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洪娟 王海軍 白艷晶 王壯
摘要:目前,高等醫學院校積極承擔全科醫學人才培養任務,在培養方案、教學條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結合當前黑龍江省省情,提出符合我省省情的全科醫學培養模式,對加強社區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社區醫療衛生人員的業務素質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關鍵詞:社區全科醫生 人才培養模式 應用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236-01
培養高質量社區全科醫生,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保證人人享有基本醫療,已成為當前醫學教育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1]。2011年7月1日《國務院關于建立社區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確立了社區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明確提出統一規范社區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和近期多渠道的培養方式。齊齊哈爾醫學院自建校以來,始終堅持“面向基層,培養應用型醫藥衛生人才”的辦學特色,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了數以萬計“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應用型人才,為區域的醫療衛生事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我院依托“黑龍江省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和“黑龍江省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基地”,先后承辦了“黑龍江省2010、2011、2012、2013年度社區全科醫生培訓。我院一直致力于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在實踐中取得預期的成果。
1 社區全科醫生基本理論概述
全科醫學又稱家庭醫學[2](general practice或family medicine),它是在西方通科醫生長期實踐逐漸演化而來的、具有獨特價值觀和方法論的知識和技能體系。社區全科醫生[3](general practitioner)又稱家庭醫生(familyphysician),是經過畢業后社區全科醫生教育(社區全科醫生住院醫生培訓)合格后,在基層開展全科醫療服務的新型臨床醫生。社區全科醫生(Community General Practitioner,CGP)是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新型醫學人才,是初級醫療衛生服務的主力,是社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中間力量[4]。世界家庭醫生組織關于社區全科醫生的定義是為每一個尋求醫療保健的人提供綜合性醫療保健服務[5]。
2 社區全科醫生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面向基層,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和良好職業素質、掌握全科醫學知識和技能,具備“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健康管理”六位一體能力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全科醫學人才。發展社區全科醫生,首要的一點要將培養管理工作重視起來,優化培訓管理工作,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從業人員全面了解全科醫學的相關概念和醫療服務知識,針對全科醫療服務的不同特點進行醫療服務的創新和完善[6]。加強醫療衛生事業建設和管理,在社區全科醫生的培養和管理上需要開創不同的模式,進而讓醫生實現轉型,規范學歷培訓,讓相關的專科醫生能夠達到社區全科醫生的要求。
3 社區全科醫生培養策略
3.1 完善社區全科醫生培訓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的建設問題是社區全科醫生培訓工作的基礎,應通過規范師資隊伍建設,選拔、培養一批既有豐富理論知識又具有行業一線工作經歷的人員充實到全科醫學師資隊伍中來[7]。同時,教師應不定期接受全科醫學相關繼續教育培訓,并要求每年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綜合性醫院進行實踐,這樣可以時刻保持教師對全科醫學知識和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的深入了解[8]。
3.2 提高培訓內容及方法的針對性,授課形式多樣化
本研究通過改革培養模式,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等多種途徑,以適應、基層及社區的實際需要,使其真正成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型全科醫學人才。
改變以“教學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啟發式、體驗式、探究式、小組討論式、床邊式、PBL[9]、TBL、評價式教學、臨床模擬教學、專題講座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效果。堅持以集中學習和網絡教學相結合,采取專題講座、小班授課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3.3 建立適應的培訓形式,解決學員工學矛盾
如何解決好學員的工學矛盾問題、建立適宜的培訓形式、增強培訓效果是需要不斷探索的主要問題。應充分考慮在職人員培訓特點,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可結合網絡視頻教學和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但其硬件設備、教學資源及教學質控問題尚需進一步解決。
3.4 人性化管理,豐富學員的文化生活
“以學員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豐富適合學員的業余文化生活,統一組織技能比賽;建立示范培訓基地,獎勵優秀管理人員和帶教老師,評比優秀學員,建立師生互動平臺,共同構建一個系統化的培訓模式。
4 結語
社區衛生服務是城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較理想的基層衛生服務模式,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社區全科醫生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較高的知識掌握程度是當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守門員”角色的關鍵之一。近幾年來,國家衛生部及各省培訓中心在培養全科醫學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初見成效。本研究從實際出發,對國外的全科醫學教育模式有選擇性的吸納,并且要根據國內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社區全科醫生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龔政,施盛威,謝根甫.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全科醫學教育若干問題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01,4(6):453-455.
[2] 梁萬年.全科醫學概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
[3] 梁萬年.全科醫學概論[M].此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6.
[4] 呂慈仙.國外社區社區全科醫生培養方式及對我國同等院校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1(12):84-87.
[5] 劉曉靜.社區社區全科醫生培養機制研究[J].中國醫療保險,2012(10):19-21.
[6] 金曙敏.發展社區社區全科醫生的實證研究[J].大家健康,2013,7(2)下旬刊:28.
[7] 紀艷,羅玨,于先清.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區全科醫生教育培訓現狀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9):1415-1416.
[8] 劉吉成,崔光成,王麗敏,等.新農村建設框架下的農村衛生人才培養策略與實現途徑[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21-22.
[9] 李敏,陳必鏈.碩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學》(英文)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3):44-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