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恒廣MA Heng-guang
(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管理中心,濟南 250011)
(Management Center of“the Best Spring in the World”of Ji'nan,Ji'nan 250011,China)
濟南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作為泉城特色標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明府城-百花洲片區位于濟南市“一環、一湖、一城”的核心地帶,這一區域是濟南老城歷史文化街區特色的重要體現,有著許多歷史文化遺存和歷史遺跡。
工程實施的目的是展示老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特色風貌和恢復萬壽宮、萬卷樓、魁星樓等一些歷史遺存;導入經營業態,將其打造為適合文化休閑產業發展的特色街區,提升整個明府城的文化旅游價值,成為傳承濟南非物質文化和傳統特色的最佳空間載體?;谝陨隙ㄎ缓驮瓌t,工程整體規劃就把保護并合理利用歷史遺存,增加街區的真實性;完善與提升泉池水系,做足泉水文章;延續具有泉城傳統特色的整體風貌;結合空間特征合理布局功能,挖掘并選擇性恢復歷史文化空間,豐富街區活力與文化內涵;優化街區內交通與市政設施,以滿足新的城市生活要求作為指導思想。
具體從業態、文態、生態、形態四個方面加以分析
1.1 生態分析——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濟南是以泉水資源為突出特色的老城,湖、河、洲、泉等水組合形式多樣、豐富。百花洲整治片區內有百花洲、岱宗泉、書故泉、北芙蓉泉、厚德泉等水面和泉體,與大明湖隔明湖路相望,面積約6000 余m2,是大明湖畔的重要風景區。昔日在百花洲南側有“曲水亭”,是濟南棋社,棋林高手多于此品茗博弈。區域內和周邊有萬壽宮、萬卷樓、魁星樓、群聯報社、聊齋書巢、娘娘廟、風神廟、水官廟、曲水流觴、路大荒故居等文化遺跡和名人故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濟南泉水串流街巷,有著“清、泔、?!钡奶厣芍苯语嬘?,老城居民盡得其便,體現了濟南——泉城的“人泉共生”。
1.2 文態分析——濟南歷史文化名城的集中典型再現 百花洲片區作為濟南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片區,是中國山水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反映傳統禮文化的濟南古城格局核心區域;是展示并傳承濟南傳統特色的最佳空間載體;是古城非物質文化的重要載體。歷史遺存與市井生活交相輝映,處處體現古老街巷的休閑新生。
1.2.1 傳統街巷——濟南老城的回憶 片區內有曲水亭街——濟南老城中最具特色的小街,街兩側大部分為傳統古四合院,昔日街上文房四寶店、古董店、書店、文具店較多,店鋪、字號大都與文人的身份相關。整體街巷格局保存完好,人文薈萃,文化氛圍濃厚。轆轤把子街——東起曲水亭街,西至東花墻子街,街道因歷史和建筑的原因及其走向彎曲好似汲水的轆轤把手,因此得名,對于體現濟南古城風土人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整體街巷格局保存完好,兩側多為傳統四合院,具有較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
1.2.2 建筑院落——歷史傳承的載體 歷史公建類:后宰門基督教教堂——現為2 層,可容納約600 人。其宗教建筑形制完整且有一定特色,豐富了濟南古城傳統建筑類型,對于傳承與豐富濟南古城宗教文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群聯報社、老郵局——民國時期的老建筑在本街區的代表,其融入實用功能,再現了舊時風貌。萬壽宮——清代建筑,當年江西會館的主體建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筑計劃修復,并融入現代文化休閑商務功能,結合現實意義還原歷史場景和功能。
