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靦??周曉筠??饒祖華??曾偉
[摘要] 目的 探討超聲引導下深靜脈穿刺置管技術在圍術期小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我院接收的80例擇期擬行手術患兒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 結果 觀察組患兒的穿刺置管時間、穿刺總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敗率及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 結論 給予擇期手術患兒超聲引導下深靜脈穿刺置管術治療可提高成功率,減少并發癥,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 超聲引導;深靜脈穿刺置管;圍術期小兒患者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1-122-03
為探討超聲引導下深靜脈穿刺置管技術在圍術期小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選取80例擇期擬行手術患兒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治療,且療效顯著,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80例擇期擬行手術患兒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男44例,女36例,患兒年齡15d~1歲,平均6.3個月;患兒體重2.1~8.4kg,平均4.6kg;其中28例患兒為先天性巨結腸,36例患兒為脊膜膨出,16例患兒為腸梗阻;以平均分配原則為依據將所有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體重及疾病類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
(1)麻醉處理,兩組患兒穿刺前禁食禁飲4h,進入手術室后均進行SpO2、ECG、HR監測,并給予面罩吸入6%~8%七氟烷治療,氧流量控制在6L/min,患兒睫毛反射情況消失后將七氟烷吸入濃度調整為1%~3%之間,同時行穿刺治療。兩組患兒均在相同體位下由相同麻醉醫生進行右側股靜脈穿刺置管。穿刺體位:取患者頭高腳低位,通常頭部應抬高10°,術側大腿應外旋外展60°,適當彎曲膝關節,并在穿刺側臀下墊適當的軟枕。(2)觀察組患者的具體操作方法:采用由美國生產的SonoSite180PLUS便攜式彩色超聲儀進行,線陣探頭頻率應控制在5~10MHz。無菌處理后由操作者左手持探頭使之與患兒皮膚垂直,探查后將股靜脈置于屏幕中央,右手持20GBD靜脈留置針穿刺,穿刺成功后放置靜脈外套管,然后放置J形引導鋼絲,擴皮后將5F雙腔中心靜脈導管置入。對導管位置進行確認后與輸液器連接,固定包扎。(3)對照組患者則以體表解剖標志定位為依據行股靜脈穿刺置管,以患兒腹溝溝韌帶中點下方約10mm部位及股動脈內側5~10mm處作為穿刺點,利用20GBD靜脈留置針穿刺(穿刺針和患兒皮膚成45°),放置靜脈外套管,然后放置J形引導鋼絲,擴皮后將5F雙腔中心靜脈導管置入。
1.3 觀察指標[3]
對兩組患兒的穿刺置管時間、穿刺總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敗率、并發癥發生率等進行比較,連續穿刺三次均未成功后改用其他途徑穿刺者即為失敗。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采用()形式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則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穿刺置管時間比較
觀察組40例患兒穿刺置管時間為(1.9±0.5)min,對照組40例患兒穿刺置管時間為(3.2±1.6)min,兩組患兒穿刺置管時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t=3.7874,P=0.0032)。
2.2 兩組患兒穿刺總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敗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穿刺總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敗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40例患兒中無一例患兒發生并發癥,對照組40例患兒中5例患兒發生誤穿動脈現象,2例患兒發生置管困難現象,其并發癥發生率為17.5%,兩組患兒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64,P=0.047)。
3 討論
由于年齡<3歲的嬰幼兒通常具有頭大頸短、肥胖、頸內靜脈細小等特點,傳統的頸內靜脈穿刺通常以解剖標志及操作者經驗為依據進行,然而解剖標志及頸內靜脈位置間的關系往往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變異現象,穿刺時患兒頭側轉若>45°則極易出現靜脈靜脈及頸動脈重疊現象,從而可導致誤穿頸動脈現象發生,且可引起全麻后肌肉松弛、解剖標志不清晰等現象,因而相對于成年人嬰幼兒深靜脈穿刺的難度更大,且并發癥發生率相對更高。而超聲引導下深靜脈穿刺相對于傳統的解剖定位而言且可靠性及安全性更好,且其并發癥較少,特別是對于小兒、低血壓、肥胖、脫水、水腫患兒更為適用[8]。二維超聲可直接對頸部動靜脈血管的位置關系進行顯示,且可通過對探頭方向及位置的改變尋找最合適的穿刺路徑,從而可有效的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減少并發癥發生,且超聲輔助還可有效的縮短穿刺時間[10]。此外,有研究表明約45%左右的患兒伴有股動脈及靜脈部分重疊現象,而約8%的患兒則伴有股動脈及靜脈完全重疊現象[11];本次研究中所取的穿刺體位可有效的增加股靜脈的橫截面積,且可減少股動脈及靜脈間的重疊,可為穿刺提供方便。此外,本研究認為為有效的提高超聲技術的應用效果,在給予患兒超聲引導下深靜脈穿刺置管技術治療時應取患兒頭低15°~30°體位,且應在患兒肩下墊軟枕,同時頭側轉向對側應不大于45°,從而確保患兒頸內靜脈充盈,盡可能減少內靜脈及頸動脈重疊現象發生;若患兒頸靜脈充盈不佳則可對患兒肩下小枕高度進行適當的調整,也可輕按患兒肝區,從而有效的對患兒頸內靜脈充盈效果進行改善。此外,為確保超聲影像的清晰性,應在超聲探頭處均勻涂抹耦合劑,且要保證穿刺點皮膚和超聲探頭的耦合表面無空氣[12]。endprint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的穿刺置管時間、穿刺總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敗率、并發癥發生情況相比對照組均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給予擇期手術患兒超聲引導下深靜脈穿刺置管術治療可提高成功率,減少并發癥,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林萍,鄧揚.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救治中深靜脈穿刺置管術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3,34(36):7769.
[2] 劉明霞.危重病患者急診救治中深靜脈穿刺置管術的應用探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33):120,122.
[3] 林萍,鄧揚.深靜脈穿刺置管術在危重病患者急診救治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0):86-87.
[4] 鄭娟,周玲.16例深靜脈穿刺置管感染的細菌譜分析及對策[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9):125-126.
[5] 王慧,李宏羽,曲欣莉.深靜脈穿刺置管在乳腺癌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33):136-137.
[6] 鄧達治,黃向紅.重癥患者深靜脈穿刺置管術后管腔內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監測應用研究[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2,5(8):725-727.
[7] 崔嵩,王健,康志杰,等.超聲引導下腋靜脈穿刺置管術在危重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5):516-518.
[8] 錢家樹,羅軍,宋振東,等.多普勒超聲引導下深靜脈穿刺置管技術在大面積燒傷患者中應用[J].現代實用醫學,2012,24(4):452-454.
[9] 高銘云,黃小珍.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5):103-108.
[10] 羅毅,黃振宇,劉路培,等.超聲引導下腋靜脈穿刺置管術在急診科危重患者中的應用[J].華夏醫學,2013,26(4):765-768.
[11] 黃小燕,徐翔,李義賢.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0):68-72.
[12] 李建華,謝敏,粟志華,等.彩超引導下選擇性深靜脈穿刺置管在救治急危重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2,23(4):288-290.
(收稿日期:2014-07-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