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炯+韓景濤+侯正華
摘 要:該文針對從GE公司引進的HXN5主輔發電機轉子線圈在國產化制造中出現的匝間絕緣擊穿率高,生產成本壓力大等現狀,通過區分線圈正反面,優化打磨、增加酒精擦洗等工藝優化,改進了該電機的制造工藝,確保了品質,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HXN5機車 主輔發電機 磁極線圈 制造工藝
中圖分類號:TM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064-01
HXN5主輔發電機是我國2005年10月從美國GE公司引進的最大運行速度的交流傳動內燃機車的配套電機,該機車為現今乃至將來我國鐵路干線的主型交流傳動內燃機車[1]。按合同要求2009年后由我國自行生產,主輔發轉子磁極線圈的一次性通過率不到70%,造成了大量返工和物料浪費。針對以上問題,對制造工藝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進措施。
1 工藝分析及原因排查
按照GE公司引進的制造工藝主輔發轉子磁極線圈的制作步驟為:
線圈扁繞、一次退火、冷壓成型、二次退火、銅焊引線頭、線圈半徑成型、銑角、去除線圈毛刺、墊匝間絕緣、夾緊和粘合、平滑線圈、線圈測試、檢查線圈高度、磁極一體化
通過分析在制造過程中造成匝間絕緣擊穿的因素有:
(1)線圈內殘留的尖棱毛刺劃破絕緣造成擊穿;
(2)線圈內有雜質造成通電狀態下雜質處放電繼而破壞電機絕緣;
(3)線圈絕緣等級不夠或絕緣材料質量有待提高。
前兩者根結在現場和線圈的清潔度不高,后者因引進的是成熟技術可能性不大,重點通過對制造現場和工藝操作進行排查發現,造成絕緣擊穿率居高不下的具體原因有以下4方面:
(1)“線圈冷壓成型”工序中,由于油壓時未要求做正反面區分,造成線圈壓弧后內側翻邊和毛刺突出,后工序打磨去除毛刺時不僅困難,還不易清除,進而浪涌測試通過率低。
(2)“去除線圈毛刺”工序中,工藝要求將殘留的粉塵吹掃干凈,而使得浪涌試驗中受大電流強電場作用易氣化形成氣泡,進而造成氣泡處放電擊穿絕緣。
(3)“平滑線圈”工序中,要求用電動刮刀去除多余的絕緣墊,且刮除中的粉塵易濺入匝間,形成二次污染。
(4)試驗設備性能不穩定,過流過壓也造成了匝間絕緣擊穿的增多。
2 工藝改進與技術創新
找出了根結并結合現場生產實際,制定了解決和優化的具體四項改進措施。
2.1 “做標識”
做標識,目的是便于冷壓成型時正面朝上,減少油壓形成的翻邊和毛刺,繼而減少“去除線圈毛刺”工序中的打磨量。
2.2 “清洗線圈”
在“去除線圈毛刺”工序中將原整體打磨改為局部打磨。打磨后改原工藝的吹掃為用酒精擦洗晾干,目的是更有效去除黏附的粉塵。
2.3 “增大絕緣余量”
在“平滑線圈”工序中刮除多余匝間絕緣目的是防止絕緣粉塵濺入匝間,同時也可防止刮刀傷及銅線。
2.4 “改良設備”
現場使用的浪涌測試儀為HFT VP201高頻絕緣測試儀,試驗時要求參數為壓力50 kN,這也為原設定的絕緣等級帶來破壞性影響。因此定期檢測設備的精確度納入日常管理,確保其測試時的性能穩定和可靠。
3 效果檢驗及工藝固化
通過對工藝改進后匝間絕緣領用數量的統計發現,匝間絕緣的報廢率為7.31%,較改進前的31.29%降低了23.98%,由于合格率由攻關前的68.71%提高到了97.69%,因此在后續的193臺電機制造中不包括所用的如:水溶性漆、刀具和用電損耗,僅原材料和工時費就為公司節約了近45萬元(表1)。