1.2.3 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著的歷史
①口頭傳頌——泉水、街巷名稱由來及變遷、文學作品;②民俗活動、禮儀及節慶等——科舉文化、愛泉傳統、蓮荷文化、與泉水相生的生活方式;③建筑藝術——傳統建筑及附屬院落的設計、布局及彩繪磚雕等裝飾等;④傳統手工藝技能——建筑及建筑構件及裝飾件的建、制造工藝、魯菜文化、老字號;⑤名人名士——路大荒、劉鄂、邊貢等。
1.3 形態分析——老城典型明清宅院風貌 總的指導思想是維持原有的街道尺度、格局、風貌,保護泉池園林水系?,F狀建筑高度以一層及二層為主,少量為三層。部分商業建筑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文物建筑的周邊環境和街區整體風貌。傳統街區受到現代商業的沖擊及人們在經濟利益下的驅使,對傳統建筑進行亂搭亂建,嚴重影響了街區風貌。明清風格街區,與周邊民居風格差別顯著,呈片狀院落式聚集形態,沿街與街區建筑形態差異化,適宜注入不同業態。在曲水亭街以東,有8 處保留傳統民居建筑。部分民居與建筑已被拆除,具備進一步施工條件。部分歷史遺存破損或不復存在,亟需修復和重建?;浇烫眯兄仆暾刑厣?,豐富街巷建筑類型。該工程是一個有機體,對它的改造應順應原有的城市肌理,順應城市發展的足跡,應有著歷史的沿承,把握好傳統民居建筑的特點和做法是施工的關鍵。
1.4 業態分析——街區的多功能化利用 指導思想為注入商業、休閑元素,恢復及提升街區的韻味、活力及功能。如何在現代商業環境下實現古街區保護和現代商業發展的兼得?現狀分析:商業業態缺乏規劃,以傳統商業和初級休閑業為主,商業氛圍較差。地塊周邊多地產項目開發建設;地方老字號缺失,代之以其他地方特色店鋪,沒有泉城古城的韻味;周邊餐飲類店鋪和攤位增加,布局雜亂,與居民生活相關的服務設施較少,降低了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周邊(例如芙蓉街)住宿類設施較少,無法吸引外地游客在此停留。綜上所述,工程實施運作的模式構建的指導思想為“四態合一、保護創新、文商融合”。
在具體施工中,作為指揮部施工組現場的負責人,本著“求真務實,盡職盡責、科學管理,分工明確”的原則,結合現有施工組同志的專業管理水平,建立了各建筑項目人員分工負責制。對建筑中的大門、影壁、垂花門、廂房建筑、屋頂花脊等的做法做了較詳細的實測,形成了第一手資料,作為施工中的質量和效果標準。根據每組民居使用的性質和特點,盡快落實好施工方案,在一些建筑細部的作法上,新舊材料的選用上,結合現代施工工藝,采用創新性做法,能做到既飽含老濟南民居傳統建筑特點,又賦予時代感?,F簡要總結了一些施工做法上的成果如下:
①氟碳噴涂鋁板在傳統建筑裝飾構件應用:基督教堂塔形鐘樓原外飾面貼面轉,破損嚴重。確定外掛重量輕、耐腐蝕、不開裂的合金鋁板處理,外飾面采用氟碳漆技術,保證幾十年不脫落、不褪色,達到免維護的目的。一些裝飾件如博縫板、封檐板、部分木椽條等亦采用此做法。②維修民居及新建仿古建筑外飾面舊石材、舊磚利用:建筑構件的使用上,例如土襯石、外墻裙、窗臺板、迎風石、壓風石、挑檐石等等建筑構件均使用了舊石材,考慮了墻面如石、磚、磚石等做法的多樣性,充分考慮了濟南民居建筑風格的特點和做法的多樣性,處處體現了老濟南傳統文化的內涵,歷史延續的痕跡在建筑外飾面上得到了充分印證。③仿木金屬欄桿、鐵藝掛落等建筑構件的使用:仿木金屬欄桿、鐵藝掛落,原設計為木質,考慮到木材的通病及外飾面油漆的維護,做法改為方鋼結合方管工藝,方鋼管經酸洗、磷化等防腐防銹處理后,飾面噴涂氟碳漆技術,達到了免維護的目的,竣工效果同木質效果完全一致。
[1]魏宇亮.關于市政工程管理的探索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20):294.
[2]熊平探析建設工程管理——基于對園林綠化工程的思考科技信息,2013.(01):391,425.
[3]金晶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問題研究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04):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