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華
提升自身素養增強演員魅力
■王鳳華
小時候,正當樣板戲風靡全國的時候,父母親就常帶著我到處演出革命現代樣板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我自然成了他們的小聽眾,小觀眾。漸漸產生了興趣便開始學唱小鐵梅,小常寶,到了小學年代只要有戲都要爭著去看,錫劇《珍珠塔》《雙珠鳳》,越劇《紅樓夢》《碧玉簪》,黃梅戲《天仙配》《牛郎織女》等經典劇目百看不厭。《珍珠塔》中的贈塔,《天仙配》中的《夫妻雙雙把家還》等經典唱段至今已成為廣泛流傳的流行戲曲。王彬彬、梅蘭珍、徐玉蘭、王文娟、嚴鳳英等藝術家們塑造的每個角色如同他們的名字銘刻在我心中。他們生動的舞臺表演藝術魅力深深吸引了我,打動了我,因此立志要當一名演員成為我兒時的夢想。追隨夢想、并真誠希望實現夢想,通過不懈的努力,自己終于走上藝術之路成為了一名專業演員,然而我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藝術魅力、專家認可、觀眾喜愛的好演員呢?
我認為,凡是美麗和崇高的東西也就是具有魅力的東西。前蘇聯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說過“舞臺上吸引人的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在藝術創作上的美麗”。然而隨著人們對戲曲演員的深入了解,發現在我們中國戲曲舞臺上真正吸引人的并不一定是劇情中的人物角色,某種程度上說恰恰就是演員本人以及他在創作上的靈感和高超的藝術表演手段,這就是所謂的“名角效應”。中國戲曲有三百多個劇種,且有很多劇種流派紛呈,名家輩出,這些劇種的廣泛流傳與藝術家們的個人藝術魅力是密不可分的,如周東亮扮演的方卿,吳鳳花扮演的梁山伯,韓再芬扮演的馮素貞等,這些藝術家所塑造的戲劇人物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個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我想這些不朽的藝術形象不僅僅是作品的文學魅力和劇種特有的藝術魅力所在,更是藝術家們舞臺藝術魅力的真實體現,只有當這兩者完整結合,才能取得人物塑造的成功。
然而,藝術魅力是什么?藝術魅力就是吸引觀眾、征服觀眾、震撼觀眾的力量。是一個優秀的演員所特有的一種力量,怎樣才能形成這個力量呢?概括起來說:就是要提升演員自身的全面素質,只有當演員的整體素質得到不斷完善,才能產生真正的藝術魅力。
戲曲藝術是美的藝術,戲曲演員要使自己的表演美中求美,就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就不可能創造優美動人的舞臺藝術形象。“戲無情不動人,戲無技不驚人”這句著名梨園話語,精煉準確地概述了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舞臺表現要領。這就是要演員全面地、扎實地掌握戲曲舞臺上的“技”,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這“四功五法”;戲曲觀眾希望看到演員對角色能準確的體驗和把握,同時,他們更希望看到演員去表演角色的精氣神。技巧的運用是中國傳統戲曲具有特色的表現方法,其中體現出來的就是基本功的練習與運用。只有當演員在熟練掌握舞臺基本功的基礎上,把基本功作為演員塑造人物角色、表現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才能做到角色需要什么就拿什么,靈活運用、得心應手,從而產生美的享受,并逐步形成較強的藝術魅力。
雖然有了一個較好的基本功,但在舞臺上要根據什么要求來使用,用什么?怎么用?就是文化素養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如何得角色之心,演角色之神。一個好的演員在塑造一個戲劇人物時,總要考慮到我是誰,要做什么,怎么做,在什么情況下做,找出適當的手法和技巧去加以表現,以豐富舞臺形象的內涵,這些就是所謂演員創造人物的方法。演員要準確把握好人物的內涵,就必須提升文化素養從而增強藝術修養。常言說得好,“要得功夫深,功夫在戲外”也就是說我們在學戲演戲之外要拓展文化知識面,要多讀書,獲得歷史、地理、政治、軍事以及民俗、方言等各方面知識,積累成為自己的創作源泉,戲曲演員的根本任務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要塑造好人物形象,必須對所演人物的性格深入挖掘,轉為舞臺動作,挖掘得越深就會表演得越細膩,越趨近傳神境界。比如人們對吳鳳花扮演梁山伯的精彩技藝贊嘆不絕,特別是《回十八》這一段表演中充分體現了她優美、圓潤、震憾的唱念功力,扇子和水袖上自如、細膩的表演功夫和飛快輕盈的臺步功底,把梁山伯急切要見到祝英臺那種喜悅的心情演繹得淋漓盡致,完美地呈現在舞臺上。正是因為她抓住了梁山伯的性格基調,其表演也就有了豐富的內涵。
在戲曲表演中,文化素質除了有助于理解劇情和把握人物定位、準確塑造角色,還有助于提升演員的舞臺氣質。在準確把握劇中人物心理狀態的前提下生動刻畫人物形象,做到每一個身段動作都有她的來源,能夠講出道理來,這就叫“知其然,且又知其所以然。”可見文化素質對演員的成長進步和發展是多么重要,這就是之所以演員要注重加強自身的文化素質提高的道理。
戲曲文化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它象征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而這些優秀文化遺產能一直流傳至今,靠的是一代一代優秀藝術大師不斷傳承和發揚光大。因此,人們在研究戲劇藝術的同時更為關注戲曲演員自身人品修養。自古梨園有德形的師傅們,在教弟子開科的第一件事便是要他們永遠記住一句話:學做戲先要學做人。把“做人”擺在“做戲”前面而論,做人就是強調了做人的道德,只有樹立起做人之德,才能把握從藝的藝德,逐步培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我們在傳唱他們的流派藝術的同時,更傳頌他們的人品和藝德。
縱觀戲壇眾多的著名戲曲演員,無一不是德藝雙馨,這就是他們吸引觀眾、征服觀眾、震撼觀眾的力量,也是他們的藝術魅力所在。真正有了這種藝術魅力,才能耀艷于舞臺,震撼于心靈,流傳于社會,從而不斷把戲劇藝術推向新的高峰。我們是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發揚光大中國戲曲藝術任重道遠,讓她世代相傳更是我們的光榮使命,要想不辱使命,我們每位演員就必須在提升整體素質上下功夫,在增強舞臺魅力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既傳承又創新,既讓人信服又讓人尊敬的文藝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