工藝技術改進不僅為產品質量提供了保證和依據,更為公司的物耗成本控制創造了條件,同時還極大的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和作業效率,使得原本每天僅能完成3個線圈的整體打磨提高到每天能完成7~8個的局部打磨,效率提高了2.6倍。為固化工藝,持續改進,車間還通過隔離打磨區,改高壓風吹掃為吸塵器吸塵等措施避免所有工序在一個場地上進行,繼而造成灰塵交叉影響給質量埋下隱患。
4 結語
通過工藝改進后線圈的一次性合格率雖得到了極大提高,但按照GE工藝要求擊穿后的匝間絕緣將報廢處理,不得修復使用,而在現場試驗中,通過對修補后的匝間絕緣進行破壞性試驗時,發現仍具有較好的絕緣和電氣性能,因此后續車間將繼續利用已報廢的材料做工藝試驗,打破照搬照抄“填鴨式”的技術引進,創新形成并固化為國產化的電機制造工藝,不僅確保產品品質,并且提高市場價格帶來的成本競爭壓力。
參考文獻
[1] 李化,黃華強.車載式電流和電壓檢測儀的設計與應用[J].機車電傳動,2012(3):49-51.endprint
摘 要:該文針對從GE公司引進的HXN5主輔發電機轉子線圈在國產化制造中出現的匝間絕緣擊穿率高,生產成本壓力大等現狀,通過區分線圈正反面,優化打磨、增加酒精擦洗等工藝優化,改進了該電機的制造工藝,確保了品質,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HXN5機車 主輔發電機 磁極線圈 制造工藝
中圖分類號:TM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064-01
HXN5主輔發電機是我國2005年10月從美國GE公司引進的最大運行速度的交流傳動內燃機車的配套電機,該機車為現今乃至將來我國鐵路干線的主型交流傳動內燃機車[1]。按合同要求2009年后由我國自行生產,主輔發轉子磁極線圈的一次性通過率不到70%,造成了大量返工和物料浪費。針對以上問題,對制造工藝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進措施。
1 工藝分析及原因排查
按照GE公司引進的制造工藝主輔發轉子磁極線圈的制作步驟為:
線圈扁繞、一次退火、冷壓成型、二次退火、銅焊引線頭、線圈半徑成型、銑角、去除線圈毛刺、墊匝間絕緣、夾緊和粘合、平滑線圈、線圈測試、檢查線圈高度、磁極一體化
通過分析在制造過程中造成匝間絕緣擊穿的因素有:
(1)線圈內殘留的尖棱毛刺劃破絕緣造成擊穿;
(2)線圈內有雜質造成通電狀態下雜質處放電繼而破壞電機絕緣;
(3)線圈絕緣等級不夠或絕緣材料質量有待提高。
前兩者根結在現場和線圈的清潔度不高,后者因引進的是成熟技術可能性不大,重點通過對制造現場和工藝操作進行排查發現,造成絕緣擊穿率居高不下的具體原因有以下4方面:
(1)“線圈冷壓成型”工序中,由于油壓時未要求做正反面區分,造成線圈壓弧后內側翻邊和毛刺突出,后工序打磨去除毛刺時不僅困難,還不易清除,進而浪涌測試通過率低。
(2)“去除線圈毛刺”工序中,工藝要求將殘留的粉塵吹掃干凈,而使得浪涌試驗中受大電流強電場作用易氣化形成氣泡,進而造成氣泡處放電擊穿絕緣。
(3)“平滑線圈”工序中,要求用電動刮刀去除多余的絕緣墊,且刮除中的粉塵易濺入匝間,形成二次污染。
(4)試驗設備性能不穩定,過流過壓也造成了匝間絕緣擊穿的增多。
