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坤


滬港通將于11月17日(下周一)正式開閘,因為這個信息的影響,本周大盤指數如上證指數走的比較強,以券商股為代表的受益于滬港通開通的行業帶動指數攀上新高,但中小板和創業板卻出現了破位下跌的走勢。
目前市場中對滬港通分析的比較多,我們準備從A股投資者角度來看待這個事件,一個是滬股通帶來的北上資金利好哪些行業,另一個是港股通我們的南下資金可以投資些什么行業。
首先一個大的結論是,滬港通不會改變A股的運行模式,更改變不了A股的生態結構,外來的和尚念不好A股的經已經有了前車之鑒,在A股的市場上還是原來的主流資金來主導,不服氣的外資大可進來試試水,徐翔為代表的投資大鱷分分鐘的把這些北上資金教育的服服帖帖。
A股股神的收益率絲毫不遜于巴菲特,巴菲特的出現是在美國股市不斷歷史新高的背景下產生的,我們的A股股神在收益率上甩巴菲特幾條街,何況美國只有一個巴菲特,A股股神可不少,如果未來A股整體市值大幅超越美股市值,A股的股神就是全世界的股神。
從兩地市場的構成結構來看,A股、港股兩地行業分布和個股的互補性,A股在原材料(尤其化工、建材等)、工業與資本品(特別是工業機械、國防與軍工、電力設備等)、必需消費品(白酒、啤酒、農產品等)、醫療保健、電子元器件等領域公司選擇比港股更加豐富;而在港股市場,油氣服務等行業、金融行業特色類公司(如資產管理)、地產特色類公司(如地產經營)、可選消費(如專賣店、鞋類、運動與休閑服裝、電影與娛樂、博彩、餐飲等)、電信與科技(電信公司、互聯網與軟件)內有比A股市場中更強勢的品牌或者更豐富的選擇。
從投資者結構來看,A股散戶投資者占主導,港股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交易活躍度角度,由于散戶交易頻繁,導致A股交易活躍度遠高于港股市場,特別是A股中小市值股票的交易活躍度遠高于港股。
與前兩點相聯系,A股與港股另外一個重要的市場表現差異是,A股“輕大盤、重小盤”,而港股呈現的特征是“輕小盤,重大盤”。其結果是:盡管兩地估值差異在逐漸縮小,但A股很多大盤股相對港股有折價,而中小盤則依然呈現較為明顯的估值溢價。
隨著 “滬港通”的正式實施,券商是明顯受益于“滬港通”實施帶來的潛在市場成交量、以及經紀業務的提升,兩地券商都是受益最大的品種;A股歷來是提前反應行情預期,因此這次北上資金的炒作標的,很可能已經被充分預期,建議短期對A股保持謹慎。而南下資金會選擇的品種,中小市值品種顯然是一個重要的選擇方向,A股投資者會把炒作的風氣帶到香港小股票上,但一定要回避香港的那些仙股。
從行業角度港股上市的稀缺行業和個股標的也有望受到內地投資者的追捧:比如國內互聯網及軟件企業(騰訊、金山軟件等)、新能源及光伏、國內部分消費行業領導品牌(如日常用品、部分運動裝品牌等)、國內電信運營商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