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
摘 要:伴隨著免費開放服務的開展,圖書館優秀文化資源吸引越來越多的讀者,可是缺少一系統讀者信用管理的有效體系,導致圖書館館藏珍貴文獻流失等現象。該文從理論上探討了信用制度在我國圖書館界的發展,闡述了讀者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深入分析讀者信用管理建設的內容。
關鍵詞:圖書館 讀者信用 管理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192-01
免費開放服務后,圖書館以多種方式圍繞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方向開展各類讀書推廣活動,不斷宣傳優秀文化資源讓知識服務走進千家萬戶。知識大門“免費、平等、開放”的同時,新的挑戰出現了。服務過程中首先遇到問題的是流通閱覽的紙質圖書資源受到實質性損害,導致外借書刊回流困難,破損書刊修補成本增加等。因此,建立一套符合圖書館服務特點的讀者信用管理制度,不僅可以為公共圖書館書刊流通閱覽管理工作提供參考,有助于讀者關系管理。
1 讀者信用管理的概念和現狀
信用最早出現在經濟領域,是為了維護交易安全性的制度,側重對違信行為的懲治?!掇o?!穼π庞玫慕忉屖亲袷爻兄Z、實踐成約,從而取得別人的信任。其內涵包括內在修養和外在評定兩個方面,因不同研究范疇對信用內涵有更為具體的界定。
我國最早將“信用”概念引入圖書館學進行研究的是朱全德,他于2004年在發表關于“對圖書館實行讀者信用進行有益研究”的《試析在圖書館中實行讀者信用制度》一文[1],2007年余和劍在《科技創新導報》上明確“讀者信用積分”概念,并對信用條件下讀者行為權利進行探討此文[2]引起圖書館界的廣泛關注。2010年任家樂明確提出:讀者信用制度是讀者信用體系的重要內容,采用信用積分制可以對讀者有正向作用,對讀者的一些負面行為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還有學者提出參考美國的社會信用制度,將我國讀者信用體系與金融信貸、資產抵押等社會征信體系組合成為一個公民的完整個人征信體系的觀點。
2 讀者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期間研究生學歷的培訓教師陳某,從深圳圖書館偷得2019本書,總價約8萬元。2011年9月,一審法院判處被告人人陳某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這個案例給以了公共圖書館啟示,重新認識讀者信用管理的意義。
2.1 讀者信用檔案建立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深入,讀者利用圖書館資源的評價指標,首先就是讀者量、到館率、讀者滿意度。一定程度上,這要求圖書館不斷擴大讀者群體,這更需要建立讀者信用檔案。新讀者協議一定要進過讀者信用數據的調查分析后簽訂,在不可盲目。對于已退證再辦讀者,需要調查其原退證原因,對于惡意讀者,圖書館有權不再辦理借書證采用到館查閱資料方式提供服務。對于首次辦理借書證的讀者,需要進行圖書館借閱規則和獲取知識方法的培訓,明確讀者的權利與責任后,取得“借書證”。
2.2 嚴格控制讀者信用度
讀者信用度包括該讀者在本館借閱圖書的數量和范圍。如國家圖書館讀者卡分“國家圖書館讀者卡”、“國家圖書館臨時讀者卡”、“國家圖書館分館讀者卡”、“國家圖書館分館臨時讀者卡”四種,功能分為基本功能和擴展功能兩種:其一,基本功能,即具有的普通閱覽室閱覽功能?!皣覉D書館讀者卡”、“國家圖書館臨時讀者卡”可進入全館各普通閱覽室閱覽;“國家圖書館分館讀者卡”、“國家圖書館分館臨時讀者卡”可進入分館各普通閱覽室閱覽。其二,擴展功能,根據各種卡不同提供的瀏覽借閱功能有差異,如:“國家圖書館讀者卡”擴展功能有基藏書刊閱覽、中文圖書第一外借庫外借3冊、中文圖書第二外借庫外借3冊、分館中文圖書借閱室外借3冊、外文圖書外借3冊?!皣覉D書館分館讀者卡”的擴展功能為外借分館中文圖書借閱室藏書3冊一項。前者是對滿18周歲的中國公民與外籍人士均可辦理,后則是年滿16至17周歲的中國公民與外籍人士均可辦理。這應該是對讀者信用管理的雛形。
2.3 出現失信事件后的措施
讀者首次出現借書超期,借書未還和損毀等情況,一定要進行情況調查和處理。對于讀者失信行為的處理,與其他社會失信行為相比較,圖書館失信處罰力度較弱。并且圖書館的處罰都是為了讀者養成良好借閱習慣,避免給其他讀者造成不良影響,以對大限度的利用圖書資源為目的。目前,圖書館對超期的處罰,首次多以提醒教育為主,之后是較低的滯納金,由此導致稍有經濟能力的讀者無視圖書館滯納金規定,嚴重超期使用圖書資料,使用期間隨意勾畫、損毀圖書。甚至有讀者為把較為珍貴的館藏占為己有,不惜賠付一定金額給圖書館。
因此,完善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從根本上解決圖書資源流失等讀者失信行為,讓讀者享受閱讀權利同時擔負起一份保護和分享文化成果的社會責任。
3 讀者信用管理建設
3.1 圖書館信用文化建設
要讀者遵守信用首先的圖書館講誠信,圖書館的誠信是單位文化建設的起點,也是圖書館服務贏得讀者滿意的基礎。圖書館通過信用文化建設,提高全體館員對開展讀者信用管理重要意義的認識,激發館員主動開展讀者信用管理建設的積極性。逐漸形成圖書館服務服務信用,讀者流通閱覽的信用習慣。
3.2 讀者信用檔案建設
圖書館讀者檔案涉及基本信息、信用信息、預警信息三大項內容。以筆者所在圖書館使用的ILAS為例,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學歷、工作單位、職稱、年齡、閱讀喜好等;信用信息包括:讀者借還書記錄、歷史借閱查詢記錄、讀者超級罰款記錄、遺失償還記錄等;但是,ILAS沒有將這些信息匯總分析,成為預警信息。通常,館員是在備注項目里填寫偷盜圖書記錄、無因嚴重損毀記錄等失信檔案記錄。在讀者再次注冊時,將初始的“普通讀者”修改為“須催還書讀者”或者“惡意讀者”等讀者類型,便于對讀者在借閱服務中進行提醒和管理。
3.3 讀者信息分析系統建設
讀者信息分析系統是通常所說的讀者數據庫,它對讀者各類信息進行采集、存儲、整理、分析的系統,該系統以原始資料為依據,具備讀者信用評定和預警提示功能,為圖書館讀者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如果建立一個全省全國通用的讀者信息分析系統,不僅便于讀者在全國各圖書館閱覽借閱服務,實現真正的大流通服務;而且該系統匯總信息,能為圖書館決策者提供有效依據,改進內部管理制度,不斷促進圖書館與讀者間往和諧穩定關系發展。
總之,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圖書館資源建設和讀者資源管理都不容忽視。兩者相輔相成,圖書館與讀者需求相匹配的文化服務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是由圖書館與讀者共同營造的。因此,建立科學的,規范的讀者信用管理制度,是圖書館建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陳少華.基于AHP模型的開放式圖書館學生信用評價體系的研究[C]//2011年亞太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2).2011.
[2] 陳少華,梅佳,伍華健.基于云模型的公共圖書館用戶信用評價[J].圖書情報工作,2011(2).
[3] 謝會昌.圖書館讀者信用積分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