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
在語文教學中提升中職藝校學生的人文素養
■宋麗
中等藝術職業學校學生活潑好動,思想活躍。相對而言,入學時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并且許多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不強,學習興趣不濃,在人文素養方面大都存在一些欠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抓住藝校特色,挖掘語文教學中的人文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中職校 學生 人文素養
郝亭亭《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研究》認為人文素養是一個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識和他的內在品質所表現出來的氣質、修養,主要包括思想品位、道德水準、心理素質、人際交往、情感、人生價值觀等個性品格。王巖松在《構建中職學生人文素質初探》中認為人文素養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即包容于人文知識中的人生哲理,人生感受和體驗,它反映了人們對自然、對世界、對人類社會命運,對自身生命價值的認識、關注和價值判斷,集中反映為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是人文知識的內核和本質所在,無論對個體人還是群體的人類社會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引領和決定作用。
中等藝術職業學校學生活潑好動,思想活躍。相對而言,入學時文化基礎普遍較差,藝術學校半天上專業課,半天上文化課,文化課的上課時間比普通學校少一半,學生對文化課學習包括語文學習的興趣不夠濃厚,文化課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由于一些藝術生對自身要求不夠嚴格,日常學習生活比較懶散,長期不良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容易導致他們的人文修養和道德素養較差。有的藝術生滿口臟話,不講禮貌;有的藝術生遇到事情不會處理,思想簡單、偏激,不善于與人進行溝通;有的不喜歡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偏低,審美趣味低下。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性質和語文教育的特點說明了語文教學在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方面的優越性。
語文教科書往往由文質兼美的課文組成,飽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蘊藏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佳材料。通過閱讀教學,達到陶冶學生性情、凈化學生心靈、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的目的。例如《我與地壇》《鳥啼》中體會作者對生命獨特的感悟;《相信未來》中感受相信未來,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習海倫凱勒雖受失明之苦,卻表現出堅強不屈、積極樂觀的精神;《赤壁賦》中學習蘇軾身處逆境,超脫曠達的胸懷;《史記》中學習司馬遷堅強、忍辱負重的品質;《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學習藺相如智勇雙全、膽識非凡、識大體,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品質》中學習鞋匠格拉斯寧可餓死,也不降低自己鞋子的質量的高尚的職業操守。《老王》中學習三輪車夫老王善良的品質;《一個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引導學生熱愛和平,珍惜生命。《十八歲和其他》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加強與父母的溝通。《邊城》中感受湘西優美的風光和質樸、和諧的民俗風情。《諫太宗十思疏》中體會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思想。《季氏將伐顓臾》《寡人之于國也》中體會仁愛思想。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努力挖掘文本的人文內涵,抓住那些最能調動學生審美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名篇佳作,讓學生和文本對話,在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過程中,教會學生思考生命意義和價值,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升人文素養。
筆者在上課時利用藝術生愛表現的心理,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把學生的專業特長,運用到語文課教學中來,用藝術撥動學生的心弦。如教《雷雨》時,讓影視表演專業的學生扮演劇中人物,體會矛盾沖突,理解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教《不自由,毋寧死》時,幾個專業的學生進行演講比賽,在演講中體會作者追求自由的精神。此外,把經典的名篇作為影視表演臺詞課訓練的內容,讓學生朗讀、背誦。這樣既學習了語文又加強了專業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朗讀背誦中感受文化底蘊和深厚的人文思想,提高學生的個性品質和道德修養。教《山居秋暝》讓學生理解、想象、描繪,進而畫出一幅意境優美的畫,這樣在學生的心中有了一個具體可感的形象,而且更能夠體會作者閑適的心情。教《春江花月夜》時,讓器樂專業學古箏的學生彈上一曲,在曼妙的音樂聲中,讓學生在朗讀中欣賞古詩,體會作者的感情。教《琵琶行》時讓學生把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彈出來,在彈奏中體會琵琶女的情感變化和凄苦的遭遇。《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經典的詞都是可以唱的,就讓學聲樂的同學發揮他們的特長,將這些優美的詞唱出來,讓舞蹈專業的學生根據《雨霖鈴》等詩詞的意境,以舞蹈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的課上得生動活潑,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提升了學生的素質和人文修養。
藝校課外活動非常多,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例如開展朗誦、辯論、才藝、寫作、書法、等比賽,精選一些精美的文章,感悟生命的,堅強意志的,高尚品質的,人生哲理的等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自我表現、展示自我才能的平臺,在朗誦、辯論、寫作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和價值的體現。還可以組織社會調查、走進福利院、走進校園、走進社區等多種語文活動,在與社會的接觸中,豐富自己,完善自己,成長自己。我們還可以適時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在春天的芳草地、秋天的田野里、名人故居、圖書館、博物院等一些場所,讓學生到自然、社會中去學語文,激活語文教學,讓語文課變得豐富多彩。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編創廣告、短信,品讀歌詞,評點時尚,搜集春聯、民間故事、民間傳說、農諺、歇后語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拓寬知識面,開拓視野,又可以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藝校圍繞舞臺、傳承文化、服務社會,培養德藝雙馨的文化藝術人才的目標,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當代社會所需求的人才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應具備高度的思想覺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堅韌的意志品格。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提升中職藝術生的人文素養勢在必行。