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忠ZHANG Zhi-zhong
(常州市武進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常州 213159)
(Changzhou City Wujin Distri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Station,Changzhou 213159,China)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國建設工程項目的規模越來越大,施工周期越來越短,建筑市場也呈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施工工藝復雜化和建筑材料新型化等特點。只有好的建設工程質量才能保證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得以實現,才能保證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保證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社會的和諧安定。已經頒發實施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基本形成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法規體系。但是2011年內蒙古包頭市最大棚戶區改造項目“民馨家園”被曝房屋存在質量問題,近期深圳南山區“帝景園”多幢房屋墻體與臺階剝離、墻面有裂縫,這些案例也告訴我們當前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針對問題,研究解決對策,是今后建筑工程質量監督過程中面臨的重要任務。
1.1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性質不明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代表政府進行工程質量監督,是政府行為,具有強制性,單位性質又是事業單位,行政職能不完善,以致發現問題后只能采取整改、停工等措施,執法力度不夠。有的質量監督站為了創收,政企不分,自辦與工程建設相關聯的企業,質量監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受到影響,監督單位自身形象更受到影響。
1.2 工程質量監督概念不清 自從成立質量監督機構以來,一些錯誤的認識存在于工程建設各方主體、政府機構、質量監督站內部。一是認為工程質量監督站是工程質量的責任者,實際上,質量監督站只是接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監督檢查施工現場工程建設參與各方主體的質量行為和工程實體的施工質量;二是認為政府工程質量監督只需對實物質量進行監督,其實對涉及公眾安全、公眾利益的活動進行監督管理才是政府工程質量監督的關鍵;三是認為政府工程質量監督只是針對施工階段,其實施工階段雖然是監督的重點階段和關鍵階段,但不是唯一階段。
1.3 監督人員的專業素質低 隨著建筑工程單體面積的增大和群體工程的增多,所需監督的工程數量和內容越來越多,監督人員的工作任務日益繁重,監督過程中要求的專業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工程質量監督站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某些監督工程師缺乏現場實踐經驗,知識結構不合理,工作責任心不強,對規定的抽查項目和內容流于形式,得不到應有的嚴格監督,這勢必影響工程質量的監督力度和深度,削弱政府監督的有效性和權威性。
1.4 工程質量監督手段落后,監督工作仍偏向實物監督 質量監督的手段基本上還采用“看、摸、敲、照”的方法,雖然各地質量監督機構對影響結構安全及重要使用功能的部位采用現代科技檢測儀器進行科學檢測,但由于應用范圍有限,不能對工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全面的科學檢測。建筑工程與工業流水線上的產品相比,具有施工工期長、涉及工種多、參與隊伍多和所需配備的材料及設備品種多的特點,單靠“三到場”的監督模式,無法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準確的核驗、控制和評定,以前偏向實物的監督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
1.5 參建各方的質量行為不夠規范 有些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參建各方質量行為不規范現象頻出,特別是中小城市。主要表現在建設單位不執行基本的法定建設程序,有的建設單位不辦理施工報建手續就盲目開工或邊施工邊報建;施工單位違法分包、層層轉包、手續不全擅自施工等問題也時常存在,部分施工單位將資質低的施工企業掛靠在自己單位名下,收取管理費,擾亂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勘察、設計單位存在掛靠、出賣圖簽等現象,施工圖紙粗糙,不同種類圖紙之間存在矛盾;監理單位往往制度不全、管理不嚴,現場監理人員的數量和專業與工程規模不匹配,監理人員職業素質偏低,不按規定進行旁站監理,總監很少到施工現場,以致不能及時發現施工質量問題,以上因素也給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帶來難度。
2.1 加快監督機構改革,明確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地位 近年來,全國各地基本上不再需要交納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費,取消收費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依法行政、建立法制國家的重要舉措。監督站承擔著政府對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的職能,行使的職責是行政執法的性質,監督站應定位于準行政機構,明確執法身份,這樣才能理順政府對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關系,保證政府執法的威懾力,保證建設工程質量。