2 工藝改進與技術創新
找出了根結并結合現場生產實際,制定了解決和優化的具體四項改進措施。
2.1 “做標識”
做標識,目的是便于冷壓成型時正面朝上,減少油壓形成的翻邊和毛刺,繼而減少“去除線圈毛刺”工序中的打磨量。
2.2 “清洗線圈”
在“去除線圈毛刺”工序中將原整體打磨改為局部打磨。打磨后改原工藝的吹掃為用酒精擦洗晾干,目的是更有效去除黏附的粉塵。
2.3 “增大絕緣余量”
在“平滑線圈”工序中刮除多余匝間絕緣目的是防止絕緣粉塵濺入匝間,同時也可防止刮刀傷及銅線。
2.4 “改良設備”
現場使用的浪涌測試儀為HFT VP201高頻絕緣測試儀,試驗時要求參數為壓力50 kN,這也為原設定的絕緣等級帶來破壞性影響。因此定期檢測設備的精確度納入日常管理,確保其測試時的性能穩定和可靠。
3 效果檢驗及工藝固化
通過對工藝改進后匝間絕緣領用數量的統計發現,匝間絕緣的報廢率為7.31%,較改進前的31.29%降低了23.98%,由于合格率由攻關前的68.71%提高到了97.69%,因此在后續的193臺電機制造中不包括所用的如:水溶性漆、刀具和用電損耗,僅原材料和工時費就為公司節約了近45萬元(表1)。
工藝技術改進不僅為產品質量提供了保證和依據,更為公司的物耗成本控制創造了條件,同時還極大的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和作業效率,使得原本每天僅能完成3個線圈的整體打磨提高到每天能完成7~8個的局部打磨,效率提高了2.6倍。為固化工藝,持續改進,車間還通過隔離打磨區,改高壓風吹掃為吸塵器吸塵等措施避免所有工序在一個場地上進行,繼而造成灰塵交叉影響給質量埋下隱患。
4 結語
通過工藝改進后線圈的一次性合格率雖得到了極大提高,但按照GE工藝要求擊穿后的匝間絕緣將報廢處理,不得修復使用,而在現場試驗中,通過對修補后的匝間絕緣進行破壞性試驗時,發現仍具有較好的絕緣和電氣性能,因此后續車間將繼續利用已報廢的材料做工藝試驗,打破照搬照抄“填鴨式”的技術引進,創新形成并固化為國產化的電機制造工藝,不僅確保產品品質,并且提高市場價格帶來的成本競爭壓力。
參考文獻
[1] 李化,黃華強.車載式電流和電壓檢測儀的設計與應用[J].機車電傳動,2012(3):49-51.endprint
摘 要:該文針對從GE公司引進的HXN5主輔發電機轉子線圈在國產化制造中出現的匝間絕緣擊穿率高,生產成本壓力大等現狀,通過區分線圈正反面,優化打磨、增加酒精擦洗等工藝優化,改進了該電機的制造工藝,確保了品質,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HXN5機車 主輔發電機 磁極線圈 制造工藝
中圖分類號:TM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064-01
HXN5主輔發電機是我國2005年10月從美國GE公司引進的最大運行速度的交流傳動內燃機車的配套電機,該機車為現今乃至將來我國鐵路干線的主型交流傳動內燃機車[1]。按合同要求2009年后由我國自行生產,主輔發轉子磁極線圈的一次性通過率不到70%,造成了大量返工和物料浪費。針對以上問題,對制造工藝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進措施。
1 工藝分析及原因排查
按照GE公司引進的制造工藝主輔發轉子磁極線圈的制作步驟為:
