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濤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是社會“五位一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江西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十六字方針,為江西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給景德鎮發展明確了目標、提供了思路。近年來,景德鎮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契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將“綠色生態”與有機結合起來,生態環境得以改善,生態經濟得以發展,生態文化得以弘揚,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惠及人民。發展是人類社會追求的永恒主題,景德鎮要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必須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增強公民、企業、各種組織的社會責任”。國務院國資委發布2008年一號文件《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導意見》,引起了央企的廣泛關注,讓企業界認識到了履行社會責任的重大意義。陶瓷產業是景德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主要產業,是景德鎮具有人才、技術和資源強有力支撐的產業,是景德鎮具有發展潛力、空間和前景的產業,是景德鎮實現經濟增長、繁榮和諧魅力建設的支柱產業。景德鎮陶瓷企業5000多家,規模以上的有79家,個體作坊2400余家,還在發展態勢,對景德鎮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發展承擔著重大責任和發揮著重要作用。黨、政府、實業界及學者對生態文明視野下的景德鎮陶瓷企業發展與責任作出過一些分析和研究,為景德鎮陶瓷企業發展和生態社會責任明確與履行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探索,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但是,結合景德鎮具體地域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制度環境和生態文明建設來實證分析針對性研究生態文明視野下的景德鎮陶瓷企業發展與責任比較少,且實現景德鎮陶瓷企業生態社會責任、促進陶瓷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不夠深入,生態文明視野下的景德鎮陶瓷企業發展與責任研究的系統性、全面性、針對性亟待加強。在這種形勢下,迫切需要政界、實業界和學術界對生態文明視野下的景德鎮陶瓷企業發展與責任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總結和研究,為黨、政府和企業提供決策咨詢、理論支撐和道德辯護,促進景德鎮陶瓷企業繁榮發展、生態社會責任履行,推進景德鎮生態文明建設,促使景德鎮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助力實現復興千年古鎮、重塑世界瓷都、建設生態之城的“瓷都夢”。
隨著社會全面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自然會樂衷于追求精神享受,逐漸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生態文明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在諸多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考慮生態因素,承擔起生態社會責任,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成效。陶瓷企業作為景德鎮的主要經濟主體,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應當履行生態社會責任,考慮生態因素調整發展方向,控制和避免陶瓷生產帶來污染,同時通過制作有生態元素或符號的陶瓷產品和陶瓷藝術作品刺激消費者的視覺神經,進而震撼心靈世界,自覺形成生態文明意識。
當前,景德鎮陶瓷企業面臨著巨大發展機遇與嚴峻挑戰,全國陶瓷市場主體在增加,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景德鎮陶瓷產品和藝術品與以前比較在市場中的銷售比例有所下滑,陶瓷品牌、世界瓷都等美譽受到沖擊。故此,景德鎮陶瓷企業要居安思危,著眼未來規劃,調整發展方向,研發符合消費市場需求的新型陶瓷產品或作品。
景德鎮陶瓷企業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生產、銷售、流通等過程中,要有自覺維護和樹立瓷都品牌和美譽的責任感,勇于擔當,自愿承擔起實現復興千年古鎮、重塑世界瓷都、建設生態之城的“瓷都夢”的社會責任。景德鎮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匯聚眾力推進,陶瓷企業是重要的主體之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應發揮積極的作用。第一,陶瓷企業需制定生態科學發展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這為陶瓷企業發展明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景德鎮陶瓷企業要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景德鎮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就必須制定與生態相關的制約、管理和防范的規章制度,規范陶瓷企業行為。第二,陶瓷企業應履行生態社會責任。
景德鎮陶瓷企業應從生態文明視角來建構其社會責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要履行生態經濟責任。陶瓷企業應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大力開發引進高新技術,發展綠色陶瓷,把陶瓷企業做好做大做強,增加社會就業崗位,改善民生,促進景德鎮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二要履行生態法律責任。陶瓷企業應模范遵守國家和地方生態環保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塑造良好的陶瓷企業公民形象,影響和帶動其他行業嚴守生態法規;三要履行生態環境責任。陶瓷企業應積極響應景德鎮生態文明建設,防污控污、保護環境、綠色發展,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在生產、銷售等渠道都自始至終以生態文明為理念,運用現代生態信息科技發展環保型陶瓷企業,發展生態陶瓷文化產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四要履行生態道德責任。用來陶瓷生產和制作的原料大多是不可再生資源,陶瓷產業發展至今,陶瓷資源也面臨枯竭。故此,陶瓷企業在利用陶瓷資源發展時應注重代際倫理,不能不顧下代生存與發展大肆揮霍浪費陶瓷資源僅顧當前發展,生產的陶瓷產品應具有安全、綠色、優質等性質,保證人們使用環保無礙于人的健康,提升人們幸福生活指數。陶瓷企業應自愿履行生態道德責任,時刻自律,操守一切規范,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贏得生態可持續發展;五要履行生態文化責任。陶瓷企業應擔當起生態文化建設的責任,構建陶瓷文化生態圈,使陶瓷文化具有生態元素創意性,富有生態精神渲染力和感召力,促使人們陶瓷生態文化素養不斷得到提升。景德鎮陶瓷企業應在積極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前提下發展,認真履行生態社會責任。為促使景德鎮陶瓷企業履行生態社會責任、綠色發展,需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從生態文明視角上制定和完善景德鎮相關生態法規和政策。第二,健全社會生態監督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進行生態輿論監督,約束規范景德鎮陶瓷企業的生態行為。第三,健全完善景德鎮陶瓷企業生態責任機制,建立景德鎮陶瓷企業生態責任評價體系。第四,加強景德鎮陶瓷企業生態社會責任教育,讓陶瓷企業增強生態社會責任感,明曉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第五,建設景德鎮陶瓷企業生態倫理文化,促進陶瓷文化的豐富和繁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