2.2 明確質量監督內容,規范各方主體行為 勘察設計、招投標、施工隊伍素質、材料、工期、監管等都是影響建設工程質量的因素,要確保工程質量全過程受控,應對參與工程建設各方的質量行為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管理,涉及到從工程立項、勘察設計、施工、竣工驗收、使用維護各個階段,監督的主要內容有:
①加強對建設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檢查,重點檢查建設項目的開工手續,施工圖紙是否完成審查,建設項目與已審查的圖紙是否一致,建設單位有沒有明示或暗示施工單位將不合格材料用到工程中。
②檢查施工單位是否存在轉包、違反分包等行為,是否建立了健全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安全保證體系并進行具體落實。現場是否按加蓋審圖章的圖紙及回復意見進行施工,對涉及到結構安全的試塊及材料有沒有按規定進行見證取樣檢測,是否存在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不正當手段來降低成本的行為。
③檢查勘察、設計單位的資質是否存在掛靠等違規行為,設計變更是否符合相關規范、強制性標準和地方標準,設計人員是否按時到施工現場對工程進行全面檢查驗收。
④重點監督檢查監理單位的資質、總監及監理人員的配備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規定采取旁站、巡視和平行檢驗等監理形式,監理文件及簽字蓋章手續是否齊全,監理單位是否按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及工程合同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理。
⑤加大處罰力度,對有違法違規行為的責任主體,要從重進行經濟處罰,還要采取限期整改、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直至吊銷資質證書等處罰手段,造成犯罪的報請司法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
2.3 改變質量監督方式,實現工程差別化監督 改變質量監督方式,取消原來現場每步到位的微觀檢查形式,采取不告知巡查、抽查、專項檢查等宏觀監督模式,強調微觀質量應有監理單位實施監督控制。強化不良行為記錄管理,檢查工作要與不良行為記錄緊密結合,把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記錄在案。
有限的監督力量與日常增加的監督任務形成突出矛盾,解決對策就是實施工程差別化監督。不能對每個項目都實施平均資源監督,應抓住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將基礎、主體等涉及結構安全的部位作為監督重點,同時也要重視對水、電、暖、電梯和配套設施這些薄弱環節的檢查,對屋面、外墻滲漏這樣帶有普遍性和后果嚴重的質量問題,要加大抽查力度。對重要工程、住宅工程特別是保障性住房和信譽差、質量保證能力弱的企業,要加大抽查頻次。
2.4 不斷提高監督隊伍的整體素質,保證監督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質量監督是一項技術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質量監督人員既要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又要熟悉相關法律政策。因此,質量監督人員應多學習新技術、新規范、新標準,豐富工程質量管理、設計、施工方面的知識,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技術水平,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堅持公正、公平的處事原則。另外監督站還應增加或更新檢測設備,不斷完善質量監督手段,提高工程質量監督的科學性。
2.5 發揮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 積極調動社會資源,把檢查過程中記錄在案的建設各方責任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和處罰情況及時反饋給市場,即利用行業信息平臺、網絡、報紙等及時向社會公布,做到實體質量與企業質量信譽的監管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現場監管和市場監管的聯動,對檢查過程中發現質量管理較好的工程,要大力宣傳和推廣。通過社會輿論監督,可以提高參建各方和社會公眾的質量意識,形成共同關心、共同監督工程質量的良好局面。
總之,質量監督站應嚴格遵循質量監督程序,運用技術和法律手段,圍繞工程項目多層次、全方位實施監督管理,各參建單位要遵守建筑行業的法律、法規,健全并落實實施各項規章制度,提高質量意識和誠信意識,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建筑工程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1]葉啟明.關于關于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的思考[J].中華民居,2012,10.
[2]張俊立.關于完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2.
[3]莫興榮,鄭國坤,徐勇華.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研究[J].科技資訊,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