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高慧娟 通訊員 馬丕明
陳明清,教授。1999年于日本鹿兒島大學獲博士學位后到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工作,2005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入選江蘇省“333工程”、“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和“六大人才高峰”A類資助計劃,主持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兼任食品膠體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功能材料》和《化工科技》等期刊編委。
高分子材料學與工程是一門新興學科,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目前已成為我國科學研究的一個重點領域,包括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制備、結構、性能和加工應用的高新技術的研究,拓展至光、電、磁、生物和分離效應以及高性能化研究等。
從接觸高分子材料學的那一刻開始,陳明清就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立志獻身于高分子材料科學事業,逐漸凝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生物基與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高分子微球與功能性水凝膠的制備與性能研究、生物基與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加工改性、高效光催化材料的構筑和性能調控。
陳明清教授腳踏實地、勇于創新,不斷攻克研究領域的技術難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例如新型可降解聚酯制備及改性技術獲得2013年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高性能高分子微球乳液制備及其產品應用技術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5呋喃基生物聚酯制備技術獲得我國在該領域授權的首項專利等,并拓展到無機有序結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
隨著科研的深入,科研團隊日益壯大,包括東為富、施冬健、馬丕明、段芳、儲鴻、劉士榮、倪忠斌等中青年教師、在讀博士研究生5名、碩士研究生30余名。近5年來,圍繞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催化、加工和應用開展了一系列極有意義的工作,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江蘇省產學研前瞻性課題2項,發表SCI論文5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40余項,授權專利15項。
陳明清教授還擔任學院院長職務,積極推動了江南大學高分子材料學科的發展。創于1997年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2006年被批準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2012年獲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003年獲材料學碩士點,2010年獲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材料工程專業碩士點,目前正在培育材料學一級博士點。該專業致力于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涂層材料、生物基與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和應用開發,為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會員、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理事、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委員會理事、中國感光學會輻射固化專委會副理事長和江蘇省復合材料常務理事單位等。
目前,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擁有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博士點,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碩士點,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2個工程碩士點。擁有光響應功能分子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食品膠體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江蘇省工業色譜分離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省高等學?;瘜W化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學科平臺。
大學是培育優秀專業人才的搖籃,陳明清教授十分注重高素質學生的培養,其最大的心愿就是,無論走到哪兒都能看到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的優秀畢業生。這平凡的心愿既是對學生學有所成、造福社會的期望,也是他躬耕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