度比例由61.3%提高到67.8%。
連通油井148口井受效,受效比例78.6%,與調整前對比日產液增加118 t,日產油增加56 t,綜合含水下降0.72%;地層壓力穩定回升,高壓井壓力有所下降,總壓差由-0.73 MPa回升到-0.50 MPa。
5 結語
(1)層段合理分級及合理層段配注水量的重要參數有:油層的段內小層數、滲透率級差及合理注水強度,也是影響油層動用狀況的關鍵因素。(2)高臺子油層在合理層段劃分過程中,層段內小層數最好控制在6個以內;滲透率級差控制在5.5以內;注水強度在于12 m3/d·m附近,此時油層動用狀況相對較好。(3)高臺子油層厚度較大、油層數多,但細分過程中封隔器級數不易過多,大多數井適合選擇6~7段分層注水。
參考文獻
[1] 中國石油天然氣態公司.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開發效果實例[M].石油工業出版社,1993.
[2] 高含水后期油田改善注水驅效果新技術[M].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
[3] 砂巖油藏注水開發動態分析[M].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endprint
摘 要:隨著油田開發時間的推移,主產層由原來單一演變成多個,為控制區塊含水上升速度,減緩產量遞減,細分調整合理層段劃分是最有效方法之一。在層段劃分過程中,盡量將油層性質相近的小層組合在一起;綜合考慮段內小層數、段內砂巖厚度、滲透率級差及合理注水強度等綜合影響因素。
關鍵詞:合理層段劃分 合理注水強度 層段內參數 油層動用程度
中圖分類號:TE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025-01
1 開發過程中主要問題
南二、三區東部高臺子油層1987年投入開發,1998年進行注采系統調整,2007年進行一次加密調整,目前,綜合含水均達到93.8%,其中加密井網綜合含水92.5。在開發過程中,中、低含水期,對薄差油層不斷加強注水,對高滲透層逐步加大限制注水強度直至停注。進入高含水后期,長期加強注水的部分薄差油層也達到特高含水,在中低含水期劃分的小層性質相近的層段內也出現了加劇層間矛盾,動用程度差、高含水層逐年增多,形成注水低效循環。
2 劃分層段影響因素
2.1 影響油層動用狀況的因素
層段內小層數、砂巖厚度、滲透率級差和注水強度等層段內參數是影響油層動用狀況的因素。
圖1是高臺子油層段內小層數與動用砂巖厚度比例的關系曲線。隨著段內小層數增加,動用砂巖厚度比例逐漸減小,當段內小層數達到6個以下時,動用砂巖厚度比例可達到69%以上,動用砂巖厚度比例越高。
圖2高臺子油層段內砂巖厚度與動用砂巖厚度比例的關系曲線。隨著段內砂巖厚度增加,動用砂巖厚度比例逐漸減小,當段內砂巖厚度達到7 m以下時,動用砂巖厚度比例可達到70%以上。
滲透率級差是指層段內最高油層滲透率與最小油層滲透率的比值,其值越大,層間非均質性越強。隨著滲透率級差的增加,動用砂巖厚度比例降低。圖3表明,當滲透率級差小于5.5時,動用砂巖厚度比例可達到70%以上。
注水強度是指注水井單位有效厚度油層的日注水量,它是衡量油層吸水狀況的一個指標。圖4表明,當注水強度小于12 m3/d·m以下,層段注水強度越高砂巖動用比例越高,當注水強度超過12 m3/d·m以上時,隨著注水強度加大,砂巖吸水厚度比例逐步減小。
2.2 影響層段細分的因素
夾層厚度和層段數是影響層段細分的因素。
高臺子屬于差油層,油層數多,厚度較大。近幾年試驗結果表明:0.4-0.6 m小夾層可以利用長膠筒封隔器,1 m左右夾層結合磁定位技術利用常規封隔器達到分層需求。
由圖1可知:段內小層數越少,油層動用程度就越好,但是單井層段不宜劃分得過多。綜合考慮吸水厚度增加值、單井累積增油、含水降幅、測試時間等,7段細分調整后單井區增油效果最好,其次為6段。8段以上注水井作業、測試難度系數突增。
3 細分過程中主要做法
細分調整措施即盡量將油層物性相近的小層放在一個段內注水,其作用是減輕不同性質油層之間的層間干擾,提高各類油層的動用程度。近兩年來,主要依據井區含水差異,對高臺子油層進行細分調整,具體方法是:
①針對含水率大于94%的低效區,主要細分出高滲透、大孔道厚油層控水。
②對于含水率在92%~94%的區域,控制高含水層注水,同時恢復注水較長時間停注層段。
③對于含水率在90%~92%的低于區塊平均含水井區,提控結合適當提高差層的注水。
④在含水率在小于90%的相對較低含水井區,對薄差層加強注水。
高臺子油層細分調整層段分為:①加強層— 連通油井平均含水低于區塊含水。②接替層— 連通油井含水接近區塊含水,保持其注水量相對穩定。③限制層— 連通油井平均含水高于區塊含水的層,需下調注水量。
合理劃分高臺子油層層段條件:①一般在夾層厚度1.0 m以上。②層段內小層數控制在6個以內,滲透率級差小于5.5以內。③對于單層突進層細分單卡。④層段內砂巖厚度小于7 m。
4 細分調整效果
油層動用狀況明顯改善,在高臺子油層進一步優化注水、產液結構,強化以井組為單元的平面、層間調整,加大細分調整,共48口,平均單井注水層段由3.8個增加到5.7個。日配注增加365 m3,日注水增加739 m3,動用砂巖厚度比例由61.3%提高到67.8%。
連通油井148口井受效,受效比例78.6%,與調整前對比日產液增加118 t,日產油增加56 t,綜合含水下降0.72%;地層壓力穩定回升,高壓井壓力有所下降,總壓差由-0.73 MPa回升到-0.50 MPa。
5 結語
(1)層段合理分級及合理層段配注水量的重要參數有:油層的段內小層數、滲透率級差及合理注水強度,也是影響油層動用狀況的關鍵因素。(2)高臺子油層在合理層段劃分過程中,層段內小層數最好控制在6個以內;滲透率級差控制在5.5以內;注水強度在于12 m3/d·m附近,此時油層動用狀況相對較好。(3)高臺子油層厚度較大、油層數多,但細分過程中封隔器級數不易過多,大多數井適合選擇6~7段分層注水。
參考文獻
[1] 中國石油天然氣態公司.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開發效果實例[M].石油工業出版社,1993.
[2] 高含水后期油田改善注水驅效果新技術[M].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
[3] 砂巖油藏注水開發動態分析[M].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