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任之
平面設計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李任之
何為平面設計?似乎很少有人對它作過完整的論述。其實,平面設計古來有之,而且,從理論上說,中國應是最早從事平面設計的國家。我們知道,早在宋代畢昇就發明了活字印刷,待中國的活字印刷術傳到歐洲時,那已是幾百年后的事了。既然說到印刷,就涉及到印刷中的排版問題,只不過當時排版的形式比較單一、原始、要求也不高。但是,很快人們就不滿足這種原始的排版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不僅要求版面排得更加合理,更能突出其中重要的內容,還要求版面更加美觀等等,因此,平面設計這個概念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從現在我們看到的古代線裝書,以及各種文、表、冊及各種塘報中,就可以發現這些印刷品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到了上世紀初,特別是“五四”運動后,新文化空前發展,各種書籍、報刊、雜志大量涌現,這時就出現了專業從事書刊雜志裝幀設計的美術師了。
平面設計的出現,不僅提高了印刷品的藝術質量,而且也誘發起讀者的閱讀欲望,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空前發展。如果我們把活字印刷比作第一次印刷工業革命,那么,平面設計則是更加波瀾壯闊的第二次印刷工業革命!
然而,平面設計的出現是無聲無息、水到渠成的,最初并沒有形成一個專業。開始階段,只是編輯人員本能的進行簡單的“排版”,談不上什么技術含量。從最早出現的線裝書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種設計還只是出自 “編輯”之手,與美術設計并不沾邊。后來出現了美編,也只是簡單的封面設計及書中的簡單插圖,作為書本的裝飾而已。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曾大力推崇過版畫,特地將德國表現主義畫家珂勒惠支充滿母愛的作品介紹到中國。為了培養青年畫家,他還將自己的書交給青年畫家插圖,正因為有了魯迅這些文化泰斗和文化先驅,在推動新文化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平面設計的蓬勃發展,
談到平面設計,我還想起一個人,她名叫薛濤,據說,她不僅美貌絕倫,而且很有才藝,她發明了一種信箋,在淺淺的粉色紙的下角,印上美麗的花卉,在上面寫信,每個字就像在花園里綻放的一朵朵小花,很能提高讀信人情致,因此很受年輕人,特別是女青年的喜愛,這種“薛濤信箋”可以說是平面設計的一個成功作品。然而,直到彩色印刷的出現,平面設計才真正得到飛躍地發展,形成一個獨立的技術專業。
在許多人看來,今天的平面設計,只不過是為報刊、書籍、雜志、電視等媒體服務的行業。它的發展在中國起步于上世紀的80年代,當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濤,許多大型四色印刷機械從海外引進,中國的印刷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長長的流水線將四種顏色一次性套印成功,不僅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縮短了印刷時間,而且還提高了印刷的質量,使中國的印刷業得到了迅速地發展。
技術推動行業的革命進程,隨著網絡的出現,又對平面設計起著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internet成了平面設計的重要工具和信息源泉。源源不斷的信息、圖文互動、快速操作,將舊的設計理念幾乎全盤更新,平面設計進入一個新的里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出現,市場經濟也同時進入了文化領域,猛烈地推動文化企業的飛速發展,使其在市場的比重迅速上升。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柱——平面設計也首當其沖,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網頁設計師(包括從事版面設計的工藝美術師),也被列為我國21世紀七大走俏的人才之一。
但是,對于這種論斷我是持有保留看法的。當然,作為平面設計,它的專業是屬于前瞻性的,躋身于最新的科技領域。可以說,今天的報紙、雜志、電視、廣告,不論什么形式的媒體,都須臾離不開平面設計。然而,作為一個行業(或文化企業),它的不足之處卻在于缺乏主體性,特別是實體性。因此,不論其事業如何輝煌,也只是個服務性行業,甚至可以說是個個體行業,總得依附于服務對象才能生存,即使已成為大型文化企業,這種依附的本質也是不能改變的。而且它的技術手段也往往與其服務對象的技術界限區別不清,因此,就產生了一種危機,即隨時有被取代的可能。由于這些風險的存在,使從事本專業的設計人員,常常處于弱勢地位,同時也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我覺得首先平面設計必須走上專業化。所謂專業化是指在技術上有一個獨立的體制,使其從與其他學科的技術重疊中剝離出來。要做到這點,需要開發更加專業的設計軟件,制定更加獨立的操作程序,以增加技術的含金量。第二,保護平面設計人員的知識產權,凡屬于個人的設計風格、設計手法、設計理論均受保護,使其勞動成果不被侵犯,最終解決學科不清、產權受侵的不公平地位。第三,建立平面設計的行業協會和專業的研究機構,為平面設計的從業者搭建一個提高技術和信息交流的平臺,最大程度地將平面設計的資源利用起來,形成文化產業的大市場,并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以保證平面設計行業的穩步發展。
市場經濟的浪頭猛烈地撞擊著落后的生產體制,改革成為發展的唯一動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市場機制也緊隨著進入文化生產領域,文化領域改革在推動新技術誕生同時,也推動新的體制的產生,它將增強行業的自身發展實力,使平面設計藝術更加健康有序全面的發展。
馬克思曾經說過,一打綱領抵不上一步實際行動。今后能否保持平面設計行業的支柱產業地位,除了依賴平面設計從業者自強不息地努力外,還得寄希望于未來的發展。
我是個已從事平面設計工作十多年的工藝美術師,除了擔任報紙、雜志的美術設計工作外,還從事過書籍的封面設計以及編輯工作,做過圖片攝影和電視廣告的拍攝與剪輯,也就是說,凡屬于平面設計的范疇我幾乎全都涉獵過,屬于技術比較全面的工藝美術師。我覺得今后平面設計還是有發展空間的,因為它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除了傳統的媒體外,各種建筑、工業、環藝、裝潢以及服裝、交通工具等,只要存在展示,就離不開平面設計。
但是,對于平面設計來說,不論它的昨天、今天還是明天,它的最終工作目標都是將服務對象的各種視覺元素用文字或圖像的信息傳遞給受眾。要做好這一點,就得要讓自己能夠“沉”入被服務者的各種元素之中,使自己被陶醉、被感動,然后創作出能夠打動受眾的作品。因此,不論平面設計發展到什么時代,都離不開用“心”創作。
確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無論是企業還是個體設計者,都把提高設計水平作為競爭手段,無論遇到各種不同的媒體,都將設計的功能、藝術的感染力無限地擴大,使其影響力擴大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平面設計的技術也在不斷提高,目前,internet仍是平面設計的重要工具,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更新,三維、4D不斷推出,今后平面設計的理念是否也會出現變化呢?是否會出現三維、4D的技術取代平面設計的技術展示呢?
由于網絡的出現以摧古拉朽之勢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方式。未來,設計師可能不需到辦公室上班,成為“宅家”一族,或稱“自由設計師”。如果那樣是否將會出現新的危機:即越“宅家”越“自由”,就越可能脫離社會而被邊緣化?其解決的方法則是不斷地適應各種變化的生存環境,在市場經濟洶涌彭拜的大潮中抓住機遇,以求發展,而做到這點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
我們可以把握今天,卻不能預測未來。但是,只要今天能步步緊跟時代的腳步,我們就能平和的進入“未來世界”。
“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走”。這是一首早幾年流行的歌曲,我用它作為本文的結束語,就是想表達雖然平面設計的未來是不可預測,但是只要你的“心”(思想)跟上時代,你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平面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