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梅
[摘要] 目的 探討Gesell在基層醫院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中應用效果。 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 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兒科門診就診的2~3歲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共計52例。采用Gesell嬰幼兒發育量表,對每個兒童進行發育評估。按運動能、應物能、語言能、應人能4個能區,將研究對象的評估結果統計對比。 結果 52例兒童的Gesell發育評估結果:按運動能、應物能、語言能、應人能4個能區,將研究對象的評估結果統計。3歲以下語言發育遲緩兒童Gesell檢查,動作和應物能區平均DQ尚在正常范圍內,而語言及應人能區平均DQ落后于正常;語言能發育落后(12.1±4.8)月,發育異常52例(100.00%)。 結論 Gesell在基層醫院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中應用效果顯著,Gesell中應物能是小兒對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綜合的能力,是預示智慧潛力的主要基礎。可通過日常適應其發育水平的語言訓練并定期隨訪即可,對于應物DQ低于正常的患兒,需至專門的康復治療科室治療。
[關鍵詞] Gesell;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基礎醫院;應用
[中圖分類號] R17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1-177-03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是兒童發育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發育和行為問題[1]。其發生的原因較多,家長往往因小兒到了該講話的年齡而未能開口與人交流或者詞匯較少不能滿足交流的需要而至醫院就診[2]。在兒科門診往往需區別出患兒為單純性語言遲緩還是語言障礙,從而決定只需進行一些指導并定期隨訪,還是需要轉至專門的語言或其他康復治療科室就診。在本院兒科門診,通過一般體格檢查,聽力檢查,頭顱CT等檢查,排除口咽部發育異常,聽力異常,顱內占位等所致語言發育異常后,再予Gesell檢查進行認知評估,判斷發育情況,尋找語言發育異常病因及預后,決定下一步治療。為了進一步探討Gesell在基層醫院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中應用效果,現將2007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門診就診的52例病例發育水平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為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兒科門診就診患兒,年齡24~36個月,均符合2~3歲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篩查標準[3],且排除口腔先天性畸形、聽力障礙、顱內占位等疾病的患兒,共52例,其中男38例,女14例,男女比例為2.7∶1,平均年齡為(29.8±5.6)個月。
1.2 方法
發育評估:采用Gesell嬰幼兒發育量表,對每個兒童進行發育評估[4]。該量表包括4個能區,即運動能、應物能、言語能和應人能。發育商(DQ)≥86屬于正常。由于3歲前是兒童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且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在3歲前接受干預的預后更好,故此次評估以36個月為界,作為研究對象[5]。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52例兒童的Gesell發育評估結果:按運動能、應物能、語言能、應人能4個能區,將研究對象的評估結果統計。3歲以下語言發育遲緩兒童Gesell檢查,動作和應物能區平均DQ尚在正常范圍內,動作能發育商與正常水平相比無顯著差異,應物能發育商與正常水平相比無顯著差異。而語言及應人能區平均DQ落后于正常,語言能發育商與正常水平相比有顯著差異,應人能發育商與正常水平相比有顯著差異。;語言能發育落后(12.1±4.8)月,發育異常52例(100.00%)。見表1。
3 討論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后于同年齡、同性別的正常兒童發育水平[6]。其發生原因有口腔先天性畸形、聽力障礙、顱內占位等疾病,此類原因可通過治療原發病而得到矯正;其次智能發育遲緩、孤獨癥等功能性疾病亦表現有語言發育遲緩,此類患者需通過專門的語言訓練來得到提升,但常合并有智能低下而社會適應行為缺陷[7];另外有單純性語言遲緩,此類患兒智能正常,語言發育遵循了正常兒童的順序,但速度較慢,通過指導語言訓練,能達到語言正常水平而適應社會[8]。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有一定比例的自然恢復率,有研究報道[9],2歲時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在3~4歲時約有50%語言發育達正常水平,也就是說,仍有約50%的兒童語言發育不能達到年齡相當的水平,而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發育水平落后將導致與人的溝通、學習、交往等不能順利進行而影響患兒的學習與生活。在基層醫院兒科門診,可以通過Gesell檢查,初步區分出語言遲緩的原因及預后,從而決定下一步治療、轉診方向[10]。此研究中可見3歲以下語言發育遲緩兒童Gesell檢查,動作和應物能區平均DQ尚在正常范圍內,而語言及應人能區平均DQ落后于正常。Gesell中應物能是小兒對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綜合的能力,是預示智慧潛力的主要基礎[11-12]。此研究中有48.1%的患兒應物DQ正常,說明有近一半的患兒為單純的語言發育遲緩,以后可達正常,對此類兒童可通過日常適應其發育水平的語言訓練并定期隨訪即可,而對于應物DQ低于正常的患兒,需至專門的康復治療科室治療[13]。綜上所述,Gesell在基層醫院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中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明顯體現出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運動能、應物能、言語能和應人能各項指標。
[參考文獻]
[1] 唐婷,李小莉,李安芳,等.早期干預對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兒智能發育及腦癱發生率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3(29):84-85.
[2] 李程,程茜,張偉,等.重慶地區1743例智力低下/發育遲緩兒童細胞遺傳學分析及意義探討[J].重慶醫學,2012,41(4):330-332.endprint
[3] 張瑞芳,周鳳娟,章依文,等.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發育水平剖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0,28(8):718-720.
[4] 趙秀勉,程亞穎,王向靜,等.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家庭語言干預效果的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2):3112-3113.
[5] 陳靜,鄭蕓,王愷,等.外周聽覺功能正常伴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病因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5,13(6):406-408.
[6] 葛海靜,章依文,劉秀梅,等.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中的聽力問題探討[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1):79-82.
[7] 楊梅鳳,江瑞芬,王小林,等.18~42月齡語言發育遲緩兒童161例臨床分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1,32(5):46-48.
[8] Lespinasse J,Gimelli S,Bena,F,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n interstitial deletion 6q13-q14.1 in a female with mild mental retardation, language delay and minor dysmorphisms[J].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2009,52(1):49-52.
[9] Lee YM,Kim LS,Jeong SW, et al.Performance of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fter cochlear implantation: speech perception, speech intelligibility,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J].Acta Oto-Laryngologica,2010,130(8):924-934.
[10] Beunders G,van de Kamp JM,Veenhoven RH,et al.A triplication of the Williams-Beuren syndrome region in a patient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 severe expressive language delay,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dysmorphisms[J].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2010,47(4):271-275.
[11] 章依文,金星明、沈曉明,等.2~3歲兒童詞匯和語言發展的多因素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2,40(11):646-649.
[12] Dale PS,Price TS,Bishop DV,et al.Outcomes of early language delay.I.Predicting persistent and transient language difficulties at 3 and 4 years [J].J Speech Lang Hear Res,2003,46(3):544-560.
[13] 徐志兵.150例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智能發育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6):183-185.
(收稿日期:2014-0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