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麗
(濟寧學院 教育系,山東 曲阜 273155)
論家庭教育中如何對孩子進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戴麗麗
(濟寧學院 教育系,山東 曲阜 273155)
家庭教育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誤區,以為增加孩子的知識數量等同于智力開發,忽視孩子心理素質和個性品行的培養。文章認為,家庭教育中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主要通過以下方面實現:激發和控制孩子的動機;引導和培養孩子的興趣;磨煉和強化孩子的意志;完善和優化孩子的性格等。
家庭教育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智力開發
我國素有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今天,單是林立的家長學校、滿架的家教叢書、屢屢見諸報端的“教子有方”、“家教指南”就足以說明當今的社會、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科學性是何等重視。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決定未來人才的發展方向,關系到民族素質奠基工程的基礎和質量。21世紀,子女教育的問題越來越多、層出不窮。對此,一些家長應接不暇、束手無策,在子女教育上難以用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實施有效的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以致走進誤區。
為人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幸福、快樂,這本無可厚非,但許多父母不顧孩子的潛能和興趣,不惜工本大搞智力投資。給孩子請家庭教師,讓孩子上培訓班、輔導班、興趣班,還要做大量家庭作業,錯誤地認為孩子知識的增長就等于智力開發,忽視孩子的心理素質和個性品行的培養。兒童天真爛漫,極易接受新鮮事物,好奇心特強,若能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其智力就會有很大的飛躍。有的家長忽視兒童的年齡特點,提前實現從游戲為主到學習為主的過渡,這樣,勢必束縛兒童想象力、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抑制他們智力的發展。
家長為何如此費盡心機地、過度地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呢?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教育界兒童早期教育理論的宣傳,新技術革命對人才的要求,以及市場經濟所帶來的激烈的社會競爭因素,迫使父母產生教子步伐的緊迫感、使命感。二是孩子因“獨”在無形中放大了自身的價值,提高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他們是子嗣庚續的唯一繼承者,由此加重了父母的憂慮感,強化了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三是父母大多飽嘗失學之苦,他們把自己讀書成才的強烈愿望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實現理想。理智的父母應該明白:社會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產生如此眾多的“家”“星”之類的名人,人世間多的是普通人,自己的孩子也許跟許許多多家庭的孩子一樣是個平凡人。
因此,家庭教育并不在于多教孩子認一些字,學一些技能,而在于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養成孩子健康的性格,發展孩子高尚的情操,為其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個孩子在學業上的缺陷不一定影響他的一生,而人格上的缺陷可貽害一輩子,人們已經認識到:品格勝于知識。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的家庭教育多注重孩子的智力水平,嚴重忽視了對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家庭教育的中心所在、關鍵所在,非智力因素不僅是家庭教育所關注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所謂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能力和智力之外,對智力活動產生影響的一切心理因素的總稱。許多事例表明:因為家長忽視了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磨煉和引導,在其成長過程中,由于不能克服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礙,使孩子的智力潛能難以得到發揮。家長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認為應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1.激發和控制孩子的動機
動機是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一種內部動力,它在人的智力發展中作用十分重要。具有切實、良好動機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態度是端正的、積極的,愿意并自覺參加智力活動,他們會頑強拼搏、勤奮學習,取得良好的成績。動機是促進人們成功的一種巨大動力。青少年時期,各種各樣的動機非常強烈,但這個時期的成就動機還會帶有不少浪漫色彩,常出現好高騖遠的現象,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予以具體指導,使孩子的成就動機建立在切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四川省有一位高才生,曾以600多分的高分考進清華大學。但是入學后,發現英語成績不如其他人,驕傲、自負、出人頭地的強烈意識使他不能忍受這一現實,于是申請休學,想再考另外一所名牌大學。一年以后因未能如愿而自殺,釀成了個人和家庭的悲劇,也給社會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家長一定要調適孩子過強的成就動機,只有動機正確且強度適中,學習效果才好,動機錯誤或積極性偏低,家長要予以糾正或激發。
2.激發和培養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動機的進一步發展,一個人只有對某種客觀事物產生了需要,才可能對這種事物感興趣,興趣可以使人熱愛生活,陶冶情操,對活動具有定向和動力作用。培養和激發孩子的求知興趣是家庭教育的難點。首先,家長對孩子要有明確而切合實際的期望,對于孩子取得的好成績,要從總體上評價,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使孩子感到自身仍有潛力,今后還會學得更好;對不理想的考試成績,家長尤其要進行正確歸因,幫助孩子找到失敗的根源,使孩子真切感到家長的信任,增強戰勝學習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其次,家長要注意研究青少年興趣變化并相機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往往要經歷一個由直接到間接,由籠統到分化,由具體到抽象,由不穩定到相對穩定的過程,這個過程往往因年齡變化而變化,因個性差異而不同。家長要隨時發現孩子的變化趨勢,適時采取新措施培養孩子的興趣。
3.磨煉和強化孩子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質對成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幫助一個人提高時間利用率,保證生活的一貫性,提高學習自覺性。青少年時期是意志力培養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可塑性很強,是培養意志力的良好時機。如果在這個階段忽視兒童的意志培養,所造成的損失恐怕以后再花成倍的力氣也難以彌補,因此家長要特別重視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的意志力培養。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競爭意識是當前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任務,缺乏獨立性就會缺乏競爭意識,從這個意義上講,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獨立性的萌動期,積極扶植愛護這株獨立性的幼芽,不斷引導孩子體驗勞動的愉快和成功的歡樂,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其次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堅持性,許多教育工作者呼吁對青少年進行挫折教育,這主要是針對獨生子女養尊處優家庭環境所帶來的“溫室效應”而言的。挫折和失敗,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境遇,要學會做人首先要經得起挫折和磨難。家長在教育中不能過于溺愛和放任孩子,除了正面教育之外,還必須給孩子提供一些“苦”的情緒體驗,使孩子具備一定的抗挫折能力,這將會對他終生有益。
4.完善和優化孩子的性格
性格是人對客觀現實穩定的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性格不僅表現在對現實的態度方面,而且表現在意志、情緒、理智等方面。性格是影響一個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是造就孩子優良性格的適宜土壤。父母要努力做到開朗、樂觀,家庭成員之間應團結、和睦、寬容、民主、平等,家庭氣氛要輕松愉快,教養方式上應做到動之以情,又有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氣氛。子女一旦出現問題,家長對孩子不能過于照顧或強化干涉;父母遇到挫折,不要在孩子身上宣泄,家長與孩子要經常平等對話、談心,甚至開展必要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完善的性格和個性來自于完美的家庭教育和環境。
當然,我們并不完全否定智力開發的重要作用,家長對學生進行適度的智力開發是必要的、有意義的,我們反對的是那種以知識代替智力,對孩子進行知識灌輸的家教方式。家庭教育應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個孩子若沒有追求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品格,最終將很難成才。一個人具備優良品格,其聰明才智就能充分發揮,否則,即使有聰慧的天資,也會被不良個性和習慣所淹沒。中國有句古語:德為才之師,才為德之智,就是這個道理。人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是現在社會的基本思想,單純的知識教育是無法實現這個理想的。新世紀的青少年更應該具有博大的心胸、堅強的毅力、頑強的性格,只有具備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持續、充分的發展。
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2013GG 041);濟寧學院青年科研基金(2013QNS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