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偉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個較寬泛的概念,具體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文章提出了高中綜合實踐活動教材開發中出現的問題:一是教材開發的責任和權力過度自由,缺乏監管和調控;二是地區教育部門推廣使用統一編制的地方教材,教師和學生只有使用權,不利于綜合實踐活動教材的完善和發展。并提出解決這一問題對策就是,高中綜合實踐活動教材要進行特色化開發的觀點。
【關鍵詞】高中綜合實踐;教材開發;問題與對策
一、高中綜合實踐活動教材開發中出現的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個較寬泛的概念, 具體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文件中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作為必修課程在小學到高中各學段開設。 而高中學段由于學業壓力大,課程安排緊張,往往忽略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對綜合實踐活動教材的開發缺乏重視,直接影響了高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在高中學校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大多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開設。研究性學習,直觀地說,是指仿照科學研究過程來學習某些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研究方法,形成科學研究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它突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教材中心、教師中心和課堂中心,重在讓學生自選課題,搜集相關信息問題,通過討論交流深化課題研究,最終多形成論文進行總結。它是一種動態性和開放性的學習方式,因此,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搜集、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口頭、書面表述素質等。然而,在實踐中,也產生了這樣一個誤區:研究性學習就是做研究課題不需要用教材。于是,一些教師和學生就把精力放在遠離教材的課題研究上,而且,片面地追求課題的全而深,似乎不這樣就不足以顯示研究性學習的特色。實際上提倡研究性學習的本質意義是革新學習方法,并不是要改變或拋棄教材內容。教材內容依然是國家對中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范圍的體現。現在國家針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教材幾乎沒有,只是在普通學科教材中涉及一些探究活動或者研究課題。學校研究性學習教材也處于無序狀態,形式內容復雜多變,或者就根本沒有形成系統文字教材,緊靠教師口述為主。有些研究性學習教材還是僅提供研究素材和資料,對研究方法、研究步驟等指導很少,嚴格意義上說不能算研究性學習教材。
筆者在高中擔任一線教學工作,在高一、高二階段學校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往往開課前,學生興趣濃厚,積極報名選擇各類課程,但開課后反映差異很大。有的課程課題吸引力很強,但學生參加后發現實際內容教學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很多教師是臨時備課準備;有的課程純粹是知識性的幻燈片,沒有活動的深入開展;有的課程難度太大,與學生已有知識脫節,學生難以理解,逐漸失去興趣。在調查中發現,絕大部分高中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沒有形成系統的教材,甚至是沒有課程綱要。在綜合實踐課程中也有成功的案例,都是建立在完善的課程體系和相配套的教材基礎上的。
通過對高中學校已有綜合實踐活動教材開發調查發現有如下兩種較極端的問題:一是教材開發的責任和權力過度自由,缺乏監管和調控。部分區域和學校為了減輕負擔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材開發權之間賦予了教師和學生,這種做法雖然方便簡潔,但是由于個體教師和學生精力能力的局限性,對教材的質量難以把控,不利于優質教材的形成和推廣;二是地區教育部門推廣使用統一編制的地方教材,教師和學生只有使用權。這種做法雖然能保證系統教材的形成,但是忽視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某種程度上會遏制活動的開展。畢竟教師和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的主體,在活動中鼓勵思維的創新和大膽的探究,統一不變的課程教材會使師生思想趨于僵化, 不利于綜合實踐活動教材的完善和發展。
二、高中綜合實踐活動教材的特色化開發
綜合實踐活動教材有無必要開發,這是由其基本功能決定的;綜合實踐活動教材能不能開發,這是由學校條件決定的。對于前一問題,主要取決于綜合實踐活動教材與需求的適切度、 教材本身的質量以及使用的有效性; 而后一問題,不同的學校差異比較大。 總的說來,目前并不提倡每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都編寫教材。事實上,也并不是每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都需要教材, 也并不是每所學校都能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教材。綜合實踐活動教材的開發并不能簡單地問答有無必要和可能與否的問題,必須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學生需求、教師發展、學校條件以及課程調整等因素。
綜合實踐活動中教材開發需求性最大的是研究性學習課程教材的開發。研究性學習課程教材的編寫,能引導和加強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活動。使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活動能按照教材的思想脈絡,有計劃、有規律、有特點的進行,開發了高中生們的潛能,激發了他們的探索欲望、增強了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研究性學習課程教材的開發可以借鑒美國中學普遍選用的綜合理科教材《科學探索者》。本套教材共15分冊,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全套教材總共66章,每章皆有貫穿整章的探索活動,幫助學生進行學科探索。課題類型有模型制作、實例研究、預測預報、系統設計、社會調查等。這套教材在設計“任務”時,注意引導學生從各個方向、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防止思維的絕對化和僵硬化,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判斷,幫助他們克服思維定式。同時,在不同學習階段,教材安排了一定的綜合性“任務”,讓學生在綜合應用實踐中逐步提高信息能力。為他們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和自我開拓的余地。可以看出,此教材注重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具有較高的藝術教法和學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藝術的教學效益。同時又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其中儲存著完備的教學資料,為學生的探索性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我們研究美國的教材,其目的就在于揚其長避其短,以促進中國的教材改革。我國研究性學習教材就要緊貼高中生的學習實際, 不僅將高中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與理解的文章寫進教材,而且還要選取部分高中生的課題研究成果,豐富教材的內容,增強了教材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