線圈扁繞、一次退火、冷壓成型、二次退火、銅焊引線頭、線圈半徑成型、銑角、去除線圈毛刺、墊匝間絕緣、夾緊和粘合、平滑線圈、線圈測試、檢查線圈高度、磁極一體化
通過分析在制造過程中造成匝間絕緣擊穿的因素有:
(1)線圈內殘留的尖棱毛刺劃破絕緣造成擊穿;
(2)線圈內有雜質造成通電狀態下雜質處放電繼而破壞電機絕緣;
(3)線圈絕緣等級不夠或絕緣材料質量有待提高。
前兩者根結在現場和線圈的清潔度不高,后者因引進的是成熟技術可能性不大,重點通過對制造現場和工藝操作進行排查發現,造成絕緣擊穿率居高不下的具體原因有以下4方面:
(1)“線圈冷壓成型”工序中,由于油壓時未要求做正反面區分,造成線圈壓弧后內側翻邊和毛刺突出,后工序打磨去除毛刺時不僅困難,還不易清除,進而浪涌測試通過率低。
(2)“去除線圈毛刺”工序中,工藝要求將殘留的粉塵吹掃干凈,而使得浪涌試驗中受大電流強電場作用易氣化形成氣泡,進而造成氣泡處放電擊穿絕緣。
(3)“平滑線圈”工序中,要求用電動刮刀去除多余的絕緣墊,且刮除中的粉塵易濺入匝間,形成二次污染。
(4)試驗設備性能不穩定,過流過壓也造成了匝間絕緣擊穿的增多。
2 工藝改進與技術創新
找出了根結并結合現場生產實際,制定了解決和優化的具體四項改進措施。
2.1 “做標識”
做標識,目的是便于冷壓成型時正面朝上,減少油壓形成的翻邊和毛刺,繼而減少“去除線圈毛刺”工序中的打磨量。
2.2 “清洗線圈”
在“去除線圈毛刺”工序中將原整體打磨改為局部打磨。打磨后改原工藝的吹掃為用酒精擦洗晾干,目的是更有效去除黏附的粉塵。
2.3 “增大絕緣余量”
在“平滑線圈”工序中刮除多余匝間絕緣目的是防止絕緣粉塵濺入匝間,同時也可防止刮刀傷及銅線。
2.4 “改良設備”
現場使用的浪涌測試儀為HFT VP201高頻絕緣測試儀,試驗時要求參數為壓力50 kN,這也為原設定的絕緣等級帶來破壞性影響。因此定期檢測設備的精確度納入日常管理,確保其測試時的性能穩定和可靠。
3 效果檢驗及工藝固化
通過對工藝改進后匝間絕緣領用數量的統計發現,匝間絕緣的報廢率為7.31%,較改進前的31.29%降低了23.98%,由于合格率由攻關前的68.71%提高到了97.69%,因此在后續的193臺電機制造中不包括所用的如:水溶性漆、刀具和用電損耗,僅原材料和工時費就為公司節約了近45萬元(表1)。
工藝技術改進不僅為產品質量提供了保證和依據,更為公司的物耗成本控制創造了條件,同時還極大的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和作業效率,使得原本每天僅能完成3個線圈的整體打磨提高到每天能完成7~8個的局部打磨,效率提高了2.6倍。為固化工藝,持續改進,車間還通過隔離打磨區,改高壓風吹掃為吸塵器吸塵等措施避免所有工序在一個場地上進行,繼而造成灰塵交叉影響給質量埋下隱患。
4 結語
通過工藝改進后線圈的一次性合格率雖得到了極大提高,但按照GE工藝要求擊穿后的匝間絕緣將報廢處理,不得修復使用,而在現場試驗中,通過對修補后的匝間絕緣進行破壞性試驗時,發現仍具有較好的絕緣和電氣性能,因此后續車間將繼續利用已報廢的材料做工藝試驗,打破照搬照抄“填鴨式”的技術引進,創新形成并固化為國產化的電機制造工藝,不僅確保產品品質,并且提高市場價格帶來的成本競爭壓力。
參考文獻
[1] 李化,黃華強.車載式電流和電壓檢測儀的設計與應用[J].機車電傳動,2012(3):49-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