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
摘 要:校企合作是基于市場和社會需求為目標導向的職業院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培養人才的范式,是在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下,開展的職業院校與企業、行業、服務部門等校外機構之間合作的樣式。如何才能將校企合作深入發展達到校企一體、深度融合,需要校企雙方的共同努力和大家繼續研究探討。
關鍵詞:校企合作 職教集團 送教入企 訂單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b)-0143-01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永恒話題,特別是在近幾年,國家陸續制定了多項政策鼓勵學校與企業合作,希望能夠借助校企合作之機,加大專業與崗位銜接,促進教育深入改革,創新多樣化辦學模式,培養社會與企業需要人才。
1 校企合作的優勢
校企合作的優勢有很多。首先從學校方面來看,各職業院校目前正面對著巨大的難題:招生困難、學生素質不高;經費緊張、設備落后,制約學校發展;畢業生所學專業內容與就業崗位要求有差距,無法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要。
其次從企業方面來看,隨著工業企業的迅猛發展,企業招工出現困難,工人素質普遍較低,生產能力下降,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想要生存與發展,就需要通過培訓來提高員工的素質,卻苦于自身沒有專門的培訓機構和師資。因此急需與一些專門的培訓機構特別是職業學校合作,從而完成職工的培訓。
2 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就辦學形式來說,有職教集團、校辦企業、職企業辦學、定單培養、校企聯合辦學等。就師資隊伍建設而言,有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工作室、教師企業鍛煉等。就教學而言,最常見的是“請進來,走出去”等。不同的方式,各有所長,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重在結合。
3 校企合作的嘗試
我校在研究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各方面條件后,決定借助建設“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這一契機,對校企合作做出了以下嘗試。
(1)職教集團。與職教集團中各學校加強合作,聘請他們的專業教師參與指導我校的專業建設,并聘請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做專題報告。選派專業教師到職教集團中的學校進行學習交流,提升專業團隊整體水平。
(2)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聘請各行業企業專家加入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每學期組織一次集中會議,共同就培訓方案、專業教學計劃、專業建設、實習實訓、訂單培養、工學結合等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幫助學校明確了各專業相應的職業崗位培訓目標,以職業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增加職業崗位技術含量,使各專業學生專業技能更有針對性,提高了畢業生從業上崗的適應能力。
(3)送教入企模式。根據企業對員工素質和技能培訓的要求,對企業員工進行職業技能和人文素養培訓及學歷教育;根據企業的要求與企業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以適應不同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4)校企共享機制。與企業深度合作,實現校企之間技術資源、設備資源及文化資源共享,建立校企資源共享平臺,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訓場地及機械加工基礎實訓;我校將利用數控設備及技術優勢為其解決加工及技術難題;利用學校和企業的有利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和互補。
(5)“訂單培養”。學校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組織教學,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教學既有學歷課程、培訓課程,還有資格證考試課程。當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
(6)專家工作室。學校建立三個專家工作室,聘請本地區企業專家入校,在課程開設、實訓安排、專業能力培養、品德養成等方面給出了具體建議,形成了“決策有專家咨詢、過程有專家指導、改革有專家把關”的有效運行機制,增強了辦學實力。專家適時對專業主干課程和核心課程的設立、實訓基地建設、課程體系開發、信息化建設及校本教材研發進行論證和指導,并適時開展專題講座。
4 校企合作的修改與完善
現階段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還處于摸索階段,學校在示范校建設的這兩年時間里,不斷地進行著修改與完善,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1)制度建設。對現有校企合作各項制度進行補充和深化,完善考核評價體系,保障校企合作有效運行。如制定校外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管理規定、頂崗實習指導教師管理規定等各項管理制度,校企共同制定頂崗實習課程標準、編寫頂崗實習指導手冊、學生實習成績考核標準等。
(2)指導委員會。不斷吸收合作企業、行業專家加入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在學校辦學指導委員會中設置校企合作委員會,專門負責校企合作的相關工作的開展,使校企合作長期化、活動經常化、組織制度化、行動規范化,在學校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3)實訓課程進企業。為了創設更先進的實驗條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充分利用了企業的物質資源、技術資源和信息資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學生通過深入第一線的工作環境,增加了對企業的感性認識,明確了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增加了學習危機感,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
(4)邀企入校。每年邀請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參與教學與培訓管理工作,將先進加工技術、企業文化、理念帶入校園,并在學生畢業之際到校召開就業招聘會。
(5)專家進課堂。利用聯合辦學企業人才的優勢,有計劃地邀請企業的技術專家來校為學生講授前沿技術及行業的發展動態,對行業發展形勢及專業就業情況進行解讀。
(6)企業實踐。學校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企業承擔學生實訓任務,同時教師到企業實踐,了解企業對學生職業能力需求,提高教師實踐、管理能力,為課程改革打下堅實基礎。
(7)頂崗實習。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崗位實習,為學生創造生產性實習和頂崗實習的機會,并加強校外頂崗實習過程和結果的考核。
(8)企業資金助教學。加強與企業聯系,邀請企業設立專項獎學金和專項活動基金。
雖然校企合作已經成為廣大職業院校今后辦學模式的主體趨勢,卻還不成熟還不完善,還面臨著學校與企業間體制、目標、利益等難題。至于如何才能解決這些難題,達到校企一體、深度融合,還需校企雙方的共同努力和大家繼續研究探討。以上是我親歷學校在“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期間對校企合作所做嘗試后的一點拙見,希望能起拋磚引玉之效,為今后的校企合作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石麗敏.國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6(12).
[2] 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 技術學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 張春玲.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及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